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篇
媒体关注

2010 年 9 月 8 日,《青岛日报》刊登了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作的经验

《青岛日报》

青岛市关工委等领导到灵山卫小学指导国学经典诵读工作

近日,青岛市关工委主任徐长聚、副主任马论业、胶南市委书记万建忠等领导在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刘玮书记、王少冰主任陪同下,到灵山卫小学就国学经典诵读工作进行调研,听取了学校的工作汇报,实地察看了现场,领导们对学校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

灵山卫小学将诵读国学经典作为学生人生起飞的双翼之一加以精心打造。校长亲自带领语文骨干教师,策划、搜集、整理、编辑了集经典诗文于一体的《银杏树》。这本书包括古诗、经典文章、名帖欣赏三大部分,是该校结合本校特点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学校将其作为教材循环使用,免费发给老师和学生人手一册。

自活动开展以来,灵山卫小学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10 年 5 月 8 日,《农村大众》报刊登了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作的经验

《农村大众》报

灵山卫中心小学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自 2007 年秋季开始,胶南市灵山卫中心小学提出并积极推进“学校发展二四八规划”,将诵读国学经典作为学生人生起飞的双翼之一加以精心打造。校长亲自带领语文骨干教师,策划、搜集、整理、编辑了集经典诗文于一体的《银杏树》。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312 首古诗。二是经典文章,主要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治家格言》《增广贤文》《笠翁对韵》《论语》等文章片段。三是名帖欣赏,另附有学生诵读效果检测。《银杏树》是该校结合本校特点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是从中华民族优秀经典中精选出来的启蒙教育的代表之作,更是该校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载体。学校将其作为循环使用教材,免费发给老师和学生人手一册。同学们在早读、地校课时间进行诵读,学校定期检查评比。五年级三班的高怡雯同学说:“诵读国学经典使我增长了很多知识,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灵山卫中心小学,国学经典的种子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张和军 王新)

2011 年 9 月 28 日,《语言文字报》报刊登了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作的经验

《语言文字报》

山东省胶南市灵山卫小学创新育人模式,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经典润泽人生 书香伴我成长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胶南市灵山卫小学杨德华校长深知,经典诵读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他带领学校致力于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将国学经典的诵读作为丰满学生人文素养之翼的主要内容。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干部为成员的国学诵读领导小组,规划领导相关工作,指导考核全校师生的诵读。学校的做法和成绩得到了胶南市委书记万建忠等领导的肯定和认可,青岛市关工委曾两次到学校指导国学经典诵读工作,《农村大众》报还特别报道了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情况。

在诵读国学经典中传承文化

如今,孩子们充斥在大量的媒体信息中,他们的世界精彩无限,他们读的书也浩如烟海。但是,他们依然觉得写文章很难,究其根源,其实是文学底蕴不够。参看文学大师们,无一不是饱读诗书。茅盾能把《红楼梦》倒背如流,鲁迅在幼年时期就背下了《纲鉴》。这些经典的积累就犹如智慧的种子深植于心,对于他们以后的文学成就大有裨益。

灵山卫小学从前人的成功事迹中得出经验: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是要从打基础开始的。大量诵读经典,积累文学功底,将使孩子们受益终生。为了更好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助学经典的举措。

学校专门编辑了校本教材《银杏树》,内容主要包括古诗、经典文章、名帖欣赏。校本教材免费发给师生人手一册,循环使用。校园网开辟了国学经典诵读专栏“银杏树”,引导老师和学生在网上交流互动,并将学生诵读的优秀成果在网上进行汇报和展示。校园广播台设立国学经典诵读栏目,每天播放经典诗文欣赏,在固定时间播放经典诗歌和校园歌曲。学校每周为全校师生推荐一首古诗,集体学习。还设立了经典文化长廊,在此可以诵读国学经典,与大师、名家展开交流与对话。学校还鼓励学生将诵读同摘记读书笔记、制作手抄报、写读后感结合起来,从而加强诵读效果。

教师,是阅读的引路人,是诵读经典的示范者。学校对教研组的培训也加大力度,每学期都对广大教师进行有关诵读的专门培训,并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节目录制下来作为培训资料之一。学期末,学校还专门召开经典诵读总结大会。

以丰富的活动激发学习热情

在学校中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灵山卫小学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

学校每学期都举行“经典诵读”擂台赛。围绕“读圣贤书、写规范字、说普通话、做有德人”的主题,每月评选一次校园之星,分别为感恩之星、诵读之星、书法之星、语言之星。开展“班级特色诵读赛”“诵读接龙赛”“师生诵读大赛”及“有奖答题比赛”,开展师生“我读经典有感”有奖征文比赛等。

学校积极开展大型的全校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每天的课间操抽出一段时间,由学校教师或学生带领全体学生通过领读、齐诵、拍手读、对对子、韵律操等形式对经典诗文进行全校大诵读活动。还专门设立了欢乐早读时间,各级部每周安排一到两次专门诵读《银杏树》的早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意态美和韵律美,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每年举办诵读公演活动。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每个班级都加紧排练经典诵读节目,评选出的精彩节目将在儿童节庆祝大会上公演。孩子们用歌唱、舞蹈、短剧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再现经典诗文的魅力,这种独特的表达形式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这既是对孩子诵读兴趣的进一步激发,也是对诵读的一次检查和督促。学校还对在诵读演出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先进班集体和先进级部进行表彰奖励。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亲子共读活动。在家长中广泛开展“我和学生一起读经典”有奖征文和“亲子共读”比赛,评选表彰优秀家长、书香家庭。把诵读经典活动教育深入到家庭中、生活中。让孩子们在吟诵这些古老句子的同时,也把其中蕴含的哲理妙思融入了自己的生活。

在潜移默化中励志育人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灵山卫小学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以诵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诵读与育人有机结合;师生共读。在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的前提下,为孩子们开辟了一块学习文化经典的绿洲。

经过几年的经典诵读教育,学校欣喜地发现:学生们变化很大,不仅能熟背本级部 52 首古诗,其他古诗也朗朗上口。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学生们能够熟读、熟背古诗 312 首;熟背《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熟读《治家格言》《增广贤文》《笠翁对韵》《论语》等部分篇目。写作水平也提高了,写起文章来酣畅淋漓,再也不是初入学堂时的不知所云了。

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经典诵读教育表示满意和支持,许多家长把自己家庭诵读经验、金点子、小建议等以书信、邮件等形式与校长、老师们交流沟通。一些家长还专门从外地购买、网上下载有关国学经典的音像资料亲自送到校长手里,为学校诵读工作提供服务。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说道:“经典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精心品读过国学精粹的学生,真正做到了古诗进我耳,美文入我心。那些妙语箴言时刻指导着孩子们的言行与思想,告诉他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置身于书声琅琅的灵山卫小学校园,我们深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dWw388e2WRE6b6P2ra0ktHKwqTKIIhT7wdzf8VEkhr6Q+Hyc901QjvB3DCfFcXoD



第三篇
领导点评

编者按:

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自 2007 年开展以来,得到了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领导的关心与关注。省市领导多次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指导,使我们受益匪浅。领导们对工作的肯定,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搞好这项活动的决心。

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胶南市教体局和灵山卫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肯定和指导。

胶南市关工委主任孙植正,副主任程吉文、秘书长杨明斗多次到校,就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学校出谋划策,为学校诵读教材把关。

胶南市委书记万建忠,组织部长刘守君等领导多次到校视察、指导工作。

青岛市原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关工委主任徐长聚,青岛市原副市长、市关工委副主任马论业,青岛市原政协副主席、市关工委副主任刘光享,青岛市原教育局长、市关工委课外教育指导团团长杜小悌等领导,也多次来校查看诵读情况,并对工作的开展作出指示。

2012 年 3 月 1 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关工委主任王克玉,在青岛市、胶南市领导的陪同下,实地察看了我校的国学经典诵读情况。在充分肯定我校成绩的同时,还为我们进一步推进诵读工作做出了指导。

以下篇幅是根据领导们指导工作时的讲话录音整理的(未经本人审阅)。领导们的讲话,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鞭策,更是我们以后开展工作的方向。我们倍受鼓舞,同时我们又深感使命重大。我们一定不负领导们的重托,扎实工作、加压奋进,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青岛市原副市长、关工委副主任马论业:

杨校长的汇报和现场材料,证明灵山卫小学确实在推广国学经典诵读,四年坚持着,是吧?

做得很规范,也很有想法。而且,从材料就能看出,家长满腔热情地支持学校工作,欢迎孩子诵读,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这个国学活动也可以算为一种校外的活动,校外的教育。校外的教育呢,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可,这个很重要。否则的话,家长要是有抵触情绪,就会给家庭带来了很多的负担、压力或是给学生带来了很多负担、压力。听杨校长介绍教材都是免费发给学生使用,这个方法很值得推广。

现在青岛市中小学的国学经典诵读应该推广得很好,原来万书记在市南区,你看现在市南区中小学各个学校都普遍推广这个。再就是前几年的莱西市,胶南市这几年做得也不错。

对灵山卫学校这个经验,我觉得应该首先在胶南市推广,因为这个事确实是好事,对学生好,对老师好,对家长也好。甚至对我们的整个教育也好,确实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事情。不用花过多的钱,不用多大的精力,只要各个方面都认真去做,学生就能在诵读活动中陶冶情操,就能把孩子德育这一块很自然地提高。每年坚持下去,再结合我们的实际,这个很实际的做法只要肯坚持就能见效。

灵山卫的杨校长,坚持了四年,就有了效果。青岛三十九中的校长,高中学校他去了三年,也有了这个感觉了。学校的声誉、学生的文明礼貌、品德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国学诵读都是好的事,而不是那些社会的阴暗面。就是要以搞正面教育为主,学校就要搞正面教育,我们负责宣传报道。如果电视上尽是那些凶杀或是抢劫的东西,黄赌毒那些,一旦播出,小孩心灵确实承受不了。

非常感谢杨校长,默默无闻地干了四年,有了成果。《青岛日报》和《农村大众》都做了报道。希望胶南市关工委对咱们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门抓的这个典型好好地、更进一步地推广。

我再特别重复一遍,教材免费发给学生这个点子确实是个好点子。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2010.8.18

青岛市原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关工委主任徐长聚:

很感谢!灵山卫这个地方,我们来过多次。灵山卫可以说历史久,发展快,名气大,经验丰富。为什么我们一下轮渡,万书记第一个就领我们看灵山卫?呵呵,精心策划。确实是,灵山卫在整个青岛,甚至香港那些范围内也是很有名气的。历史上也好,经济建设也好,各方面成绩突出。

刚才,马主任对灵山卫小学的工作进行了点评,听了确实受启发。你们在诵读活动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很用心、很有成效、很有尺寸。这个寻根的做法,《银杏树》序中前一段讲:为什么银杏树寿命这么长?有这么一句话“根深才能叶茂”,最令人印象深刻。树是这样,人也是这样,民族也是这样,国家也是这样,不牢牢地把根扎在自己的土壤里,一味地抄人家,模仿人家,很快就要灭亡。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豫剧名家,叫常香玉。她有一句话“学我者活,像我者死”,这句话很经典。你学豫剧吗?现在我是最好的,你学我,当然你就找到了最好的老师,学我者活,就能进步;像我者死,你要是跟我一样,那就没有你张香玉、李香玉了,你都成了我常香玉,就没有你了,对不对?

美国发展的再快再好,我们也不能照搬他的,特别是文化,必须把握中华民族的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命!我觉得这一点校长把握得很好,非常明确,非常自觉。这一点,我希望在读书活动中让学生去领悟,当然一年级学生叫他都去明白,绝对不可能,但是要自觉地引导,自觉地教育,要自觉地叫他感悟这个问题。既要传承传统文化,更要把这个根扎正、扎好、扎深。只有这样,将来你才能发展,真正地成才、成功,干出一番大事业。这一点,我很受启发,希望我们灵山卫小学在国学教育,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

2010.8.18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关工委主任王克玉:

灵山卫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搞得很好,工作扎实、细致、过硬。刚才听了学校杨校长的汇报,看了相关资料,感觉做法、措施一套套的,我看着很好,体现着扎实、细致、过硬!

编印的这两本书《银杏树》和《银杏树下》,就是工作扎实过硬的体现。学校经典诵读活动体现了三个全体:全体学生参与,全体家长参与,全体老师参与。我们还没有看到其他地方有这样的,即使有做的,也还没有拿出来实际的东西,而灵山卫小学拿出了实际的东西。

再一个,你们能够长久坚持,每周 1 -2 节诵读课,六年诵背312 首古诗,这也是过硬的体现。我们省里第一次讲小学生一二百首,后来二百首左右,但是有人提出太高了,就选了一百首。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怎么开展,怎么让学生形成一个长效的诵读机制,就是让诵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具体诵背多少,要有明确规定,像感恩教育有什么规定,诵读有什么规定,才艺有什么规定。达到以后,要给学生发奖,这三项我们正在考虑。

我看到青岛市给你们单位发的奖状,这个很好。怎样扎实地、长久地、不间断地抓下去?我看,就是杨校长那个话:叫学生形成自觉,叫学生终生受益,学校把古诗诵读的要求分成三个层次——读过,读熟,背过。很好,反反复复地诵读,学生以后就会理解的。经典诗文印到脑子里以后会慢慢理解的。

学校这个指导思想,我们觉得实用,有推广价值,很好的!

你们考虑学生的愿望,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愉快地参与,都是一种提高。有许多过硬的东西,形成了实用价值比较大的经验。

再一个,你们的诵读活动,同感恩教育这方面都结合在一起了,这个,在《银杏树下》得到了体现。看得出家长们都是非常支持的。

再就是你们抓的这个习惯培养,学生放学后,回家读一读,看一看,温故而知新,这个东西非常好。

2012.3.1 dWw388e2WRE6b6P2ra0ktHKwqTKIIhT7wdzf8VEkhr6Q+Hyc901QjvB3DCfFcX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