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族是生活在我国西部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古老部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其始祖名弃,与古代历史上的陶唐、虞、夏处在同一时期,弃之母为有邰氏,名叫姜嫄,中国古代传说其“见巨人迹,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怀胎十月后生下了一个男孩,但后来又“以为不祥,弃之隘巷”,可是“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大” ,所以以弃名之。这个传说与商祖先的传说有相似之处,说明周族从弃开始才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化到父系氏族社会。
弃慢慢长大,显示出了聪明才智,其好耕农,样样农活精通,尧命他为管农业的农师,后人称之为后稷,由于有这样一位善于精于耕种的部落首领的领导,周族农业生产很快发展起来,由于还处在原始社会时期,和商族一样周族的生产生活受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周也有过几次重要的举族迁移,首先后稷的三世孙公刘率领周族迁至泾水中游的豳(今陕西旬邑),在那里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氏族部落的财富与力量大大增强,“周道之兴自此始”
自公刘以后数百年,周族又在氏族首领古公亶父的率领下由豳迁移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生活,原因一是戎狄的不断侵略与骚扰,也是由于生产的发展使得人口增加实力增强,周族必须找到一个更大的生存空间,周原地区背靠岐山,面临渭水,地域开阔,土地更加肥沃,在这里古公亶父领导周人开疆拓土,辛勤劳作,发展农业,改革民俗,设官分职“作五官有司”建立起国家制度,营建了规模庞大的宫室,建立了政治、经济、军事体系,使周人的势力逐渐崛起,周的称号日渐显隆。
古公亶父后,周的部落势力一直是商西部重要的一支力量,商给予其很高的地位和封赏,到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周族已经使商不可小觑,姬昌即周文王,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重用吕尚,整顿政治,制定法律,采取的严禁奴隶逃亡的政策,得到了奴隶主贵族的拥护,“怀保小民”的政策也缓和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周的国力强盛,先后征服了西北的诸小国,巩固了周族的大后方,开始进行灭商的准备。为了继续向东发展,再次迁都丰(今陕西沣河西岸),占据了富庶的关中平原,在这个过程中商感到了威胁,商纣王在一场宴会之后将姬昌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后又因收到周族的美女财产而将其放回,这一事件使周文王坚定了灭商的决心。到周文王晚年,周的力量已经可以和商相抗衡了。文王死后,其子周武王姬发“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继续进行灭商的准备,为了试探自己的权利威信,周武王曾大会诸侯于孟津,发表了“孟津之誓”,孟津之会后第二年,周武王选择商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和商军主力远征东南夷的时机,再一次大会诸侯,率领军队直取商王的离宫所在地朝歌,大军所到之地势如破竹,商军一败涂地,最后迫使商纣王自焚。周武王灭商后,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边),历史上称西周。
西周建立后,由于实行了著名的井田制和诸侯分封制,使奴隶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周的土地是属于周王的,周王把土地和奴隶分赐给各级贵族,让他们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周在耕作工具、耕作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农业产量提高很多,“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庚,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描述了奴隶主贵族的粮仓里粮食堆积如山的情景。周武王起西周建国二百五十余年,传十一代十二王,到周厉王在位时,不再有“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的景况,西周统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昏庸的周厉王推行“专利”政策,造成了土地私有与土地国有的尖锐矛盾,触及了社会各阶层的实际利益,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赶出国都。国人暴动一方面推翻了周厉王的残暴统治,更重要的是打击了西周王朝的经济基础,周厉王死后,其由召公以换子方式才保住性命的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虽然周宣王奋发有为,创造了“宣王中兴”的奇迹,但周的社会基础已经动摇,无可挽回。周的最后一个王周幽王,不理朝政,宠信奸佞,为了博得宠姬褒姒一笑竟然作出“烽火戏诸侯”的丑剧,直至犬戎东侵时,周师大败,西周灭亡。
东周是相对于西周而言的,历史上把周武王建立的建都沣镐的称西周,把周幽王被杀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的周政权称为东周。
东周的历史,史学界习惯上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周幽王死后,申侯拥立太子宜臼为周王,这就是周平王,由于犬戎持续强大,镐京也被破坏得满目疮痍,公元前770年周政权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了东周。东周从公元前770年起至公元前256年(周赧王五十九年)共经二十五个王,历五百一十四年,这一时期周室衰微,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政由方伯” ,周王逐渐丧失了领导地位,其实际统治的领土只有首都洛邑周围一二百里的区域,西周初期分封的大小诸侯几乎都成了独立王国,不再听从周王命令和定期向周王朝朝贡,楚庄王甚至在用兵征伐陆浑的戎人时将军队驻扎在周的首都洛邑附近,炫耀武力,问周鼎的轻重大小,向周王朝示威,大有取而代之之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制度被践踏,周王室由于还保存着一个“天下共主”的名义,反而成了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手中被利用的一个招牌,诸侯常常“挟天子以令诸侯”,直到最后形成东周后期各大国争霸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