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理论工作现存问题的挑战

1.理论脱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只有坚持这一原则,做到实事求是,按照“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开展工作,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一,理论工作由于没有很好体现以人为本,缺乏感召力、吸引力、感染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追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物质财富并不能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一切追求,尤其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越来越热切地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我们的理论工作对人民群众越来越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缺乏关注和了解,忽视现代人文精神建设。在一些部门的理论学习和宣传中,很多工作都是“做给领导看”的,只对领导和上级负责,不对人民群众负责,群众真正需要什么,不知道也不关心。一些宣传部门不是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开展工作,工作缺乏针对性,把握不住社会的热点、难点,不能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关心的,他们冷淡,不说或者少说,有时还说不清楚;他们热衷的,群众却漠视,往往是说了也白说。这些导致群众主观上不愿意学习理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理论宣传的效果。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日益明显,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但是,农村思想道德和基层文化工作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五缺”:一缺人。现有人员老化,专业人才奇缺,人才培养和引进困难重重。二缺经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严重不足,省定人均 0. 18 元文化事业费多数地方没有落实。三缺阵地。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日益萎缩,现有阵地挪作他用的现象比较普遍。据 2004 年对某市的调查统计,全市还有 16 个乡镇没有文化站或有站无舍,5 家县级电影公司、4 个剧团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6 个县级公共图书馆近年没有购书,81%的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虽然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但覆盖面只达到 65%,也只能收看三四套节目。四缺活动。现在反映农村题材的图书、文艺和影视作品不多,适合农民阅读的报纸、杂志很少,多数地方逢年过节只有一些“土班子”凑合热闹一把,农民群众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五缺活力。适应新形势的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农村文化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城乡文化发展反差更为明显。城区每年大型综合性演出 10 场以上,票价每张 100 ~ 800 元,且难以满足需求,而乡镇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很少开展活动,也少有人问津。

如此落后的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日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得在广大农村,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意识与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封建迷信和个别宗教活动惑众性强,巩固发展农村意识形态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第二,理论工作与实际工作贯穿不够,没有把讲给大众听和做给大众看很好地结合起来,没有很好地把理论工作贯穿在解决民生、关注民心、体察民情等实际问题上。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宣传,为宣传而宣传,没有关心和真正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这就使理论宣传对广大人民群众缺乏感召力、吸引力、感染力,从而也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第三,理论研究、学习、宣传、运用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理论研究较少关注理论的热点、难点问题,较少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缺少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现实性,甚至存在与实际相脱离、为研究而研究、闭门造车的趋势,不能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理论宣传工作者是按上级精神进行理论宣传、教育,而对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及进展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因此不能运用理论界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来进行宣传,增强理论宣传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目前由于对理论工作的成效难以像经济发展那样从客观上加以量化,从而难以从制度上科学有效地对工作成效进行评判、考核、奖励。工作往往满足于理论传达了、宣读了、学习了、贯彻了、总结了、汇报了,而宣传教育的效果如何?有没有用?群众是否接受和理解?理论宣传者不知道、不清楚。而且由于学习考核结果没有与干部的评价、提拔、任免等方面的工作相结合,这就造成了工作者对理论宣传教育的效果不关心,只是为了宣传而宣传,久而久之,就造成干部、群众对理论学习、宣传、教育的漠视。

2.理论工作的方式方法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与普及,不能局限于传统政治理论的传播形式和途径,因为当代社会人们的自主性意识和主体性选择在增强,对精神需求的满足方式已不再是当年那种被动的态度和状态了。然而无论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部门、研究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想政治教育领域,人们在强调宣传与普及的方法时都习惯于对概念或意义的读解与界说,仍将马克思主义凝固在一种传统的宣传模式中。习惯于以权威的身份传播着我们的理念与主张,用长官意志、行政命令来推行,新方法不多,创新的风气不够浓,习惯于等待上级精神,缺少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和服务意识,不熟悉市场运作的手段,对宣传对象研究不够,仍然是单向而非互动、灌输而非参与、“要我学”而非“我要学”的宣传方式方法。而且缺少新鲜活泼、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表述出来。多年来鲜见有人使用“管他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样新鲜活泼、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写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四平八稳、长篇大论,或无新意、或赶时髦,本来很简单的道理硬是给讲复杂了、本来很生动的事例讲的却是味同嚼蜡。囿于传统政治理论的传播形式和途径,造成理论宣传手段落后,公式化、程式化、概念化、说教化等弊病。这与我国目前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整体步伐比较,显得落后。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这使我们的理论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农村人”变成“城里人”,“外乡人”变成“本地人”,城市出现了大范围的人员流动,产生了新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意识,给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压力。对于新经济组织、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等新型组织、新型社会群体,如何加强理论宣传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工作方法,都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3.对理论工作重视不够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些调查显示,领导重视不够是当前理论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首先,在基层特别是在农村,领导对理论工作重视不够。各基层从事理论宣传工作的人员数量少,有的只有一个人员,有的乡镇办事处更是宣传委员都取消或兼职,严重影响了理论宣传工作的展开。即使想宣传党的理论,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理论工作人员,理论宣传难以真正进村入户,从而使理论宣传工作流于形式,基层特别是农村的广大人民群众难以真正了解党和国家的理论,而基层特别是农村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对象。可以设想如果离开了基层,离开了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马克思主义何以谈得上大众化。

其次,在党员干部中,也存在不重视理论宣传工作的现象。有些干部对党中央提出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缺乏正确地认识,认为理论学习太多,影响了正常工作。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理论学习和理论宣传工作是搞花架子,没有实际价值,他们往往把理论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找各种借口逃避,或者以开会的形式来学习,根本达不到理论学习和宣传的目的。据某权威报纸日前刊发文章就说到:“有的人对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认识不清,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摆摆样子,满足于坐而论道,空洞表态,既不入脑入心,也不进入工作,浅尝辄止。”可以想象,抱有这样心理的人何以能够真正学习理论,真正理解理论,更不用说,在以后的工作中宣传贯彻理论了。一些单位对理论学习的任务,只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绝大多数是流于形式。还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科普”工作中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没有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社会科学普及和工作在队伍建设、经费方面都投入不足,这就造成社会科学不受重视,难以普及。

再次,在学校也存在不重视思想理论教育的现象。一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有被削弱之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青年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能够多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条途径。然而,长期以来,“思政课”在高校得不到重视,虽然“思政课”确实走进了高校课堂,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二是中学教育仍然以智育为主,重智轻德,没有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相矛盾的。

总之,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2EE1mzYCPPiRaeI8bUgYfOk2fvcIlml337CFrDranyemifCrmaciZMkTQirOx44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