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

按照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不同技术,我们可以将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划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EFT时代

20世纪70年代,银行间电子资金转账(EFT)开始在安全的专用网络上推出,它改变了金融业的业务流程。电子资金转账是指通过企业间通讯网络进行的账户交易信息的电子传输,由于它以电子方式提供汇款信息,从而使电子结算实现了最优化。这是电子商务最原始的形式之一,也是最普遍的形式。

第二阶段:电子报文传送技术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早期,电子商务以电子报文传送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形式在企业内部得到推广。电子报文传送技术减少了文字工作并提高了自动化水平,从而简化了业务流程。电子数据交换(EDI)使企业能够用标准化的电子格式与供应商之间交换商业单证(如订单)。例如,如果将电子数据交换与准时化(JIT)生产相结合,供应商就能将零件直接送到生产现场,节约了企业的存货成本、仓储成本和处理成本。

20世纪80年代晚期到90年代早期,电子报文传送技术成为工作流技术或协作计算系统(也称为群件)中不可分割的部分。Lotus Notes是这种系统的代表。群件的主要功能就是将现有的非电子方法“嫁接”到电子平台上去,以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

第三阶段:联机服务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联机服务开始风行,它提供了新的社交交互形式(如聊天室),还提供了知识共享的方法(如新闻组和FIP)。这就为互联网用户创造了一种虚拟社区的感觉,逐渐形成了“地球村”的概念。同时,信息访问和交换的成本已降得很低,而且范围也在空前扩大,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相互沟通。

第四阶段:WWW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互联网上出现了WWW应用,这是电子商务的转折点。WWW为信息出版和传播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简单易用的解决方案。WWW带来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业务成本,它所带来的范围效应则丰富了企业业务活动的多样性。WWW也为小企业创造了机会,使它们能够与资源雄厚的跨国公司在平等的技术基础上竞争。

目前,电子商务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如与政府的管理和采购行为相结合的电子政务服务,与个人手机通信相结合的移动商务模式,与娱乐和消遣相结合的网上游戏经营等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

从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起,我国的电子商务已经走过了8年的历程,电子商务的模式也从最初的单一模式发展到今天的多样化,B2B、C2C、B2C、G2B等。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有两种电子商务模式正在走向成熟:一种是传统的B2C模式,其中以当当、卓越为代表,主要是卖书籍、音像产品等,但目前规模仍然不够大。另外一个方向是B2B模式,也就是阿里巴巴模式。即在一个平台上个人与个人做生意、公司与个人做生意、公司与公司做生意,这种模式也在逐渐成熟。而拥有庞大用户规模的C2C模式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盈利模式。还有一些电子商务的模式,如企业直接在网上销售自己的产品以及如携程电子商务和电子服务的结合,由于这只是企业的电子化行为,并不能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流。

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电子签名法。这部法律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电子签名法的通过,标志着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已正式诞生,这使电子商务的应用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大部分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有所下滑,商务类应用呈平缓上升的同时,微博目前有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48.7%,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总结过去五年中国网民增长情况,从2006年互联网普及率升至10.5%开始,网民规模迎来一轮快速增长,平均每年普及率提升约6个百分点,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网民年增长量接近9000万。在2011年,这一增长势头出现减缓迹象。

2011年,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3.4%,比2010年底降低5个百分点,手机上升至69.3%,笔记本电脑也略增至46.8%。随着台式电脑使用率走低,手机终端的使用率正不断逼近传统台式电脑。

今年,总体手机应用发展状况良好。总体呈现出沟通类应用与信息获取类应用领先发展,娱乐与商务类应用发展相对缓慢的特点。其中,手机即时通信和手机微博作为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代表,是现阶段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应用。

2011年微博快速崛起,目前有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48.7%,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相比之下,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增速仅为3.9%,使用人数为3.67亿,使用率从上一年的77.2%下降至71.5%。近年来网络新闻使用率一直在下降,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正在发生转移。

与微博“大爆发”不同,商务类应用在经历了2009-2010年的快速增长后,迎来了相对平缓的发展期。《报告》显示,电子商务类应用稳步发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和在线旅行预订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全面增长。与2010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3344万人,增长率达到20.8%,网上支付、网上银行使用率也增长至32.5%和32.4%。另外,团购成为全年增长第二快的网络服务,用户年增速高达244.8%,用户规模达到6465万,使用率提升至12.6%。

此外,《报告》显示,娱乐类应用热度继续回落,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在2011年增长幅度较小,使用率也分别下滑至75.2%、63.2%和39.5%。相比之下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相对良好,用户规模同比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

2008-2010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连续3年保持50%左右的高速增长。2011年,网购用户总规模达到1.94亿人,网购使用率提升至37.8%,但用户年增长率降低为20.8%,用户绝对增长量大幅回落。

《报告》显示,2009、2010、2011年新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分别为11.4%,10.8%和9.3%,2011年新网民规模增量出现下降,进一步弱化了新网民对网购规模增长的促进作用。2008-2010年,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电商企业的深化经营有效地推动了老网民的网购行为,释放了较多的消费潜力。而新网民转化为老网民后,需要一定的周期、条件和因素才能成长为网购用户。对比不同网龄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可以看到有两个关键的走势拐点。第一个是2-3年,当网民网龄进入2-3年时,其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为29.7%,与1-2年相比提升了11.8个百分点;第二个拐点出现在5年之后,渗透率达到59.2%,与3-5年相比提升了19.6个百分点,该阶段的用户进入到网购使用的更快速渗透区域。

我国未来网络购物用户和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但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现状,决定了网络购物实际的增长势必受制于诸多客观因素。制约网络购物用户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互联网普及水平、人群消费行为模式和商品配送服务能力,即基础条件和供需两面。

从未来发展的预期看,我国互联网渗透逐步加深的势头不可逆转,网络购物供需面持续积极向好,这些都将推动网络购物在未来较长时间实现较为稳健的增长。

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如图1-1所示。

图1-1 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2009)

(三)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根据英特尔公司副总裁欧德宁的见解,电子商务可以大致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电子商务: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主要是将公司的各种公开信息搬到互联网上,以产品广告和企业介绍为主。简言之,第一代电子商务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展示”,客户来“观看”的模式。其主要问题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互动,没有有效的沟通途径。

第二代电子商务:企业和客户之间有了沟通手段,企业将互联网服务器与企业内部后端系统连接起来,使客户能够在网上订货,并跟踪发货过程。简而言之:第二代电子商务在“观看”的基础上还可以“订购”网站上所介绍的产品。重要的进步是,客户的介入从单一的市场宣传/销售环节触及到了组装与发货环节。但遗憾的是,客户所能选择的只是成品,不能按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选择不同的零部件搭配和功能组合。这是一种单向的、以企业为重心的沟通方式。

第三代电子商务:第三代电子商务的构想是客户个性化需求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客户可按其需求来选择不同的零部件搭配和功能组合,因此客户能参与到生产的设计、制造、组装、试机的各个环节中。一句话客户有生产设计过程的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 JnoW7a3gut37pMfeu+IJibtMatsi26M1lOZt3N6m/mJSit0ddC9XGeVdDKSxLyU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