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本人主张与推崇的歌唱呼吸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目前在歌唱中对呼吸的要求常见有三种方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本人主张与推崇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原因一,从称谓上来说,它能比较充分地体现歌唱正确呼吸的内涵,而前两者的称谓则没有;原因二,据知这种呼吸方法,是世界绝大多数声乐工作者所公认与采用的方法,它的科学性在于能充分利用人体的生理结构,发挥了呼吸器官的最大功能和作用。

(一)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吸气要求有两点:

1.吸气的时候,两肩和上胸不许抽动(或上抬)。

2.以横膈膜(肌)为中心组成的躯体气环要充满气。

为什么吸气时不许抬肩端胸?我所说的“躯体气环”是什么?为了叙述方便,我将人体的内脏分成“上水”和“下水”。“上水”包括心和肺;“下水”包括胃、肝、肠、胆等。横膈膜把我们的“上水”和“下水”隔开,能通过横膈膜到“下水”的只有一条管子,那就是食管,别的没有。生理学告诉我们,肺的结构是上小下大,也就是说,肺上半部的肺泡少,下半部的肺泡多。肺部的这种特殊结构,已经框定我们的歌唱呼吸不能抬肩端胸,因为抬肩端胸的吸气方式,只能把气吸满肺上部的肺泡,而肺下半部的大量肺泡都没有进气。因此,气在肺部的储存量少,不能满足歌唱的需要。

大家都知道,我们观看一个站立的人,从头到脚或从脚到头,视觉感为纵向垂直关系;而当看他(或她)双手左右平展时,视觉感则变为横向水平关系。现在来做一个实验,以一个打足气的橡皮救生圈,从头往下套(纵向垂直视觉感)到心窝(膻中)处停住,这也是我们人体横膈膜的基本位置。这时,救生圈的横向水平视觉感中心线,应对准横膈膜的基本位置。这个状况,是救生圈气环套在我们人的躯体的实物形象。而我上面所说“躯体气环”是无实物的意念气环形象,也就是说,当我们进行歌唱吸气时,以横膈膜为中心想象的躯体环带要澎漋鼓胀,婉若给救生圈充气一样。只要我们进行这样的吸气,肺下半部的肺泡即可进气,肺部的气体储存量就很大,可达到整个肺部的每个肺泡都储满气体。这样,供应歌唱就有足量的气息。

(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呼气也有两点要求:

1.呼气的时候,呼出的气流要均匀柔和,有往上往后的感觉。

2.呼气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轻柔、平稳地保持住吸气的状态和感觉,然后让小腹自然回托,把气流缓缓地呼出。此时,我们躯体内就会产生以下八种力的感觉:

(1)后腰支持感(唱久了腰部感到累);

(2)两肋平扩感(有人叫横膈膜扩张、横膈膜支持);

(3)臀部内收感(有人叫挟屁股);

(4)肛门上提感(有人叫缩肛,与戏曲常说的收复提气接近);

(5)腹肌大笑感(有人说是咳嗽感);

(6)横膈膜兴奋活跃感(这种兴奋活跃感与大脑中枢的兴奋活跃感相一致,形成跃跃欲试的歌唱兴奋欲望);

(7)推力感(有人叫鼓肚子);

(8)重力感(有人叫蹲厕感)。

八种力感,八个方位,初学的人如果要求他(或她)同时去感觉体会,恐怕就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所以我要求初学者先体会、感觉前面四种,后四种等前四种体会得比较清楚、明白后再去体会。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

(三)胸腹式联合呼吸的训练。

胸腹式联合呼吸,在生活中能找到某些现象和依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用于歌唱,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更不是人人都能无师自通、不学自会的,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步骤,经过长期、耐心、持之以恒地训练,才可能逐步掌握与获得。这一点,在下提醒声乐学习者务必认真注意,切记勿忘!

训练方法一般有两种:即纯呼吸练习以及呼吸与发声、咬字相结合的练习。我认为应以后者的练习为主,无声的纯呼吸练习为辅。但对初学声乐的人来说,在刚起步时,练一段时间的纯呼吸练习是大有好处的。

1.纯呼吸练习:

《1》慢吸慢呼:

(1)按照吸气的要求,用鼻缓缓地吸足一口气,不要端胸抽肩,要感到气息进入到肺的底部,让以横膈膜为中心组成的躯体气环充满气,使整个腰围扩展开来。气息在肺部中稍停两三秒钟后,张开大口发“哈”的气声,声音的大小只要自己听见就行。在发“哈”时就按呼气的两点要求进行,“哈”出的气流要均匀柔和,声音大小要一样,有往上往后的感觉,千祈不要往前推。同时要注意胸廓不下塌凹,牢牢保持住吸气的状态,认真仔细去体会上述八种(初学者先体会前四种——后腰支持、两肋平扩、臀部内收、肛门上提)力感。一口气“哈”的时间,起码要达到40—50秒才合格。

请看练习方式的表达:

(2)按照吸气的要求,用鼻缓慢地吸足一口气,胸不要端肩不要抬。深感气息进入到肺的底部,让以横膈膜为中心组成的躯体气环充满气,使整个腰围扩张舒展。气息在肺部中稍停两三秒钟后,口不用张得太大,微露上下门齿的缝隙,发出轻微的“思”音,声音大小只要自己听见就行。在发“思”时,就按呼气的两点要求进行。“思”出的声音大小要一样,才能使呼出的气流均匀、柔和。在发“思”时自我感觉是往上、往后,才能避免声音位置前推。同时要注意胸廓的兴奋架起,牢记保持住吸气的状态,认真仔细体会上述的八种(初学者起码先体会前面四种)力感。一口气“思”的时间,起码要达到50—60秒才合格。

请看练习的表达方式是:

(3)吸气要求与上述(1)(2)完全一样,呼气的做法不同,以数数代替“哈”和“思”。数数体会呼气的要求与(1)和(2)完全相同。在练习当中请注意,中间不能偷换气。数数的速度要求中等,不要过快或过慢;力度也要求中等,这还得看练习环境许可而定。环境许可,大声数没关系;环境不许可,耳语之声也行。看一口气能数多少遍1、2、3、4、5、6、7、8、9、10,当然遍数越多越好。在数数当中去体会各种力感。

练习的表达方式是:

《2》快吸快呼:

要求短暂而快速地将气吸入,即刻又很快地将气呼出,好像一口气登上六七层楼急速地大口喘气。这与夏天我们看到的狗喘气现象,同出一理。此时横膈膜和腹肌有弹性地、连续地、一起一伏地在跳动。请特别注意是,腹肌的起(澎隆)是吸气的动作,腹肌的伏(下凹)是呼气的动作。千万不要搞反了,请练习者切记!

练习表达方式是

《3》快吸慢呼:快速地将气息吸进准确的部位,也就是快速使以横膈膜为中心组成的躯体气环充满气,要感到气息吸到了肺的底部,使整个腰围扩展开来。然后让气息在肺里停住两三秒钟,接着缓慢、柔和、均韵地把气呼出,其状态有如:“猛吸一口大气,然后慢慢吹掉桌面上的大片灰尘”一样,力量要适中,不宜呼气过多。

练习表达的方式是:

“吹灰尘”时主要是体会各种力感(起码前面四种——后腰支持、两肋平扩、臀部内收、肛门上提)对歌唱气息的支持作用,从而掌握控制气息的技能。这种呼吸形式,在歌唱中用得最为广泛。每当一个乐句唱完,在不影响下一乐句时值的时候,马上快速吸气(即换气),接着又有控制地演唱下一乐句。如此反复循环,直到整首歌曲的结束。

《4》慢吸快呼:按照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吸气要求,缓慢地往肺里吸气,以横膈膜为中心组成的躯体气环,逐渐鼓胀呈“救生圈”状,稍停2-3秒钟后,把气体快速地吐出,这时请特别注意胸廓不可塌陷。并起码要保持两肋的扩张、后腰的支持、臀部的内收、肛门的上提,以确保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持、控制产生的刚毅、稳健的气息。

练习表达的方式是:

要求每发一次“嘶”声,横膈膜和小腹便收缩一次。用横膈膜和小腹的弹动力,快速地将气分六次吐出。敬请读者注意,此练习与上述的“快吸快呼”,是不完全相同的。“快吸快呼”的腹肌一起一伏,中间是可以吸气的,而“慢吸快呼”是在一口气内完成。要求一口气发六个“嘶”或更长,只有呼气没有吸气。它们之间也有共同点:发音时腹肌与横膈膜均有弹跳感。

2.呼吸与发声、咬字相结合的练习:

气息与发声、咬字相结合的练习,是训练正确呼吸的主要内容,也是声乐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认为,呼吸对歌唱来说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只有与音乐、语言、情感结合起来,才能得到锻炼,只有与音乐的长短、高低、强弱相结合起来,才有价值。也只有经过锻炼的呼吸,才能对歌声起到支持和控制的作用,为演唱中的各种技法奠定基础。每个声乐学习者都必须要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勤学苦练精神,勇于实践、善于思考、深入体验。只有这样,正确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才能逐步掌握。请相信,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1》连音练习(legato)

练习(1)4/4

练习(2)4/4

练习(3)4/4

以上三条连音练习音程几乎全在五度以内,每条都要求一口气唱完,中等速度。用子音l和母音u结合的字来练习,上口易唱。从发声角度来看,u母音对建立喉部的发音管比较有好处,对喉头的稳定也十分有帮助。子音l的运用,对于舌头灵活锻炼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每条练习,特别对初学声乐的人来说,宜在自然声区内由下到上或由上到下,进行半音半音地移动练习。

连音在演唱中使用最多,是声音行进发展的主要形式。曲谱上凡未标明特别演唱记号的,一般都是连音唱法,因为它极赋于歌唱性。连音唱法要求从一个音转到另一个音时要迅速、干净、婉转、连贯、平顺、圆滑,没有停顿、没有滑音,嗓音不间断。音与音之间在时值、力度和色彩上同等程度地相连。这时,我们的呼吸就得按上面已经说过的,吸气与呼气各两点要求来积极配合,采用慢吸慢呼的办法,让气流平稳而持续地支持声音。十九世纪意大利美声学派在教学上的代表人物弗兰车斯科·兰培尔提说:“谁要是不会连贯地(legato)唱,那他根本不是在歌唱。”足见连音练习在声乐训练中是多么重要的基本技能!

连音唱法在声音形象上丰富多彩,既能表现甜美、细腻的情绪,又能表现深情、哀怨的内涵,还能表达热情、开朗甚至激烈、雄壮的感情。因此,学习声乐的人必须注意这一点,要把连音唱好。

《2》顿音练习(martellato)又称保持音。

练习(1)4/4

练习(2)4/4

练习(3)2/4

以上三条练习主要锻炼腹肌的弹力与控制,使气息对声音有明显的支持作用,每个顿音都在足够的气息支持上发出、分开(但不是断唱),饱满的声音好像坐在有弹性的气息上。发保持音时横膈膜有一种弹动感,可促使声带的闭合与张开的灵敏。这些练习,给初学者体会气息对歌唱支持的准确部位,很有好处,对加强他们腹肌的力度锻炼,有较好的效果。

保持音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也不是很少见的,如著名的老作曲家贺绿汀写的歌曲《嘉陵江上》,有两处出现:

保持音的特点是饱满有力,善于表现庄严激烈的情绪,给人以深沉、肯定、坚定的感觉。贺老在歌曲中运用这两处的保持音,能充分表现爱国者面对敌人的刀枪毫不畏惧,决心拿起武器,打回老家去,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豪迈气概。

《3》断音练习(staccato)即跳音练习。

练习(1)2/4

练习(2)2/4

练习(3)2/4

跳音主要是依靠横膈膜的连续弹跳性运动,致使从肺部出来的气息一股一股地作用于声带,使发出的声音一个一个、干脆利索地分开。听起来圆润、明亮,有如珠落玉盘。这种声音适用表现活泼、轻快、明朗的欢乐情感。唱跳音时气息不能用得太多、太满,否则声音就会沉重、笨滞,表达不出轻巧、灵活的效果。唱跳音的时值要短,速度快,要求气息少而均匀集中,横膈肌的弹动十分灵活,才能唱出跳而轻快的声音弹动感。敬请读者十分注意,千祈不要运用喉头的力量来运作跳音。如果用喉头来发出的所谓跳音,给人的感觉是一挤一卡的、根本没有弹跳感。上面的三条跳音练习,第一条比较好练,因为它的音程跳动不大。第二条是五度跳音,比第一条难一点。第三条八度大跳,最难练。要求切实保持气息支持的稳定,同时要横膈膜积极配合,上面所讲过的力感至少运用、体会前面的四种力感,控制得更加灵活轻巧。

跳音对初学声乐的人(或学过声乐但没有练过跳音者)有一定难度,开始会感到横膈膜的运动不自如、不灵活,发出来的声音缺乏弹跳感、颗粒感,拖泥带水,含混不清。唱起来很吃力,感到很累。没关系,这是练习中的正常现象。只要练习得法,坚持以恒,会逐步获得这种技巧的。

跳音练习不仅适用于花腔声部,对其他声部如抒情、戏剧的男女声部也都十分有好处,训练跳音,不但能使声音轻巧、灵活,而且能丰富发声技能。

上面所写的三条是属于单一的跳音练习,而在曲目的实际运用中,多数是跳音、连音交替进行的。这样能起到调整发声器官的平衡,增强声带机能的调节作用。如歌曲《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它是一首表现活泼欢快的花腔类歌曲,前面第一、二句就是连音与跳音相结合的一个好例子。请看:

1=F3/8

《4》琶音练习(arpeggio)

练习(1)1=C2/4

练习(2)1=C2/4

练习(3)1=C2/4

琶音练习是把和弦分开,一个音一个音地唱出来,使之变成旋律。从一个音转为另一个音时,要唱得准确、稳定,不用滑音。声音要连贯、圆润,不能断断续续,要有从容不迫、潇洒自如之感。

琶音在发声训练中大量采用,一般用的速度较快,而且练习的音域较宽。这对锻炼拉开呼吸幅度,训练呼吸肌肉群的灵活性、伸缩性十分有益。用于扩展音域也比较有效。上面三条琶音练习,第一条的音程跨度不很大,气息只要平稳地保持住就行了;第二条的音程跨度较大,气息的支持感觉较深。呼吸幅度拉大,对呼吸控制的各种力感比第一条强;第三条的音程跨度最大,气息支持感觉程度更深,呼吸幅度感觉拉得更大,对呼吸控制的各种力感,比第二条又更要加强。气息的走向感觉应该是向上向后,声音感觉应该是往后往里吸着唱,而不是往前推。这一点,敬请读者务必注意。

《5》音阶练习(scale)

练习(1)1=C2/4

练习(2)1=C2/4

练习(3)1=C2/4

完整的音阶练习,对于任何一个声部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训练,我认为凡是学习声乐的人,每天都要练习它。开始练习速度可以慢点,特别注意音准节奏。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速度可以加快。不论是快或慢的音级行进中,都要求清晰、匀称,这关键在于对呼吸的控制,而对呼吸的控制,关键在于我前面所讲过的八种力感。

练习(1)虽然是十六分音符的密集排列,但练习速度不要快,每分钟唱44拍或更慢些。唱第一的个音之前吸气要深,气吸到哪里就从那里开始唱。特别要注意声音高位置的保持,尤其是音阶下行时,自我感觉声音的位置一个比一个高,呈反向效果。起码有如提着包下楼梯的形象,下楼梯表示音阶下行,提着的包表示声音位置。人从六楼(或八楼)下到一楼,包,始终在人的手上提着。练习(2)速度可以快些,每分钟唱78拍或80拍,练唱注意气息流动,横膈肌活跃,声音要保持高位置。练习(3)的高音 是处于旋律的最高处,单就练唱的气息控制而言,要在气息惯性的基础上,顺势一带而过地将其发出。不论是上行或下行的音阶练习,都要注意随时掌握气息的控制变化。上行音阶的音逐渐升高时,要充分感觉腰部的向外扩张状态。横膈肌回托送气的力量逐渐加强,胸廓始终扩起,不可下陷。而音阶下行,音往低声区走,仍注意气息的支持,我上面讲过的各种力感的力(特别是前面四种),仍须充分地起作用,对气息的有力控制和把握。扩起的胸腔不能下塌,声音的高位置保持不变,自始至终要让气息积极活跃、有弹性地支持歌唱发声。音阶的练习是在自然、平静和渐变的状态下进行的,它能使嗓音平顺灵活、圆润动听,并能使声音力度均衡,富于流动感,歌声充满活力与朝气。这就为声区的统一、音域的扩展,以及气息控制的韧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卡鲁索(E·Caruso)最喜欢练唱的音阶是

1=C2/4

“他力求把出自肺中的呼气过程调整得完善,从而使气息的每一点点都成为歌声。”摘自《卡鲁索的发声练习》。名人的话我们要谨记心里,在实践中去体会与学习,怎样才能做到“使气息的每一点点都成为歌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6》闭口哼鸣练习(hung ming)又称闭口唱法。

练习(1)1=C2/4

练习(2)1=C2/4

练习(3)1=C2/4

对于哼鸣练习,目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声乐教育家们都是一样,有的运用哼鸣练习进行教学,有的则没有运用。本人在四十二年教学实践中,对于哼鸣练习的运用,就是从不用到用这样变化过来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教学都没用过哼鸣,从八十年代开始运用直到现在,成为哼鸣练习运用的极力推崇者。因为实践经验告诉我,运用哼鸣教学比不运用好。好就好在,用于教学学生上路快,用于教师自身的深化锻炼也大有效益。

哼鸣,不但是一种锻炼呼吸极好的预备练习,而且是声音准确进行高位安放的极好促成手段。它相当于运动前的预备动作,似一种柔软的抚摸练习。协调声区间柔和、连贯、婉转的过渡,能调整声音与气息的平衡,能帮助学习者找到歌唱发声的整体感觉。

哼鸣,目前在声乐教育界中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开口哼鸣,就是张开嘴巴,然后将声音从鼻子哼出。另一种是闭口哼鸣,这种哼鸣要求将鼻腔充分打开,让它充满空气。哼时鼻子先出一点气,嘴巴在准备呼气的时候要闭上,出声时感到上部共鸣区(鼻腔、鼻梁、筛窦、额窦)有轻微的振动。上下牙床分开约两公分,口腔内呈深〇型,宛如含有一口满满的水。下面以第30页练习(1)为例,在做这条哼鸣练习时,我要求学生在前面加上一个本人定名为“发动机”的动作和声音——发声的时候上下嘴唇同时闭合,也同时把真声从低音“1”(do)先出后即刻上滑到假声定位于高音“5”(so),这就是“发动机”的全过程。通过实践我深深地感到,这个发动机的准确建立,对学生发声状态的准确形成十分有好处。气息不宜用得太多,而且要均匀柔和,切忌往前推送,要有往上往后集中之感。喉头部位完全放松,不要追求音量。两种哼鸣我都用过,感觉闭口哼鸣比开口哼鸣好,因为它更容易让学习者体会到喉咙的打开,特别对初学者更为重要。

以上三条练习虽定为c调,但在实际训练中可以往上往下练,直到所需要的音高为止。三条练习都要求一口气唱完,第一条要求唱得比较缓慢,气息平稳、柔和地支持着。第二条中等速度,气息流畅有流动感。第三条是音程跳动较大的琶音练习,要求我上面所说过的力感部位,给予更大地支持力,使之有更多的、有控制的气息参与发声,声音也要有流动感,不可滞重。特别是两组三连音唱出六连音的效果要准确流畅,声音位置和音色要上下统一,它是三条练习中难度最大的一条。

《7》有旋律、带歌词发声的训练气息。

练习(1)1=F4/4

练习(2)1=D4/4

练习(3)1=C2/4

上面三条发声练习,可以半音半音地上下进行,直到需要练的音高为止。这些练习,既有旋律又有歌词。旋律给练习者带来了悦耳动听的美感,歌词给练习者赋予了形象生动的意境。这些美感和意境,无疑将激发练习者的兴趣。比起纯母音的练习更容易接受,易于上口。它直接把咬字、呼吸、情感融为一体,对演唱技巧的掌握起到直接的作用。练习(1)的起音是低音 ,而后进行大六度的跳进,有如大海日出的壮观场面。气息要稳重、刚键,到歌词“出来了”,旋律作一个小的回旋即向上五度推进,这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现象,气息要稳重加强。接着,旋律再以一个纯四度向上推到高音i,象征着太阳喷发出万道光芒,普照大地四方。气息的运用是,随着音高上升,气息的控制逐步增强,顺势托出最高音i后稳健地保持。练习(2)歌词是“多么雄伟,多么壮丽”,旋律开始是以主和弦135i发展而成,有雄伟之气势。气息平稳逐步加强,控制力也逐渐加大,接着以下属和弦来延伸旋律。一种威壮丽秀的美感,从练声者的心底油然而生,感觉异常舒服,此时气息转为舒展流畅。练习(3)旋律优美,练唱时应注意,第一小节音阶向上,气息要深,速度紧凑,到第二、三、四小节,速度略为拉宽。声音平稳而舒展,则要求气息的控制也必须稳健、柔和、舒缓,充分表达出祖国江山的确美好的意境。 /89Z+UkxC9d7rrGLd2okD8E6hlPNnZ9KQdT2bPSI/91JLezpsrX6WaPTKLmOhe1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