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在国际事务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为推动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一战略是对内和谐发展和对外和平发展的统一。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和壮大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这是中国长期发展得出的重要结论。改革开放的 30 年是中国迅速发展的 30 年,也是国际环境整体和平的 30 年,中国从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取得了巨大的“和平红利”。中国的综合国力实现大幅度提升。经济总量从 1978 年到 2010 年翻了四番多,达到 5.88 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从 1.8%增加到 9.3%。人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从 2005 年的 24.9%提高到 2010 年的 46.8%。 政治民主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迅速,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国家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保持社会稳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之,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中国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和平,已成为当今中国执政党和政府,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

中国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解决了 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消除了两亿多人口的贫困,在全国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为 6000 多万残疾人提供了帮助,为各民族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现在,我国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我国在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我国的稳定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最大贡献。 同时,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中国坚持与和平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关系理念和对外方针政策。

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想。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人民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以意识形态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自己的立场。

中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中国主张地区各国相互尊重、增进互信、求同存异,通过谈判对话和友好协商解决包括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在内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国通过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进双边和区域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中国主张和平解决争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国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上坚持劝和促谈,推动形成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机制。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包括对重大自然灾害积极开展国际合作。2005 年中国对印度洋海啸受灾国实施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际救援行动。

中国积极参与反恐和防扩散合作,努力推动全球安全与战略稳定。中国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支持《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实施,制定了全面的防扩散出口管制法律体系,并不断加强执法。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推进国际裁军和军控事业。中国在过去20 多年中,裁军 170 多万。中国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比重,在世界上是比较低的,中国有限的军费增长,主要是为改善军人生活、提高防御能力和维护国家统一,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的国防政策是透明的。

2. 参与维护和建设现存国际体系,又积极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中国要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在现有国际体系内逐步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逐步改善现有的国际秩序,以达到实现公正、合理、共同发展,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标。首先,中国是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中国对待现存国际体系的态度。“中国是否愿意接受现存国际体系成了中国是否会成为威胁的标志” 。事实证明,中国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迄今为止,中国已加入 13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签署了 300 多个国际多边条约。从 1949 年到 1978 年,中国的领导人出席多边外交活动大约也就是 6 次;然而,2005 年一年,中国领导人出席多边外交活动多达 13 次,一年内出席多边外交活动的次数就相当于从 1949 年到 1978 年这 30 年间的两倍以上。 2006 年,中国在多边舞台演绎了三场令人炫目的外交大戏: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 6 次会议、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15 周年纪念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有近 60 位国家元首(约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 30%)踏上了中华大地。在多边舞台,中国正以和平、正义形象实现“近者悦,远者来”。

其次,中国积极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导致世界范围内存在贫富分化、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等状况的重要根源。推动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合理的,存在南北差距、贫富分化是正常的。以反恐为例,这种观点一般就反恐来谈反恐,在反恐斗争中只治标、不治本,否认本的存在,否定美国主导的国际旧秩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伤害。另一种是认为要推翻现行的旧秩序,重新建立一个新秩序。这种观点一般把现有秩序的不合理因素扩大化、极端化,否认现行国际秩序在现阶段存在的必要性;认识不到如果断然抛弃现行秩序,即使是可能的话,也会导致国际社会的混乱,使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受到极大破坏。中国要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在现有国际体系内逐步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逐步改善现有的国际秩序,以达到实现公正、合理、共同发展,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标。对此,2006 年 8 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做了明确部署,他指出:“要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倡导新安全观,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是要挑战或用革命性的手段推翻现行国际秩序,不是要“另起炉灶”,而是要在参加现有国际组织并在其中发挥积极的和建设性作用的基础上,以中国国家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结合为标准,特别是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不合理成分加以改造,使其趋于完善、公平、公正,最终形成和确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从而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保障各国共同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

3. 在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的同时,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寻求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中国的和平发展,从根本上要靠自己。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包括支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资源,日益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国民储蓄率,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这些优势和条件使我们可以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就是说,我们应更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把庞大的国民储蓄率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总之,中国的发展,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中国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和消化自己的难题,不给别人制造麻烦”。

同时,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当前世界范围新科技革命,产业结构调整和资金流动的新一轮全球化浪潮蓬勃兴起时,“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握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及其提供的机遇,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获得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来自内部和来自外部的两种资源,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中国立足国内,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以和平、合作的方式解决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资源,这开辟了人类历史上一条全新的大国发展道路。

2004 年以来,“共同繁荣”、“互利共赢”成为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关键词和主流话语。2004—2007 年连续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要“促进共同繁荣”。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及中国对外关系时多次强调共赢,“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中国始终不渝第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胡锦涛指出:“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 国际社会不和谐的最根本原因是发展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快的问题。为实现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中国将从以下方面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互利合作,使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受益;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消除贫困,积极推动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推动建立健全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体制,为世界经济增长营造健康有序的贸易环境和稳定高效的金融环境;加强全球能源对话合作,共同维护能源安全和能源市场稳定,为世界经济增长营造充足、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环境;积极推进和保障人权,努力普及全民教育,实行男女平等,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使人人享有平等追求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AITJKR5BVkUypxoymjvkf5FXR+/ZHla4ne13xGxskJBgOyOiL8KVL6IKn61k/xP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