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转型带来的嬗变
——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的时代背景

景德镇的瓷器名扬四海,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 的美誉,景德镇也因之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郭沫若先生曾以诗咏之:“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景德镇的居民即伐木为薪,靠山筑窑,开始了陶器的烧造。至南北朝时,景德镇因“水土宜陶”,镇瓷遂名扬天下。到隋唐时,制瓷工人掌握了用高火度烧造瓷器的方法,所制瓷器色泽素润,“莹缜如玉”、质地坚固,被誉为“假玉器”。唐武德四年,唐高祖曾下诏“制瓷进御”。宋代开始,景德镇被称为瓷都,那时制瓷工艺有了新的提高,瓷器不疵而洁白,釉水晶莹,在造型、釉色、胎质、制作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元代,官方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入明以后,景德镇呈现了“工匠八方来,器行天下走”的兴盛局面。明代景德镇所产的瓷器以质量高、品种多、产量大,销路广而闻名海内外,正如《天工开物》所述:“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地。” 到了清代,景德镇商贾如云,瓷业大兴,有“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半窑户” 之说,其制瓷工艺达到全国最高水平,并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古彩、粉彩、珐琅彩和各种名贵色釉。不过令人扼腕叹息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内忧外患频仍,国内经济萧条,景德镇瓷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瓷业生产在数量上有所下降,但也并非有些书中所说的陷入“瓷业衰败”。 纵观整个中国陶瓷史,民国时期的制瓷业显然处于转型时期。面对瓷业的生存危机,景德镇的制瓷业开始实行各种改革,例如创办瓷业公司,改革制瓷工艺,拓展市场销路,等等。 fE71CJuyEFEh30VOxi/w2oOWintnuPCRhz4dNIF3FMp8BMK6l0DeYks3U7KVCsT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