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广播、电视、网络,通常被认为是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体。
不同媒体具有不同的报道方式。从信息编码的过程看,报刊以文字字符和图片传递信息,广播以声音传递信息,电视则以画面、声音等多渠道传播信息,20 世纪 90 年代崛起的互联网可以以文字字符、图片传达信息外,还可以以声音、画面传播信息。由于所使用的介质不同,即便是报道同一新闻事实,表达的方式也就有了差异。从信息传输的途径看,报刊属于印刷媒体,也被称作纸质媒体、平面媒体,以将文字语言和图片印在纸张上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广播、电视、互联网都属于电子媒体,其中广播以电波发射方式、电视以电波发射加导线传输的方式、互联网以导线传输或无线接入接出方式进行信息传输,而在信息流程上,互联网除了拥有大众传播媒体的特征外,还具有人际传播媒体的特征。
不同符号的表意功能不同。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这四种不同的媒介形式中,文字符号和视听符号是表述新闻所使用的主要介质。文字符号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传播信息的介质,它以能够指代客体的文字字符来运载信息。视听符号,则是以可直接感知的声音、图像来传递信息。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既有共通性、又有相异性。共通性表现为:它们都是信息表达的介质。相异性体现为:语言文字符号是一种间接性表现符号,字符与客体之间需借助社会既定编码规则才能发生指称作用;而视听符号是一种直接性表现符号,图片、声音、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这些符号或取自客体的外在特征,或源于报道者自身感受,它们在人类共同经验范围内都有比较确定的意义指向。
报刊是报纸和期刊的总称。报纸是通过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版式等符号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它一般以散页形式公开、连续发行,是最早作为大众信息传播的媒介。杂志又可以叫做期刊,是指装订成册、定期或者不定期出版发行的出版物,它是大众传播媒介家族中的重要一员。
在纸质媒体上,从编码角度看,信息是通过文字语言和图片传播的。从信息传输角度看,新闻信息是用纸张做介质进行传递的。在媒体激烈竞争的当代,纸质媒体仍能充分展现经由文字和图片来编码的印刷品的魅力。
在新闻写作中,首先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抽象性认识和分析,形成表述的重点、表述的思路,然后就是具体的写作。在这里,语言文字是表达认识和解析成果的凭借。
使用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报道,要求语言客观、具体、简洁。语言体现客观的要求,简而言之是“用事实说话”,对事实的报道符合其原貌,以准确的语言叙述事实。新闻是对所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必须用具体的语言来进行叙述,表达真切实在的内容。新闻作品中要有信息存在,言之有物,捕捉到事物可感的形状、面貌、变化,这样才能让人感到新闻报道确实是在“实话实说”。对纸媒新闻来说,以较少的字句完整、清晰地表达新闻事实,做到语言简洁,这是一项基本要求。文字简洁,就意味着应当删去可有可无的修饰性字句,以尽可能少的文字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使用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报道,要求语言准确表达情感和观念。讲究词语的情感色彩,依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更好地表现出新闻事实的本质特征。在遣词造句、陈述新闻事实的过程中,应注意所运用的词语本身带有的生活气息,这种生活气息体现在字词的时代感、通俗性两个方面。
在纸媒新闻中,图片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风尚。这是因为,图片符号是视听符号中的一种,本身就像视听符号中的其他种类一样,直接以客体的外部特征作表现对象,具有表意上的直接性。它直接刺激读者的视觉感官,让人产生阅读愿望。
报刊上的图片种类多样,常见的种类有:
照片——是报刊上最常见到的图片,其中又可分为新闻照片和非新闻照片两类。
漫画——以夸张、幽默的表现手法反映某些现象,引发读者的兴趣、思考。
图示——其中有统计图表,即把数字制成表格,让读者一目了然;也有示意图,即用形象化的手法(如曲线、柱状图等)来表示数据的意义;还有新闻事件发生地地图,即根据标准地图将新闻事实发生地的地理位置作更为详细的标示。图示,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掌握新闻事实。
装饰——多为美术图案,点缀标题或版面其他地方,用来美化版面。
图片在纸媒新闻报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闻图片,将新闻事实的重要瞬间固定下来,化作永恒。他所抓拍的那一瞬间,往往是新闻事实中最具视觉冲击力、最具代表性的瞬间,是新闻事实中最独特、最典型的瞬间。其次,新闻图片往往是以外在直观形象反映事实,同时又以内在的含蓄意蕴反映事实本身。再次,新闻图片往往与版面设计相结合,与版面中的其他文字报道向配合,是整个版面具有一定的审美趣味和视觉效果。
1.报纸的传播优势
报纸是以文字、图片、色彩、版式等符号和手段来传播信息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报纸具有其他传播媒介无法替代的传播优势:
便于深度报道:报纸依赖文字和图片的传播,成为记录这个时代的“档案记录”,这种与生俱来的特质使得它具有对这个变动的世界进行深度描绘的能力。广播电视、网络以快取胜,报纸则主要以深度见长。文字符号本身的抽象性,使报纸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挖掘、高度抽象的概括,可以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说明事件的来龙去脉、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向,从而对事件做深度报道。这些已经成为报业应对激烈传媒竞争的重要筹码。
选择性强:对于读者而言,阅读报纸在时间、内容和空间上不仅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而且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爱读的内容,阅读的选择权、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读者手中。相比之下,报纸的这种选择性是电视媒介所不能比拟的。电视媒介的受众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受众必须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才能接触到其内容。由于电子媒介的传播方式是线性的,所以受众如果想回头再看,必须付出额外的代价,比如将节目录下来。可以说,报纸较为充分地照顾到了受众的选择性。
保存性强:报纸媒体所作的新闻报道,留下的是可以长久保留的语言文字和图片。报纸是“白纸黑字”的印刷品,价格低廉,适宜长久保存。报纸的这一特点使报纸的内容具有极高的阅读率和传阅率,使信息的传播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新闻是历史的初稿”,能够长期保存的报纸无疑可以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2.杂志的传播优势
杂志又可以叫做期刊,是指装订成册、定期或者不定期出版发行的出版物,它是大众传播媒介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杂志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传播优势:
对象明确:杂志的读者覆盖面灵活,不同定位的杂志都会面向固定的读者群,这样既可以照顾最广大受众的兴趣,也可以满足极少数人的需求。尤其是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专业类期刊,其固定受众群虽然数量有限,但对该杂志的忠诚度却相当高。
阅读期限长:杂志传播的内容不易过时,读者阅读时间较长。由于杂志的篇幅相对较长,内容较丰富,通常情况下,读者要分几次才能看完一期杂志。杂志可以长久保存,随时取读;也可以广泛传阅,与多人分享信息。与此同时,由于装订成册,因此,杂志更便于携带和收藏,传阅率很高。
可读性强:由于杂志的编辑时间较长,可以广泛收集材料,解释、分析也尽可能地详尽、到位,能确保读者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由于杂志的版面空间相对较大,又多偏向专业化,因此可以花费足够的版面和时间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也因此可以对读者产生较强的理性影响,说服效果较好。
如果说,报纸是信息供给的集散地,那么杂志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杂志让我们能够在这个信息充斥的时代稍微驻足停留,细细品读或委婉、或震撼、或触动心灵的文字。
广播是运用声音符号编制节目,再通过一定的传输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介。列宁说,广播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这里既指出广播作为新闻传播工具同报纸的性质任务基本相同的一面,又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广播的特点。报纸每天通过文字和图片与受众见面,报纸发行到读者手里,要经过远近不同的距离;而广播用电波传送节目,无边无界,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用纸张。与纸质媒体相比,其传播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电视是运用电子技术手段传输图像和声音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被誉为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媒体中的第一媒体。电视以其视听兼备的独特传播优势,在当今各种传播媒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今天,电视的迅速普及已使其强大的威力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1.运用有声语言报道新闻的原则
声音(有声语言)是广播传播信息的唯一符号。有声语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独白语言,它是较长时间独自的言语活动所使用的语言。另一种是对话语言,采访、访谈、主持人与受众交流等所使用的语言都属于这一类。前者在语法结构和表述逻辑上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后者在语法结构上不太严密,在表述逻辑上只要求意义明确、前后对话间衔接自然。无论独白语言,还是对话语言,都是说给听众听的,因此要求做到说得明白,听得清楚。
在运用有声语言报道新闻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合乎规范。早在 2001 年 1 月 1 日,我国就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要求“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因此,有声语言要用普通话,尤其是播音员、主持人、现场采访记者要使用普通话。此外,有声语言是“规范口语”,它不完全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在日常口语中经常出现啰嗦、结巴、词不达意等情况,而广播语言是不允许的。广播语言所要求的“规范口语”,是既有文字语言准确规范又有口头语言生动活泼特点的语言。
其二,为听而写。电台记者“为听而写”是服从广播报道新闻,其写作的新闻稿件都要化作有声语言。因此,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让听众听得明白、清楚这个目的上。为此,广播新闻写作必须努力做到:是多用双音词,少用或不用单音词;多用口语中的语气词,少用书面语的关联词;注意同音不同义的词的使用,避免误解;在广播稿上正确标注标点符号。
2.运用音响报道新闻的形式
音响报道是广播新闻报道独特的优势。音响报道是以有声语言为主、新闻现场的多种真实音响为辅,两者有机副合、构成的报道样式。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第一种,现场直播。它是受众在新闻事实发生的同时就可以同步接收到的新闻报道。比如,实况直播:随着新闻事件同步进行播报,一般只有大纲,没有事先写定的详细文本,需要边看边说(报道)。比如,现场报道:在新闻现场发出的口头报道,这是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一边观察、一边转播现场音响、一边述说的报道方式。它的现场感和时效性都很强。
第二种,录音报道。这是将实况录音与语言叙述相结合的报道方式,其中既有新闻现场的真实音响,又有记者的报道和评述。它虽然在播出的时效性上逊于现场直播,但是在内容上更加精练、简洁。
第三种,配乐广播。这是依据文字稿件内容读播,同时配加音乐、音响效果的一种广播形式。
1.运用连续声画方式报道新闻
电视运用视听语言表述新闻事实。视听符号具有直接性表现的特征,他在表意中往往是反映事实的外在特征,又往往是生动可感的。电视新闻记者在运用视听语言表述新闻事实的过程中,要将杂多的表意元素围绕一个具体的新闻主题有序的结构成整体。
在现场报道中,电视通过视、听两个通道将形象、场景和事实本身的发展过程展现出来,人们既可以看到,又可以听到。但在现实生活中,新闻现场的视、听信息庞杂,视、听符号直接表现出的信息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它容纳了多种主题。因此,记者在现场,就要围绕一个统一的主题全范围运用视听符号,调动多种表意元素,既真实、立体地反映新闻现场的场景及事实发展的过程,又有内在的统一主题和逻辑性,使电视报道既有生动的感染力,又有逻辑的思辨力。
2.以连续图像符号表意和声画组合方式表意
图像符号属于表现符号,它具有图片符号表意的全部特征。除此之外,当以连续图像方式表意时还有一些特点。其一,单一的图像——具有特定的表意功能,它一方面客观反映了真实景况,另一方面又具有供观众思索的内在含蓄意义。其二,由图像与图像组合而成的连续图像——这里有“前进式”蒙太奇句子、“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等多种组合方法。其三,由连续图像组合而成的段落——这里有“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等多种组合方法,分别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或表现功能。
在声画组合的形式上,目前大多学着赞同将其分为“声画合一”、“声画并行”、“声画对立”三种组合方式。“声画合一”是指声音与画面内在一致,“声画并行”是指围绕统一的主题、声音与画面若即若离,“声画对立”就是声音与画面在相反、对立的关系中互为反衬而表现超出声画之外的思想内涵。
1.即时性
在新闻事实发生后,广播电视的新闻报道迅速即时、先声夺人。无线电波的传输速度是每秒 30 万公里,相当于每秒钟绕行地球七圈半。在突发性新闻事件发生时,广播电视在电波覆盖或导线通达的范围内,可以同步进行报道,不必像报纸一样等待被印刷出来才能得到传播。以这种介质传输新闻,时效性自然大大提高。
此外,广播电视还可以将同一事件在一天之内的变动,随时向受众进行传播(这就是滚动播出的新闻),而不像大多数报纸那样一天只能出版一次。
2.现场感和真实感
广播电视在对新闻事实的展示中,生动传神、现场感强。广播电视直接以客体的外在特征为表述对象,或由新闻报道者直接加以展示、分析和判断,因而是感性的、形象化的,在传输途径上电波传递依然保持了这种编码特点,因此受众得到的是生动形象的、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信息。而对于报纸媒体上通过语言文字报道的新闻,读者须通过阅读经由联想才能感知。广播电视媒体可以直接展现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现场氛围,让受众直接感知,这是报纸、刊物所难以企及的。
3.覆盖面大
以电波发射形式传播,能形成较大的覆盖面。广播电视讯号以电波发射形式传播,有一定的覆盖范围,再与通信卫星结合,则覆盖面更广,可以笼罩地球每个角落。广播电视凭借它无处不在的电波,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将各种信息毫无空间限制地自由传播。不论是高山峻岭,还是湖海江河;不论是都市乡村,还是森林荒漠,似乎都阻挡不了电波的蔓延。
广播电视节目以可直接感知的符号编码,受众文化程度低也可以方便地接受,而报纸读者则必须断文识字。近年在统计资料也表明,在广大农村地区,人们接触电视的时间、频率仍然高于印刷媒体。
互联网的英文Internet, inter的含义是“交互的”, net是指“网络”, Internet就是一个计算机交互网络。它的定义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基于TCP/ IP协议的国际互联网;是一个网络用户的团体,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同时也为该网络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是所有可被访问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的集合。现在,互联网是在世界范围内发送和接收资料的成千上万的计算机网络的结合体。在网络中,任何一种信息,包括图画、声音、图形和文字等都可以在有电脑的任何人和任何地方之间进行快速的传递,并且可以被世界范围内任何地方的互联网所利用。同时,互联网向人们提供了商业和私人能够使用的电子邮件技术,将人们在真实空间的交往搬到了网络的虚拟空间中。今天, BBS、博客和QQ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更为人们的交流和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个绝好的方式。
有人认为,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入信息时代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指标,通过网络覆盖率、知识利用率等数据来进行判断。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哈玛德·图埃在 2011 年 1 月 26 日宣布,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 20 亿人,手机用户数量也达到了 50 亿人。目前全球总人口数已经超过 68 亿人,也就是说大约每 3 个人中就有 1 人为网民。而根据《第 2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0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 4. 57 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 34. 3%。其中手机网民人数达到 3. 03 亿,占网民总人数的比率升至 66. 2%。无疑,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
1.整合性
互联网络是电脑、电视、录音机、电话机、游戏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的性能的总汇,或者说是各种传统媒介的大熔炉,它将以往各自独立的单一性的传播方式综合在一起。它又将文字、口语、音响、图表、图片、图像等各种传播形式汇于一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自如地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或者让几种形式并举,做到图、文、声、像并茂,真正实现多媒体的传播。
2.超大信息量
互联网的超链接功能已逐渐成为网络的最大魅力所在。在超文本结构中,文本中每一个关键人名、地名、时间,甚至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可以链接到相关的另一个文本以及声音、图像或影像上。通过链接从一个站点就可以获得多个站点拥有的相关信息。目前的互联网每天有 60 多万个网络、600 多个大型联网图书馆、400 多个联网学术文献库、50 多万个网页站点在为人们 24 小时不间断提供新闻信息、娱乐和通信服务等。
3.交互性
在互联网上,信息不再是被“推”(push)给消费者,而是人们自己将信息“拉”(pull)出来,并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这被称为典型的“交互式”传播。这是网络传播与传统的印刷传播、电讯传播的最大不同之处。在这种传播中,传受双方的角色位置可以方便地、频繁地交替互换。网上的传播者往往也充当受传者,受传者也往往充当传播者,此时此地是传播者,彼时彼地又是受传者。在网上设立网站或数据库的机构、媒体或个人,固然是传播者;但他们为了传播,往往通过网络进行采访、询问、调查、检索,这时的他们便是受传者。在网上浏览、检索的一般用户,固然是受传者,但他们不仅有很大的寻觅信息的主动权,而且他们随时都能充当传播者。他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别人传送信息和观点,他们可以向新闻讨论组、向公告板传送信息或观点,他们还可以设立个人网页,发布信息或观点,吸引他人来访问。
因此,互联网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能够及时广泛传播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具有超大信息量、多媒体、交互性等独特优势,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挑战下,一方面不断开掘自身的固有优势,在内容和经营上做深做透;另一方面纷纷“触网”,打造跨媒体平台,在产业上做大做强。同时,在理念上,传统媒体借鉴网络传播中的传受关系,不断强调受众地位,加强与受众的双向互动。
近年来,正是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网络新闻写作一方面依旧遵循传统文字表述、有声语言表述、视听语言表述的相关规则,另一方面也正在表现出独有的特征,这主要体现于下面四个方面:
一是多媒体写作。网络上以文字新闻写作为主的报道方式,正在向着多媒体写作的方向转变。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文字内容之外,网上图片、图像、音频、视频的内容正在增加。这里既有原创的,也有从广播电视节目中移植的,还有从其他媒体上移植的,这都为网络记者进行多媒体写作提供了便利。
二是超文本链接。网络上文本的构成正在由单一的文字文本,向着文字文本中穿插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图文本甚至影视文本的方向转变。文本结构中,每一个关键人名、地名、时间和关键词、关键用语等都可以联结到另一个声音、图画、动画、影视文本上去。
这种超文本链接打破了传统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方式,报道中的“热区”(点击即可链接之区域)可以让人即刻找到感兴趣的相关内容,满足人们对于新闻背景的详尽了解的愿望,跳跃式、发散式的思维习惯也更接近于日常生活。
三是全方位互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表现在:其一,用户可以自主选择信息,与所传播的信息互动;其二,网络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互动;其三,网络使用者之间互动。这三个层面的互动,使得网络新闻既有大众传播媒体上“新闻”的特征,又具有人际传播中“新闻”的特征,从而增强了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
四是大功能检索。网络媒体普遍采用数字压缩技术,新闻信息容量巨大,任何一家媒体网站的信息量都可以超过新华社、美联社这样的世界级通讯社。网络媒体在拥有信息海量这一优势的同时,还具有强大的信息共享、存储、检索功能,大大方便了希望获取特定信息的用户。目前许多网站都建立了站内搜索引擎,对网站提供的信息进行资料检索。这有利于网络新闻信息的再传播、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