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 年 1 月至 1997 年 1 月),奉天金县人(现辽宁省金县)。1951 年 7 月毕业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并留校任教,院校合并后至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任教。1987年 5 月被聘为教授。
曾任北京林学院森林经理教研组主任,北京市林业顾问团成员,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第一届常委,第二、三届副理事长,第四届顾问。
于教授曾与范济洲、关毓秀教授等于1952 年创立森林经理学科,主编我国林学的经典教材《森林经理学》,主编我国第一部《数量森林经理学》。先后翻译、出版了日本著名林学家、森林经理学家井上由扶的《森林评价》、铃木太七的《森林经理学》、平田种男的《林业经营原理》以及美国著名林学家J.L.克拉特等的《用材林经理学定量方法》等教材。
在科学研究方面,他对我国主要的森林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他在“择伐林经营与收获调整的研究”中,利用矩阵模型建立了生长动态和收获调整最优(通过线性规划)控制模型,并通过不同择伐周期对东北(黑龙江)及西北(甘肃、新疆)的云杉、冷杉为主的异龄天然林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将异龄林经营最集约和经典的森林经营技术——检查法首次引入我国,并在吉林省汪清和蛟河进行了第一经理期的应用研究(1985 ~1992),对天然林的径级分布、混交比例、蓄积结构、生长量、择伐强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比较了蓄积生长量、经济效益等,利用矩阵模型建立了生长动态和收获调整最优(通过线性规划)控制模型,并通过不同择伐周期对东北(黑龙江)及西北(甘肃、新疆)的云杉、冷杉为主的异龄天然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择伐周期以 10 年或 15 年,择伐强度在 10%~ 25%左右的效果最佳。既收获了一定量的木材,并使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扭转了下降的趋势,逐步恢复正向演替。于教授对我国异龄林经营的理论与实践所作出的贡献是开创性的,他的异龄林经营理论与实践成果正在被注重生态与环保以林业回归自然为标志的当代林业经营理念所证实。
于教授曾获原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1959 年荣获北京市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和一等跃进奖,1991 年被评为北京市级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