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言传的艺术

言传看似容易,但必须得法,才能有效地说服教育对象。因此,“言传”的关键在于把握有关特征,充分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1.规范性

语言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音义语法早已约定俗成。所以,言传间,说话一定要得体、适度和缜密,当说的才说,说得恰到好处,适可而止,说得无可辩驳,毋庸置疑,不然就不如保持缄默。倘若出言与身份相悖或者说得虚假、轻率,模棱两可,甚至于以“声”压人,结果定然会为人所敬而远之。

2.诱导性

只要留心观察学生的生活,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时常会有别出心裁的创造性举动。对这样的自发性活动,“言传”的责任就是多加启示,正确引导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地发展自己的爱好。诱导性语言,重在启发学生思考,指点学生设计,以消除其盲目性和消极因素,从而强化学生的积极动态。

3.时效性

处在发育成长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不断变化的同时,心理也随同变化,加之社会信息对其思想的影响,以及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的兴趣与涉猎、视角与需求、为人与处世等等都会相应地变化,还因为内因与外因的撞击,他们的智力也会迅猛发展。这样就要求“言传”始终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也就是说,“言传”要善于捕捉时机,发现根本问题,准确抓住说服对象当时的“兴奋点”,因势利导,促进他们的认识向良好的方面转化,效果才会更明显。

4.情趣性

高尚激越的感情、妙趣横生的语言,能使人的谈吐产生无穷的魅力。善于言传的人应该自如地把无声的道理变成绘声绘色的交流,用充满情感的话语拨动受教育者的心弦,让人反复寻味。言传者可以借助于抑扬顿挫、譬喻描摹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表现出形象性,或者辅之以手势及面部表情,建造自身语言的立体感和吸引力。只有让学生自觉地咀嚼了言传的蕴含,才能收到促其“内化”的效用。

5.对应性

列宁说过:“青年人往往不得不用另一种办法,用和父辈不同的办法、不同的方式,在另一种环境下接受社会主义。”这就启迪我们,言传据以时势,启发学生的思维,旨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如果我们鼓励学生的爱好渐进为特长,就能培养出时代所需,社会所求的各级各类人才。当然,“言传”还应具有鲜明的对象感,对低年级学生宜浅白、具体、通俗,对高年级学生宜简洁、含蓄,略带哲理性。

(见《德育报》1999.10.4) c4JLX+sCduT4rsUjzPFSdd229oBB7Z3VsCyw3NU2r8s/9XSHQDvsqtJHsvrsqXf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