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器乐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在过去的历史、戏剧、文学中,器乐演奏都被不断地提及。那些山野乡间婚丧嫁娶的唢呐吹打、酒肆歌楼上伴酒助兴的筝弦琵琶、街弄里巷卖唱讨生的胡琴响板、官宦人家节日的箫管笙歌、宗庙祠堂祭祀庆典时的钟磬鼓乐等等,既营造出历史文化诗意的氛围,也在我们心中勾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今,在我们身边,音乐厅里繁华盛大的交响乐队辉煌的和声,歌舞厅里喧闹刺耳的音响,普通家庭里叮叮咚咚、吱吱呀呀学习乐器的稚嫩声音,在商场、车站、酒吧、广场,无处不有的广播、音箱里播放的乐音,各种乐器交相鸣响,真是弥散人间,喧嚣云上,这一切在营造着我们现世生活的音乐背景,也昭示着这样一个现实——器乐演奏与我们的生活没有片刻的疏离,我们依旧在继续着对器乐演奏的痴迷,器乐演奏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上个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及其乐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器乐演奏学习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八十年代后,音乐文化对人的心智成长和发展的功用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无数的家庭拥有了乐器,无数的青少年开始学习器乐演奏,社会性的演奏学习热潮也不断推动着演奏教学的繁荣。进入 2000 年后,虽然学琴热稍稍降温,但演奏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很多优秀教师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演奏者,很多人展现出了他们骄人的演奏天赋。但是,就在这一片繁盛热闹中,演奏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也不可避免地突显出来,那就是,学有所成的人始终只是少数,更多的人在演奏学习中举步维艰,大多数人在演奏学习的不同阶段放弃了学习。其实,前苏联时期就已经有人认识到,器乐演奏教学带有很强的筛选性和淘汰性,在培养和造就了少数天才之后,大多数人最终却都遗憾地放弃了演奏学习,他们中很多人甚至终生都再也不进音乐厅。

人们很早就对造成演奏学习困难的各种原因进行过探究,但是,器乐演奏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演奏是一个特殊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它起源于人的思想情感表现的需要,是人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最富于感性,同时也是最富于理性的工作。器乐演奏学习既是一个情感意念的认识表现过程,又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它涉及到意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意志、技能、心理、人格等等几乎心理学所有的范畴。器乐演奏的心理行为研究需要涉猎大脑机制的各个方面,但大脑是一个封闭的实体,里面发生的事看不见,摸不着,常常只能通过个人的感觉描述以及人的各种外在表现来推测和求证。偏偏人与人之间又有着鲜明的个体差异,这更使演奏心理行为的研究增加了难度。

由于在教学中,从心理行为角度进行器乐演奏的教学,常常会引起混乱,所以很久以来人们自然地形成了共识,即器乐演奏和许多艺术门类一样,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演奏学习只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现实中,教师们主要是关注“领进门”的工作,而不主张过分地去细究演奏学习中方方面面深层次的问题。他们尽力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仿佛佛教的“直指人心”。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渐渐形成了简洁明了的教学方法。古代曾有记载,琴家成连教弟子伯牙弹琴,师徒相传,经年累月。几年后,伯牙学到了相当的高度,到了教学的极限,成连只能把弟子伯牙领到东海的蓬莱山上,让伯牙在大自然中自己领悟音乐和演奏技巧中更深的东西。伯牙凭着自己的悟性,最终成为了一代杰出琴家,这件事被作为器乐演奏教学的典范,成为千古美谈。但是,在现实中“伯牙们”终究是极少数,演奏学习中的“通灵悟性”是大多数人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自然的法则就是要筛选淘汰大多数。自我修行,常常导致自生自灭,缺乏严谨指导的学习,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今天我们透过社会的考级现象就能看到,成千上万的人考过了初级,却只有一部分人能考过中级,最后高级阶段总是只剩下寥寥数人。这种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也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不说带有很大的缺憾。面对器乐演奏学习中的无数被淘汰者,面对社会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社会资源的浪费,人们似乎只能徒唤奈何。

自从当代有效教学理念提出之后,对器乐演奏教学中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深入研究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命题摆在人们面前。对器乐演奏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对器乐演奏教学问题的深入研究,全都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演奏教学研究需要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没有学成的大多数人身上,需要把研究集中到过去那些认为“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深层次的规律上来。

令人鼓舞的是,随着心理学研究的细分深化,随着竞技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行为的探究,随着当代中外各种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很多研究成果都渐渐触及到器乐演奏相近的心理行为领域,使演奏心理行为的研究工作有了更多的参照借鉴,它们对演奏教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器乐演奏教学研究的社会需求和相对成熟的社会环境,也使我们对器乐演奏心理行为的研究产生了信心,我们在这个方面开展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几年下来,有了一定的收获,也就有了将研究结果总结整理成书的想法。但正如心理行为的现象非常复杂一样,对它的梳理归纳也是千头万绪,经过反复思量后,我们认为应该从器乐演奏基本原理这个层面入手,侧重于心理行为的角度,对演奏学习中的各种认识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表述。

在我执笔对我们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著述的过程中,为了与演奏教学实践结合更紧密一些,我一方面对器乐演奏学习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述,一方面也按器乐演奏学习的大致过程,结合教学中一些常见的模糊认识进行一定的辨析,争取从多个角度,对演奏学习中各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希望既能阐述基础的理性认识,又能对现实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必要的涉猎,使论著的内容更为充实,也更为实用。

百密难免一疏,加之学识积累比较有限,本书的见解或不够深入,或认识问题不够全面,或切入角度有一定偏差,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虽然自幼学习乐器,特别关注演奏方法以及演奏心理行为各方面的问题,毕业后又从事高校专业演奏教学二十多年,对中外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非常留意,但本书的整理和写作过程依然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学习过程。人脑是复杂的,人的个体差异又决定了不同的感受和见解,我仅希望以一己之力为器乐演奏教学研究的进步做一点工作,也能为实际演奏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陈若良
2011 年 11 月
于 昆明 d61lw0MWbMpfq4Iqn0/zhW9gknAGH5OLgIA0O6e+Kw9lBTzVjmkOSYrA1ZOR1AH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