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教育部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调研组”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首先,我代表西安音乐学院党委、行政和全院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教育部、各兄弟院校给予我们学院长期、一贯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我院相关情况向调研组作以下汇报。
我院创建于 1949 年,与共和国同龄。学院前身是 1948 年贺龙元帅在晋绥边区创建的“西北军政大学音乐部”。次年 5 月,学校随军西渡黄河迁至西安,定名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1950 年改称“西北艺术学院”;1953 年调整为“西北艺术专科学校”(增设 3 年制附属中等艺术学校);1956 年学校音乐、美术两系分别建校,音乐系改建为“西安音乐专科学校”;1960 年成立“西安音乐学院”。“文革”期间又改为“陕西省艺术学院”;1980 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西安音乐学院”的建制。62 年的办学历史,校址曾数次迁徙、校名也数次更改。目前,我院是西北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学院。
学院现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舞蹈编导、录音艺术五个专业,有 10 个专业方向近 40 个专业分支。设作曲、音乐学、声乐、民乐、管弦、钢琴、音乐教育、舞蹈、电子音乐工程 9 个系和视唱练耳教研室、基础部等教学单位,在校本科生 3300 多人、附中学生 400 人。学院业余音乐培训中心注册学生 4000 人。每年为社会业余音乐考级 2 万人。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具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校研究生 250 人。现有专任教师 380 人,其中,教授 36 人、副教授 84 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达 5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7 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 4 人,省级教学名师 4 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3 门,省级重点学科 3 个,省级教学团队 3 个,省级特色专业 3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 个,省级研究基地 3 个。
2008 年,省委调整了学院党政主要领导,院领导班子顺利实现了平稳过渡。2008 年下半年,党委在全院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全院教师干部围绕“大学理念”、“师德建设”、“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和管理方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办学理念方面形成初步共识;2009 年上半年,在全院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流音乐学院”的建设目标,探究了新时期办学治校方略,并形成了新的办学理念。2009 年,学院第 8 次党代会上,形成了学院新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到 2020 年,把西安音乐学院建成“学科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办学特色明显,在国内发挥重要影响的一流音乐学院”的奋斗目标,并确立了“两步走”的发展步骤。即:第一步,从 2008 年到 2012 年,用四年左右的时间,稳定办学规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善办学条件,为学院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步,从 2013 年到 2020 年,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学院全面腾飞。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提升办学层次,适时扩充校园面积,使主要办学指标达到国内一流音乐学院的标准。
我院形成的新的办学理念概括为四个方面:①学院发展要坚持“特色发展,高地建设,国际视野”。②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强调“依托四大传统,强化四大基础”(四大传统:周秦汉唐音乐文化传统、延安红色音乐文化传统、西部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秦派”地域音乐文化传统),(四大基础:视唱练耳课程、中外音乐史课程、西部民间音乐文化认知课程、演奏演唱基本技能课程)。③本科生教学中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提高素质,鼓励创新,激励个性,体现特色。④研究生教学中注重内涵,强调创新,突出特色,以科研为导向,以学术创新为核心。
依据上述办学理念,我们制定的办学目标是把西安音乐学院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文化发展功能最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地方音乐学院;我们的办学定位是以教学型为基本定位,以教学研究型为努力方向;办学层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成人教育,兼顾社会音乐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音乐艺术应用型人才为基本定位,以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音乐艺术复合型人才为努力方向,以遵循音乐艺术教育特殊规律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办学特色;学科专业定位是根据地方社会文化发展需要,搞好学科专业建设,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扶持与西部地区社会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大力发展应用学科,积极发展新兴、边缘和交叉学科,着力夯实基础学科专业,构建协调发展的学科群体;服务面向是立足陕西,侧重西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音乐艺术专门人才。
一系列新的办学治校方略出台后,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
1. 按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了本科生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充分考虑各学科、专业特点,调整增设了20 余门不同专业方向的限定选修课程。如:中国乐器演奏专业增设“民族器乐作品分析”、“民族器乐作品写作”;音乐学专业增设“西安鼓乐理论与实践”;键盘乐器演奏专业增设“伴奏与即兴伴奏”;音乐教育专业增设“中、小学教材分析”等课程。同时,将各表演专业的室内乐、乐队排练、合奏与重奏课作为必修课纳入课表,实行规范式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双导师制”。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也正在修订之中。
2. 推行“人才强校”战略,下气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三年来,我们接收了 49 名从英国、德国、俄罗斯、美国、意大利学有所成的博士、硕士充实到教师队伍。每年选派青年教师赴法国、意大利、德国进修,选送民乐系、管弦系青年教师到香港中乐团、国家交响乐团参与实践型训练。对在岗的青年教师进行全员专业技能考核,连续三年举办六期青年教师干部短期培训班,取得了初步效果。
3. 强化基础,因材施教,根据各专业方向学生基本技能状况,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模式。如:对全院学生视唱练耳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在钢琴演系试点专业课分级教学;在音乐教育系实行小组课教学;在声乐演唱专业教学中增设了合唱、重唱和歌剧演唱内容;在管弦系、民乐系进行重奏、合奏和室内乐课程教学。全院推行了教授、副教授专业课公开教学活动,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4. 贯彻特色发展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学院于 2008 年设立了“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下辖西安鼓乐等 8 个研究室,积极开展汉唐音乐舞蹈、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西安鼓乐、陕北民歌等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学术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并把这些研究成果逐渐转化在学校教学与艺术实践之中。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加大陕北民歌曲目的教学比重;在中国乐器演奏教学中加大秦派二胡、秦派古筝乐曲的教学比重;舞蹈系在民族舞蹈编创教学中增加了陕北大秧歌和唐乐舞蹈元素。一系列教学与研究的创新尝试,使得学院的地域特色初步呈现。
5. 加强合作与交流,体现国际化视野。2009 年,我院与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排演了莫扎特经典歌剧《魔笛》,今年正在排演莫扎特另一部歌剧《唐璜》;与欧洲合唱研究院合作,共同在上海世博会演出了经典合唱作品;与台湾“新古典艺术团”合作,于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期间,在北京专场演出了“来自唐朝的声影”。此外,我院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双簧管艺术节”、参与承办了“国际数码艺术周”等大型学术交流活动。以 2010 年为例,学院各学科方向接待国外专家、学者和访问团组 33 批,全院师生三万余人次聆听了专家讲学与交流音乐会。在日常教学中,长期聘用有七名外籍教师。在“国际视野”的理念指导下,推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创作、艺术实践等各方面发展的步伐。
我院是一所地方院校,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学府,理应在西部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把握好规模、质量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根据我们的办学条件,学院的规模稳定在 4000 人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其中,本科生控制在 3500 人左右(现在校本科生有 3385 人)、研究生控制在 500 人左右(现在校研究生 248 人)、附中学生控制在 500 人左右,能够保证良好教学质量。我们对目前国内综合大学普遍开设艺术专业方向,有些专业院校过度扩招的状况有不同认识,也感到忧虑。
1. 艺术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整体结构中,是一个特殊的学科门类,必须体现高等教育一般规律与艺术教育特殊规律的有机结合,二者不可偏废。但长期以来,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形成体现音乐艺术教育的管理体制;艺术院校的学科发展、学术成果评价认定;教学成果的体现等一系列专业认证体系标准往往只注重高等教育的普遍性而忽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特别是在艺术教育中的表演类学科,至今没有形成符合艺术教育特点的评价指导体系,所以在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遴选、科研立项、成果认定、教学条件建设、教师职称评审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迫切需要教育部设立主管艺术教育的专门机构,尽快形成有关评价体系,进行分类指导。
2. 原国家按大区布局的艺术院校,事实上长期以来都在本地区发挥着艺术教育的龙头作用,建议教育部能考虑将九大音乐学院纳入部、省共建体系,从业务上加强指导与交流,并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3. 艺术学已新增设为学科门类,这是全国艺术类院校的一大喜讯,也标志着国家和社会对艺术教育认识的深化。国务院学位办新批准的艺术门类含有五个一级学科。建议尽快组织专家研讨、设定和规范二级学科专业目录,以从整体上加快艺术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请各位专家对以上汇报给予指正。谢谢!
2011 年 5 月 15 日
作者在学院学位与研究生工作会议上讲话 摄影 施宏
各位研究生导师、同志们: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学校最高层次的教育,代表着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随着我院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和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急需对研究生工作进行认真回顾,总结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汲取教训,把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思考和谋划。此次学院研究生工作会议,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而召开的,意义重大,很有必要,非常及时。借此机会,我想以《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为题讲三个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重视。
中华文化五千年历史,从古至今,我们民族历来都十分重视人的德性修养和教育。中国古代有一谜语,谜底是打一宝物:“水不能湿,火不能烧,风不能飘,用了天下安定,不用自身难保”,这件宝物就是“德”。
《论语》中记载孔子这么一句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是说君子的思想中心在道德,违反道德的事不干,小人则不管道德不道德,只要有利益可图就干;君子最怕的事是违反德性,触犯法律。小人只是处处讲利害,只要有好处就干。孔子非常崇尚有德性的人,把品德高尚的人称之为君子。
意大利世界文学巨匠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我们党历来重视德育工作。就培养教育人的工作先后提出德、智、体三者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四者全面发展的方针,均把德育放在首位。进入新时期以来,党中央颁布了数个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进一步突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见德育教育的养成是多么的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研究生教育是我院教育的最高层次,一定要把德育摆在首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到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
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呢?
(一)管理部门要精心设计抓落实
我院研究生数量尽管不多,但却处在学院教育的最高层次。毕业后输送到社会将会在某个领域、某个行业、某个单位和部门担当一定的角色,要把培养德艺双馨的高层次艺术人才放在研究生工作的首位,这既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管理部门要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日常教育管理、社会实践等方面谋划安排德育内容,并检查督促抓好落实。使研究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二)管理服务部门的工作要贯穿德育理念
学校教育要讲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管理服务也是育人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的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员,食堂管理人员、教学设备管理人员、图书管理人员等一切服务保障的部门和工作人员,都有管理服务育人的职能,要理直气壮、义不容辞地在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教育研究生加强品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三)研究生导师要以身作则,并善于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始终
品德修养的目的是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不断完善,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信息时代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品德修养提出了更高标准,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在这方面,研究生导师更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带出好头来。自我修养的提高,有赖于学习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品德修养的形成,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需要经过明理、正心、笃行等环节才能实现。其方法主要是通过内省、慎独、立志、持之以恒来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内省,即自我反省随时了解、认识自己的思想、意识、情绪与态度;慎独,即在无人监管的独处情况下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立志,即确立目标和理想,使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志向;研究生导师要循循善诱,善于从一点一滴小事入手,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从而使研究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当今社会对人的德与才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有德有才能成事,有德无才会误事,无德有才会坏事,德才兼备是君子,无德无才是小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社会政治局面,希望我们的研究生通过 3 年的学习,都能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为反映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更高层次的学术水平和评价其学术能力和专业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有本质的区别。其主要特点是以自主学习为主,以对学术问题的探究为基本路径。因此,学术型的研究生必须要研究问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本学科、专业的学术问题有所思考、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因为此,其学习的方式是问题式、讨论式、思辨式学习。更加偏重于学术,而不是技术。
高等学校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更不同于其他任何社会团体,它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是传播科学、产生思想和培育人才的场所。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成就学术、发展学术、积淀学术。高校的学术积淀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和传承的。所以,要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导师的学术积累和导向十分重要。
当前,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教育虽然取得了量的扩大,但在质上还有待提高。有的专业、学科方向的研究生还停留在比本科阶段多看了几本书、多弹(拉、吹)会了几首乐曲、多唱会了几首歌曲。这种现状仍然是知识量的积累和演奏技术的提升,并没有达到质的变化和飞跃。
提升科研学术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高校迈进,实现建设一流音乐学院目标,必须转变目前研究生培养教育在低水平徘徊的现状。有两个方面应该得到改变:
一方面是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俗话说,倒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现代研究生教育把科研活动和学术研究变成一种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以科研(学术研究)作为首要成分,教授的作用就在于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紧密的科研—教学—学习的结合体,这就是洪堡所倡导的现代大学思想的精髓。通过科研进行教育是建立在探究基础上教育,是教育理念的重大革新,通过学术研究培养人才成为现代大学的使命。去年底,党委在谋划今年工作的过程中,确定了今年学院工作的总思路是“稳中求进,提升内涵,突出特色,积淀学术”,这是有所指向的。在我们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中,绝大多数导师的学术水平是好的,能够胜任导师职务。但也确有一些导师自身理论水平不高,知识储量不够,不愿或不能够开展科研学术研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是不行的。
怎么改变这种现象,学院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出台研究生导师遴选管理办法,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规定和普通大学的通行做法,探索研究生导师退出机制。作为导师个人要增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摒弃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用“活到老、学到老”的积极心态,去关注和跟踪本学科、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提高自身专业的理论水平、学术水平,主动申报科研课题、撰写学术研究论文和专著、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和研究,积累学术成果。导师们也只有通过学术研究的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才能指导着研究生去发现问题、选定课题、深入研究、得出结论并有所创新。也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才算不误人子弟,使研究生们学有所成,对得起这块金字招牌。也只有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才能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共同体,完成高等教育的使命。
另一方面,研究生们要用研究问题的态度来完成学业。研究生通过研究为主的学术活动,实现自身的思维和智力的提升,对于艺术类研究生来说,不仅是表演技能的提升,还要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兴趣,研究不仅是知识的传承,也是知识的创造,是知识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了研究题目,研究的方向比较明确,要积极主动给自己施加压力,增加动力,带着问题去探讨、去发现、去争鸣。同时,要完成好导师安排的科研学术工作,用参加科研学术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学习层次,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要有学习中发现不了问题不算真学、有了问题不把问题理解透彻不罢休的劲头,千万不敢满足于把规定的书目看过了就过关了、把规定曲目练熟了就能毕业了。这样的学习即使走出校门也是名不符实,于事无补的。
我院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开展了 25 年,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没有规范到逐步形成比较科学的规范化管理,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次新的飞跃。本次会议印发的《研究生工作手册》等就是这种飞跃的体现,它标志着我院的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向着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目标迈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有了自己的管理规范,还需要加大执行力度和管理力度。
一是教育理念要不断更新。全院各级领导、职能部门、研究生导师们都要学会捕捉新信息、学习新理念,破除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善于用本学科、本专业最前沿、最先进的理念改造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二是课程体系建设要不断完善。改变因人设课的现状,用社会需要和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设置课程,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导师队伍建设要不断科学化。对研究生导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进出有序,把好进口,疏通出口,使研究生导师队伍保持旺盛活力;四是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要不断规范化。以国务院学位办对研究生教育进行评估为契机,健全院内研究生培养考评机制,有效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五是日常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要不断系统化。以研究生工作手册为依据,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方法手段,不断推进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各位导师、同志们: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院的研究生教育也面临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转折,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发展改革纲要》精神,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质量,努力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向着一流音乐学院的目标努力奋进!
2012 年 5 月 9 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号召,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1 年 3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艺术学一级学科升格为第 13 个学科门类,标志着艺术学已成为我国学科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艺术学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性,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由此引发了许多新的思考。主要是与学科门类相配套、符合艺术教育特点和规律的一系列政策、管理、评价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尽快着手研究制定并形成高等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格局。
在六十多年的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艺术教育的管理一直采取的是与体育、卫生类一起管理,这对艺术教育的兴起、发展、壮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艺术学上升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开办艺术教育的高校越来越多、报考和学习艺术的学生急骤增加等快速发展趋势,高等艺术教育的问题也不断出现,急需有专门的行政机构来管理和规范。在艺术教育的实践中,如何在遵循高等教育普遍规律的前提下,更尊重艺术教育特殊性的问题愈加明显,急需创新管理模式,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建议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内设专门的艺术教育司(处),以便有更多的精力静心研究如何指导、管理艺术教育,着力开辟艺术教育的新天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国有自主招生权的高等艺术院校四十三所,开办艺术教育专业的高校近千所,学习艺术的大学生人数十万人,规模和数量都空前可观。一方面,高等艺术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艺术已不再是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即的概念,艺术产品更多地惠及到了广大人民群众,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得到很好实现。这些都是积极的,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而另一方面,由于利益驱动和管理滞后,也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一些不具备开办艺术教育的学校,不顾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和师资、教学设施、教材等因素的制约,盲目开办艺术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差,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岗位,给艺术这一特色鲜明的行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贬低了艺术教育的社会价值。
作为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深入实际调查,掌握高等艺术教育的现状,分门别类进行研究,搞清楚艺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特殊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区别、复合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区别,在稳定数量规模的同时,积极引导高等艺术教育向质量效能方向发展,逐步扭转高等艺术人才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水平一般的现状,切实提高高等艺术教育的质量。
艺术学升格为第十三个学科门类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按《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进行了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调整后的艺术学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5 个一级学科。这种对应调整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例行调整,还不能适应当前艺术学发展形势。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会不断出现。一方面,学科的分类越来越细,专业方向对学问的探知更注重深度,学科专业的类别会持续扩充;另一方面,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又将产生新型的学科专业。在艺术学的快速发展中,艺术教育绝不能丢掉特色,使自身优势弱化。同时,对艺术教育应设立准入标准,进行分类指导。在这方面,学科、专业目录的设置将起到规范性、前瞻性和向导性作用。
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深入高校,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艺术学科门类现状和发展趋势,组织专家研讨、设定和规范二级学科专业目录,起到调动艺术类高校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性,使艺术教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国家尚未真正形成体现艺术教育特点的管理体制,艺术院校的学科发展、学术成果评价认定、教学成果的评估等一系列专业评估认证体系标准,往往只注重高等教育的普遍性而忽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特别是在艺术教育中的表演类学科,至今没有形成符合艺术教育特点的评价指导体系,所以在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遴选、科研立项、成果认定、教学条件建设、教师职称评审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如:艺术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和理工科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所要求的学术成果是一致的,而艺术院校教师的艺术创作成果、表演成果尚不能作为学术成果参加评审,这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不相符。又如:在科研立项方面,自然科学的科研立项比较容易,成果好体现,经费也多;但文人社会科学特别是艺术院校的科研立项就比较难,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对社会发展贡献的程度、研究周期的不确定性、科研项目经费额度等与自然科学有着较大差异。
综上所述,对艺术院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急需建立,只有建立起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特点的政策指导和管理评价体系,艺术教育才能在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里蓬勃发展。
此外,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把握难得历史机遇,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深刻思考如何使艺术学科专业的相对优势与艺术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相适应,抢抓机遇,占领高地,在普遍规律中合理把握特殊规律;不断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把握好规模、质量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刻注意掌握学科领域的国际前沿的动态信息,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作为省属院校,我们在本地区发挥着艺术教育的龙头作用,理应在西部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担任主力军,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