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刘勇

1961 年 7 月生,云南威信人,1982 年 7 月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林业专业。1987 年7 月获美国Idaho大学林学院硕士学位,1994 年 7 月获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1998 年 3 月被聘为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北京林业大学造林教研室主任、林业系副主任、资源与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为国家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支援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顾问,民建中央人口资源与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理事,全国林业院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

刘教授先后主讲“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学专题”、“林木种苗学”、“世界林业发展概论”、“森林资源与环境导论”、“复杂系统创造论”等课程,并用英文为亚太网络留学生主讲《森林培育学专题》。他指导培养博士后 1 人,博士 14 人,硕士 43 人,现指导博士生 5 人、硕士生 9 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刘教授完成 20 多项科研课题,主要研究方向是苗木培育技术和人工林培育技术。1988 年至 1991 年,参加东北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区森林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援助工作,其中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树种移植容器苗的培育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稀土微肥在兴安落叶松育苗中应用技术与机理的研究、大型苗圃标准化育苗技术及机理的研究、苗木全封闭造林技术的研究等,解决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在 1987 年特大森林火灾后造林、种苗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加快了火烧迹地更新的进程,并创直接经济效益数百万元。刘教授在苗木形态、苗木生理、苗木活力等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一些有创新的理论和应用技术,创立了一套苗木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已经纳入我国国标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和“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森林培育学》中,在全国推广应用;参加了国标GB 6000~1999 和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 /T 222~200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的修订工作。他主持完成的人工林培育措施与生态健康性关系研究,通过比较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凋落物存留量、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化学组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的变化,运用PCA定量研究林分密度、地被、土壤三者两两制约的动态过程,获得了从地被和土壤角度评价人工林间伐效果的方法,发现对郁闭林分进行适度间伐、优化针叶叶片质量,是培育健康结构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开展跨学科领域的研究,独辟蹊径,从复杂系统角度,将个人、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等放在同一个层次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个关于创造力的新理论,为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了一条新途径。他构建的创造力模型:CI= f(e,d,a),不仅得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数据的验证,而且成功运用于个人和社会系统。在该领域现已出版《感悟创造:复杂系统创造论》和《驾驭创造:和谐的法则和途径》2 部专著,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演讲 120 多场,听众达 1 万 4 千多人次,荣获北京市 2006 年度“灵山杯”优秀报告二等奖。

刘教授发表论文 130 余篇,出版著作 13 部,专利发明 3 项。4 项成果分别于 1991、1992、1995 和 1997 年获原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完成的“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高效示范经营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获 201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988、1989 和 1991 年连续 3 年被原林业部大兴安岭林管局授予“对口技术支援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6 年获原林业部和中国林学会授予的“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2006 年被民建中央评为“民建中央专门委员会先进个人”,2008 年获中共毕节地委、行署颁发的“毕节试验区智力支边金奖”,2011 年被中共中央统战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授予“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奖”。 u4YI+qnmYkQAcml9GJy8VTUv4ca7rBze4Go7RdFj3uiU1uoPZZR/+/AaSxuwuaL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