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电子商务产生的背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为IT)是指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两项电子技术,即集成电路技术和数据网络通信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20世纪40年代,开始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时代,它与工业革命相比发展速度更快,对社会生产力和人类工作、生活方式的影响也都更为深入和广泛。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可运行程序的电子计算机,使用了18800多个电子管,5000个继电器,重达30余吨,占地170平方米,但每秒仅处理5000条指令,制造成本则达到几百万美元。1971年,英特尔(Intel)公司将相当于当年12台计算机的处理能力集成到了一片12毫米的芯片上,而价格却只有200美元。

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五十多年来,由于构成其基本部件的电子器件发生了重大的技术革命,使它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而速度越来越快,成本却越来越低。回顾电子器件的变化过程,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到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再从晶体管到小集成电路及至今天采用大集成电路或超大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半导体存储器集成度越来越高,内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储器使用各种类型的软、硬盘、光盘和优盘等,运算速度每秒可达几亿甚至上千亿次。

1981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了IBM-PC机(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系列。微型计算机采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储器,具有体积小、价格低、通用性和适应性方面的能力强、可靠性高等特点。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机开始走向千家万户。

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最早开发了作为保障战时通信的因特网(Internet)技术,把单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应用,计算机开始了网络化的进程。进入70年代,当时的美国政府和军方出于冷战的需要,设想将分布在美国本土东海岸的四个城市的计算机联系起来,使它成为一个打不烂、拖不垮的网络系统。美国国防部构想的这个系统叫ARPANET。但当时的计算机厂商们生产的计算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不一样的,要组成这样的网络,就必须把很多不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过某种方式连接起来。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一个关于计算机网络互联的共同协议——TCP/IP协议,这个协议达成之后,ARPANET取得比较大的扩展,从美国本土联到了其在欧洲的军事基地。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科学基金会发现这种方式非常实用,于是把这几个地区的计算机联结起来,并接进了大学校园,参加因特网技术开发的科研和教育机构开始利用因特网,这便是今天Internet的雏形。20世纪90年代,当因特网技术被发现可以有极其广泛的市场利用价值,而政府无法靠财政提供因特网服务时,美国政府的政策开始转向开放市场,由私人部门主导。1991年,美国政府解除了禁止私人企业为了商业目的进入因特网的禁令,并确定了收费标准和体制。从此商业网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网络:个人、私人企业和创业投资基金成为美国因特网技术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的主导力量。

1991年9月,美国田纳西州的民主党参议员戈尔在为参议院起草的一项法案中,首次把作为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英文缩写为NII)的全国性光导纤维网络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成,为人类打开了信息世界之门。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主要由高速电信网络、数据库和先进计算机组成,包括Internet、有线、无线与卫星通信网以及各种公共与私营网络构成的完整网络通信系统。随着NII对公众的开放以及各类网络的联网,个人、组织机构和政府系统都可以利用NII进行多媒体通信,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克林顿1992年入住白宫后,为占领世界信息竞争制高点,重振美国经济,提高美国竞争力,维持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中的霸主地位,适时发布了一系列框架性文件,表明了美国占领全球因特网经济制高点的行动纲领。

1993年9月,美国制定并发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纲领》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正式名称,它的实质是以现代通信和计算机为基础,建设一个以光缆为主干线的覆盖全美国的宽带、高速、智能数据通信网,以此带动美国经济与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美国的目标是确保其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先地位。

1994年9月,美国在建设本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为GII)计划的倡议,呼吁各国把光纤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连接起来,从而建立下一代通信网络。

1997年7月,美国发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明确美国将主导全球电子商务,并制定了九项行动原则。《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确立了五大原则:私人部门应作为主导;政府应该避免对电子商务不恰当的限制;当政府需要介入时,它的目标应该是为商务提供并实施一个可预见的、简洁的、前后一贯的法制环境;政府应当认清因特网的独特性质;应当立足于全球发展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

继NII、GII之后,在1999年初,美国政府又提出发展“数字地球”的战略构想。这是国际信息领域发展的最新课题,以信息基础设施和空间数据基础为依托的信息化发展的第三步战略。

1999年11月29日,克林顿政府成立电子商务工作组,由商务部领导,主要负责以下两项事务:

(1)识别出可能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联邦、州或政府法律与管制;

(2)建议如何改进这些法律以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美国政府的这一系列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

因此,没有互联网技术就没有电子商务运行的技术环境,没有经济全球化也就没有电子商务应用的市场经济支撑;没有60年代EDI(电子数据交换)在经济活动中的成功应用,也就没有电子商务发展的效益前景;没有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也不可能有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和发展。

电子商务的产生是技术、经济和知识交融在经济领域应用的一个结晶,也是商务活动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 gj+sdr/nALtl/TE0njdmqaaheWXxX9J36c1fLptyNLhT+o28PzhfRjMCmhFzLnV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