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理条件看,每个人声带的长短厚薄各不相同,正像人的面目各不相同一样,故而在音色、音域基本声区等各方面也不尽相同,因此也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声音类型。按一般传统习惯将声音分成六大类,即: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中音、女低音、男低音。按各声部的音质、音域和音量情况不同,又可作以下细分:
女高音可分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
男高音可分为——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
女中音可分为——抒情女中音、深沉女中音;
男中音可分为——抒情男中音、深沉男中音;
女低音可分为——抒情女低音、深沉女低音;
男低音可分为——抒情男低音、深沉男低音。
辨别声部主要从音质、音色上去区别,因为每个人生理条件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音色也是不相同的,在演唱中注意他(她)的高、中、低哪个声区上的声音发挥得最好,音质、音色最美。音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条件,但决不能作为辨别声部的唯一标准。众所周知,世界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基,他的发声音域有三个八度,高音能唱c 3 ,但他不是男高音,而是一位世界公认的男中音歌唱家。另外,我的第二个声乐老师李志曙先生,七十年代学唱现代京剧《红灯记》唱段时,作者听他唱到c 3 的音高,声音依然圆润好听。大家都知道他是全国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在声乐训练中,对声部的确定一定要慎重对待,切忌马虎从事。如果应当是高音声部的歌者误定为中音,或者相反,应该是中音声部的歌者而误定为高音,其结果不但原有的天赋无从发挥,而且容易使发声器官病变。我们只有严格按照声部的特点、特征去判断,按照定准的声部加以科学的训练,才能使歌者的声音得以充分发挥、发展,有利于歌唱。
培养与保持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是使歌唱者的发声器官得以正常、自如活动,对掌握和运用歌唱的基本技巧十分有利,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姿势不正确,就会影响歌唱的呼吸,影响发声器官的合理使用,影响正确歌唱状态的形成。从实践中发现,歌唱发声中出现的一些毛病,常常是由于歌唱姿势的不正确引起的。因此,必须注意歌唱姿势的正确。常见的歌唱姿势有两种:立式与坐式。
(一)站立歌唱姿势的要求:
1.身体自然直立,头略轩昂,精神饱满,眉心舒展。
2.两脚稍为分开,身体重心平稳,胸部略微挺起,两肩稍向后展,双手自然下垂。小腹微收,使全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而又无僵硬感。
3.身体各部肌肉放松,特别是肩部、颈部、下颌及面部肌肉不可紧张僵持,以免影响正确的呼吸和发声。
4.面部表情自然热情,眼睛有神,不要有多余的动作。
(二)坐唱姿势的要求:
1.上身要自然挺直,头端正轩昂,两眼平视。两肩放松稍后展。
2.胸廓微挺,但不可耸肩。不要靠在椅背上,如前面有桌子不可俯在桌子上。双腿不交叉或叠起,双手可放在膝盖上。
3.精神饱满,兴奋向上,表情自然大方。
总之,歌唱姿势要注意形体的美观大方、协调自然。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有的人缺乏歌唱的修养,形成一些不良的姿势。如,身体重心不稳,夹肩、摇头、晃身;有的人手打拍子脚也打拍子;还有的人脸部表情僵硬,眼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更有的人伸长脖子,凹胸挺肚,形象难看。敬请读者对号入座,有歌唱姿势不良的同志,及时加以纠正。
众所周知,呼吸是发声的原动力。没有原动力就没有声音,歌唱的各种技巧,没有一项能脱离呼吸而独立存在,所以古今中外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这一基本功的训练和运用。意大利传统声乐教学中,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美声唱法训练的原则之一,甚至有人强调:“谁懂得呼吸,谁就会歌唱。”我国传统的戏曲演唱中,早就有“气为声之本、无气不成声”、“气深则灵”之说。唐朝段安节著的《乐府杂录》中就写道:“善歌者必调其气。”由此可见呼吸之重要。因为歌唱呼吸的控制和运用,直接关系着音色的明亮、音域的宽窄和音量的大小。若歌声缺乏呼吸的支持,就达不到柔美、圆润、铿锵有力的效果。只凭嗓子“本钱”唱,那就会昙花一现,不能永葆艺术的青春,导致艺术生命的早衰。不错,呼吸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歌唱呼吸的运用。然而,呼吸不是万能的!有些人把呼吸的重要性,强调得过分离谱,就很难令人接受,甚至感到滑稽可笑。比如“呼吸解决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种自欺欺人之说,真使在下啼笑皆非。明眼人都知道,如果他(或她)还有一点点自知之明的话,总有一天他(或她)将会嘲笑自己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