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讲,一首曲子的旋律都是由有一定的关系的音连接起来的,构成音乐的音一般是七个左右,而且旋律在流动的过程中总是围绕着某一个中心而上下波动,这个中心也就是旋律的主音。以主音为中心的这些音构成的体系就叫做调式。
调式中的音按照音高次序,由主音到高一个八度的主音依次排列起来,就构成了调式音阶。调式音阶里面的每一个音,从主音开始,分别叫做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和导音。同时,它也被称为第Ⅰ、Ⅱ、Ⅲ、Ⅳ、Ⅴ、Ⅵ、Ⅶ级音。
音乐中使用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从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的音列,叫音阶。
音列中以 1 (do)为主音的音阶为大调音阶。
音列中以 6 (la)为主音的音阶为小调音阶。
(一)大调
大调是一种“ do”为主音的调式。“ do、 re、 mi、 fa、 sol、 la、 si、do”。
1.小调
小调是一种以“la”为主音的调式。可分为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三类。
A:自然小调。它的音阶构成没有变化音,即“ la、 si、 do、 re、 mi、fa、 sol、 la”。
如:
自然小调的歌曲旋律色彩较为暗淡、忧伤、沉着,节奏比较舒缓。这种歌曲也比较常见,如《小草》、《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
B:和声小调。它是在自然小调的基础上,将第Ⅶ级音升高半音而形成的。如
和声小调其显著特点是第Ⅵ级与第Ⅶ级之间的增二度为不协和音程。和声小调的歌曲比较常见,如《三套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
C:旋律小调。它是在自然小调的基础上,上行时将第Ⅵ、Ⅶ级音升高半音,而下行时再将第Ⅵ、Ⅶ级音还原而形成的。如:
关于旋律小调的谱例在器乐曲中要相对多一些,声乐作品中比较少见一些,但也存在。如我们所熟悉的俄罗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一首旋律小调歌曲。
我国民族调式主要是以五个音为基础而发展的,这五个音分别叫做宫、商、角、徵、羽,也就是“do、 re、 mi、 sol、 la”五个音。
与大、小调式相比较,它们主要有三大区别:第一,大调的主音只能是“do”,小调的主音只能是“la”,而我国民族调试中的五个音每一个都可以作为主音;第二,大、小调式中的“fa”或者是“ si”都是构成旋律的骨干音,而在我国民族调试体系中,“fa”和“si”一般只出现在弱拍、弱位或者作为一种经过音的形式出现,我们称之为偏音;第三,两种调式体系中旋律级进的方式明显不同,前者一般按七声音阶级进,而后者则按五声音阶级进。除此之外,它们在乐曲的风格及节奏等方面也都有所区别。
我国民族调式分为三大类:
(一)五声调式
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构成的调式称为五声调式。由于它的每一个音都可以作为主音。因而其音阶构成有五种:
宫调式:音阶排列
商调式:音阶排列
注:带括号的词如“罗儿”“郎郎扯光扯”是民歌常见的衬词,各段的衬词都与第一段词相同。
角调式:音阶排列
徵调式:音阶排列
羽调式:音阶排列 .
(二)六声调式
六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一个偏音“fa”或者“ si”而形成的。“fa”的名称叫清角,“si”的名称叫变宫。其音阶构成也很简单。如:《沂蒙山小调》为徵调式加偏音“si” .
下曲为商调式加偏音“fa”。
属于六声调式的歌曲很多,如《花木兰》就是一首羽调式加入了变宫的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商调式加入了清角的歌曲等。
(三)七声调式
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fa”和“si”两个偏音而形成的。七声调式可分三种形式。
A、清乐。它的音阶构成是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了“ fa”和“ si”两个偏音。
例如《我的花儿》哈萨克民歌,是加清角和变宫的清乐音阶:
B、雅乐。它是由五声音阶加入升“fa”和“si”构成的。升“fa”称为变徵。
例如《十里亭》宁夏民歌,是加变徵和变宫的雅乐音阶:
C、燕乐。它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了“ fa”和降“ si”两个偏音构成的,降“si”称为闰。如:
例如《猜调》云南民歌,是加清角和闰的燕乐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