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初探

赵伟 王晓成

危机管理人才是高水平危机管理和高素质相统一的复合型人才。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个值得重视与探讨的问题。

一、危机管理人才的涵义

危机是指危及组织利益、形象和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与事件。危机管理是指通过科学预测与决策,制定危机应急计划,充分运用科学手段,针对自然灾害、社会问题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预控、决策和处理,以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给组织与公众带来的危害,以维护组织良好形象。危机管理可分为政府危机管理和企业危机管理,政府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的是有区别的,政府危机管理具有公共性,往往涉及整个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的重大问题;企业危机管理涉及的社会面则相对要小,多为企业与部分社会公众之间的问题。

人才就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不断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人。这“一定条件”既包括了社会条件和从事劳动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也包括了人才自身良好的内在素质,表明了对一个成功的人才而言,一定的外部条件的支持是重要的,但是人才内在素质的优化也是重要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才能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

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国际化视野与国际危机管理知识结构的,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具有世界战略眼光,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科学预测与决策,制定有效的危机应急计划,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将危机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高素质的人才。

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的涵义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点:1.具有现代危机管理知识结构,精通专业知识。2.各项素质都要好。内在素质是危机管理人才的内在依据,所以在各项素质中仅有一、两项突出是不够的,而要思想道德素质、管理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项素质都要好。3.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4.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取得危机管理上的创造性成果。5.通过自己的有效工作,避免和减少危机给国家、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带来的风险和损失,推动社会的进步,是高水平危机管理和高素质相统一的复合型人才。

二、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的需求及特点

进入 21 世纪,世界上突发性事件不断发生,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全球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现代信息网络的应用,把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政治经济互动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密切,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趋势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旦某一国家或地区出现经济危机,将会危及整个世界经济。日益突出的全球范围的恐怖活动、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毒品贸易和其他形式的国际犯罪活动方面,以及非法政府、民族冲突、宗教对立等,严重危害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全球化带来的生产和资本的无限性扩张,破坏了有限的地球资源,恶化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面对公共危机全球化趋势,要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危机,人才是关键。我国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危机产生的机率高,危害大。因此有必要建设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政治、经济、卫生和生态环境等各行各业危机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制定高水准的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策略和预案,以将危机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在“非典”危机爆发初期,由于我国卫生部门的主管缺乏危机管理经验和防治流行病专业知识,结果贻误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致使疫情在短短几个月迅速蔓延到全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要不是我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了“非典”疫情,稳定了民心和社会,其后果不堪设想。“非典”时期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不足,尤其是流行病和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是有目共睹的。北京市的“非典”诊断和疑似病人近一万人,被隔离人员两万余人,而医疗专业人员只有 3000 人左右,北京市长王岐山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感叹专业医疗人员太少,不能满足防治“非典”的需要。“非典”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是深远的,表面上看“非典”危机只是一场公共卫生体系危机,但是通过“非典”危机,暴露了我国在危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通过反思,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危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其中的根本问题,就是对危机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选用缺乏重视,这个经验教训的代价是非常之大的。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突出,国内外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面临生存危机的企业如果经营不善或疏于防范,就会造成对企业的伤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英国的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指出:我们不能不看到,企业今后还会不止一次地遇到比以往更大的危机。人类的错误、判断的失误、缺乏预见性、企业的贪婪以及机器的故障,所有这一切迟早都会令企业的管理人员面临重大危机,也许并不是所有的危机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危害,但是一间计算机房小小的火灾就有可能摧毁一家中型企业。例如南京冠生园的“陈馅做新月饼”被媒体披露后,不仅南京冠生园濒临破产,还引发了整个月饼行业的危机,上海冠生园遭受的损失最大。究其原因,是上海冠生园集团领导缺乏危机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处理危机措施不力,没有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将事实澄清,结果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同样,在 2000 年底遭遇查禁“PPA”风波的中美史泰克公司,一时间其生产新世纪的康泰克药品陷入严重危机。面对危机,中美史泰克公司立刻采取有效措施,经过一年的努力,以PSE取代了PPA,“新康泰克”又重返市场,康泰克在危机中获得重生。

为什么一些跨国公司在遇到危机时能够力挽狂澜,而我国的企业却往往一蹶不振,甚至倒闭呢?关键在于跨国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危机管理人才,在处理危机时能够及时作出正确决策,采取有力措施,转危为安。与国外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危机意识淡薄,危机管理经验不足,特别是具有国际水准的危机管理人才稀缺,一旦危机发生,难以有效应对。

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不畏艰险的敬业精神

危机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社会现象,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均可能发生,我们人类就是在同各种灾害、各种危机的斗争中不断前进的。在同危机的斗争中,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生命危险,因此,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不畏艰险的敬业精神的是危机管理人才的首要特点。1984 年 12 月 3 日,印度博帕尔一个地下储藏罐有毒气体泄漏,造成 2000 多人死亡,20000 人中毒得病,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总部得到灾难消息后,立即向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发出指令,停止该种气体生产和运输,董事会长沃伦·安德森冒着被捕的危险,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就飞到了出事地点作第一手调查。同样,在我国“非典”危机件中,国际卫生组织的工作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来到中国调查,有的人为此而献出了生命,表现出将公众利益置于首位的高度责任感和不畏艰险的敬业精神。

2.精深的危机管理专业领域知识和优化的知识结构

精深的危机管理专业领域知识和优化的知识结构是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的重要特点。作为国际一流的危机管理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管理组织才能,更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如我国院士钟南山,是流行病专业领域的专家,在科学防治“非典”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与其专业学科相关的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深厚广博的知识底蕴,具有社会学、心理学、环境学、生态学以及未来学、预测学等知识,能够运用辩证分析、实证分析、动态与静态及建立模型等基本的科学分析方法,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以增强对危机的洞悉、预测和治理能力。

3.快速的应变能力与正确的决策能力

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这就需要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具有快速反应、正确决策及善于沟通协调的能力。如上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强生公司“泰莱诺尔”药片中毒事件,据称当时美国全国各地有 250 人因服用该药而得病死亡,一时成为全国性事件。强生公司果断决策,全部回收它在芝加哥的“泰莱诺尔”药品,表现出对消费者健康的最大关心和最大诚意,并实行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很快平息了危机。

4.较强的公关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

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不仅要面对本国公众,还要面对国外公众,要与许多国家及国际组织进行交流合作,危机管理对象越广泛,涉及利益层面就越复杂,沟通协调工作的难度也就越大。在危机发生时,往往会引发国家、组织与公众之间整体与局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暂时性矛盾冲突。如果矛盾不能及时得到缓解或消除,不利于危机的解决,甚至会危及社会的稳定。加之时间的紧迫性,要求危机管理者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演讲能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內找到沟通协调的切入点、平衡点和结合点,使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利益矛盾得到妥善处理。同时,还要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熟悉国际法律,了解、识别和区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组织的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自己对不同文化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以便及时与国际社会合作,有效地应对危机。

三、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培养思路

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物质资源作为基础,更需要人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支撑。”“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在新世纪,为了有效应对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等各种危机,需要大量具有国际水准的危机管理人才。目前我国危机管理人才稀缺,因此,培养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刻不容缓。

1.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从青少年开始

纵观全球,学校的安全防范一直是薄弱环节。近年来美国的校园枪击惨案层出不穷,俄罗斯北奥塞梯第一中学的 1200 名学生被恐怖分子劫持绑架,结果造成数百名学生死亡,我国学校的安全形势也不容忽视。因此,在中小学进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中小学生危机防范的自我保护能力及应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尚处于缺失状态,应尽快制定中小学安全防范知识教学大纲,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的安全防范知识教育体系,做到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的培养从青少年开始,使人才的培养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2.在高校设立危机管理专业与课程

我国高校担负着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我国高校现行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应设置危机管理专业与课程,培养高层次危机管理人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组合应满足培养新世纪人才优化知识结构的需求。教学方式方法、考核要求与标准要应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质量要求。使培养出来的危机管理人才具备优化的危机管理知识结构,具备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好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3.注重发掘“潜在危机管理人才”和危机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

人才的成长有一个过程,要注重发掘“潜在危机管理人才”和危机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我国危机管理人员的能力。在我国2000 多个县里,从事制定突发事件与紧急预案的都是兼职人员,在全国众多的大中型企业中危机管理人员更是稀少。因此,按照需要什么,培养什么原则,要善于发现那些虽无突出成绩,但确有危机管理方面潜在能力和较好素质的人,可以放到适当的岗位上去实践锻炼,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并通过危机管理先进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危机管理水平和能力。

4.积极开展国际危机管理合作,在重大救灾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人才。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锻炼和培养危机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全球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在反恐、卫生和生态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危机救援行动,有益于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才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亡。培养新世纪危机管理人才,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英]迈克尔·里杰斯:《危机公关》,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危机管理与对策研究中心:《国际危机管理概论》,时事出版社 2003 年版。

3.北京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应对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时事出版社 2001 年版。

4.罗洪铁:《再论人才定义的实质问题》,载《中国人才论坛》,2002 年第 3 期。

(本文作者:赵伟 上海长宁区教育局 王晓成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0D+r7WoShn11HnXlz0NrHakd4lDHQ1iW2BLGSI0fNcDlBQ4Wu9iTrM68d1+hEZw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