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历史合力论”中的“合力”概念释义

王多吉

一、“历史合力论”的原初语境及科学涵义

(一)提出“历史合力论”的缘起

在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遭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歪曲和挑战。一方面是来自以保尔·巴尔特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另一方面是来自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巴尔特歪曲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论点是:第一,他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技术经济史观”和“社会静力论”,把承认历史必然性同机械决定论,社会宿命论混为一谈。第二,极力论证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意识与存在的不可分割性,根本否认物质条件和思想领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第三,巴尔特还捏造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对立,认为马克思原先只承认纯粹生产、技术的决定作用,而恩格斯则到处扩展“经济结构”概念,超出了纯粹从技术生产方面来理解这一概念的界线。“青年派”在理论上的主要错误表现在:第一,同巴尔特等人一样,“青年派”把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歪曲为机械决定论和社会宿命论。在他们看来,唯物史观只承认经济关系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只不过是经济关系的“棋子”,历史必然性的“奴隶”。第二,“青年派”不是从具体历史事实出发去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不是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是把它当做现成的套语和标签硬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当做僵死的共识去裁剪历史。他们的这些错误,恰好被巴尔特等人利用,成为攻击历史唯物主义、否认其科学性的口实。

1890年9月,柏林大学数学系学生约·布洛赫(1871~1936)写信向恩格斯求教。信中说:“请允许再向您提出一个问题。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原理应当如何理解?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经济关系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或者经济关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其他一切关系的固定的基础——虽然这些关系本身然后也可以发生作用?……因此,我想请教您,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经济关系到处地、直接地、唯一地和完全不依靠于人地,像自然规律一样,不变地和不可避免地发生作用,或者说,其他的关系——当然,它们归根到底决定于经济关系——本身能够加速或阻止历史发展的进程,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这是当时德国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青年正在进行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信中对问题的表达方式来看,年轻的布洛赫本人在研究唯物史观方面确实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布洛赫信中所涉及的实质性问题在于:肯定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是否意味着否定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反之,如果承认个人创造历史的作用,则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理是否能够成立?

对此,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日给布洛赫的复信中回答道:“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势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他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而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即使这样一些事物和事变,它们的内部联系是如此疏远或者是如此难于确定,以致我们可以认为这种联系并不存在,忘掉这种联系)向前发展。否则把历史应用于任何历史时期,就会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更容易了。”

在恩格斯看来,第一,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这无疑是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出发点,是不可动摇的;但这只是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的,所以恩格斯对这四个字加了着重号。强调这一点,既把历史唯物主义同主张意志、动机决定历史进程的历史唯心主义区别了开来,同又把历史唯物主义曲解为“经济决定论”的庸俗化做法划清了界限,从而全面地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元论。第二,唯物史观肯定经济因素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但经济因素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在恩格斯看来,整个大的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经济状况,因而“经济状况是基础”,别的因素是在这一基础上发生作用;但是,就某个具体的历史过程来说,在经济基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别的各种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成为该具体历史事件的决定性因素。第三,恩格斯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基于“经济基础上的各因素相互作用论”。历史过程就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在这一切因素中,经济运动最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复杂性可以概括为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统一,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这是在归根到底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基础上的交互作用。经济运动归根到底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偶然的东西表现出来,呈现为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懂得这种交互作用,就等于抛弃了历史辩证法,就会把历史发展的研究简单化,从而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淖。

(二)“历史合力论”的科学涵义

在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做了完整的阐发以后,恩格斯进而提出并阐发了他的历史合力论。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体质和外部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对于恩格斯的这个关于“历史合力论”的集中表述,我们几乎耳熟能详。问题在于,究竟应当怎样理解恩格斯这些思想的科学含义?它在何种程度上完善了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在笔者看来,所谓历史合力论,是用以表征历史进程的结果、实现机制及其与历史主体的创造活动及个体意志相互关系的理论概括。

第一,恩格斯的论述旨在表述历史进程的结果。

人们对于历史进程的考察,通常是着眼于引起历史进程的那些始发原因,即考察参与历史进程的人们的动机、目的、意志和行为等等。诚然,对于历史进程的考察,不能忽视那些引起历史事变的始发原因,但是,要想真正把握历史进程的趋势和规律,必须对历史进程的结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历史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个别的、杂多的个体意志相互联系相互冲突的结果,就是历史本身。但我们不能据此把个别人的活动称之为创造历史,而只能看做是历史的个人表现,可是历史却又是这些个人活动的结果。这个结果具有像自然规律一样的强制性,从而使得最终的结果是某种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它总是像自然过程一样的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合力论”就是用以表征历史进程的结果的理论。

第二,恩格斯的论述阐明了历史进程的实现机制。

历史发展过程不是单向的直线式的,而是复杂的曲折的,是各种相互冲突的意志和力量相互作用、反复较量的结果。其中既有成功和前进,也有失败和后退,表现为一个丰富多彩的曲折前进过程。产生各种不同意志的根源是特殊的生活条件,即个人的内在需要和外部的经济状况,由此形成不同和独立的物质利益,产生各种不同的意志和思想动机。这些意志和动机,形成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形成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促成历史运动的具体过程。社会运动中的“力的平行四边形”是个动态的过程,它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的平行,随着条件和冲突各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原先的格局就会打破,形成“新的平行四边形”,促成历史不断发展。

第三,恩格斯的论述揭示了个人意志、个人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早在1846年,马克思在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中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然而,对于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们在创造自身历史的活动中的地位,究竟怎样才能作出切合实际的理论说明,在理论上还需要升华。

恩格斯对这个理论难题作出的新贡献就在于,他把历史的合力看做是历史主体的人们参与创造历史活动的合力。在他看来,参与创造历史的人们所向往的东西,在通常的情况下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决不应从这个作为结果的事实中,得出每个单个人的意志“都等于零”的结论;恰恰相反,必须承认作为创造历史的所有个体的人们,都对合力有所贡献,也就是包括在这个合力之中。这就是说,每一个个体创造历史的活动,都是对历史贡献了一份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合力论又是用以表征历史主体的创造作用的理论。

二、“合力”概念的多维解读

要想深入理解历史合力论的理论精髓,我们还有必要对“合力”这一概念做出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按照在历史进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我们可以分为大合力与小合力;根据合力对历史进程的作用,我们可以分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等等。笔者根据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原初语境,对“合力”概念做以下分析。

(一)广义合力与狭义合力

合力的原意何在?是指社会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传统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还是单指不同人的意志相互冲突、交错影响而出现的合力?洪韵珊认为恩格斯指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对此观点,李屏南又同意,又不完全同意 。在笔者看来,恩格斯的合力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合力,是指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传统等交互作用形成的合力。所谓狭义的合力是指不同人的意志相互冲突、相互影响形成的精神动力要素的综合。

我们先来看看恩格斯的论述。恩格斯指出:“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在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在1894年给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恩格斯更是强调了这一观点:“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他们又都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到底总是得到实现的经济必然性基础上的互相作用。” 这里恩格斯所谈的经济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理论,其实就是指各种因素在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合力,相对于单纯的意志等精神动力合力来说,这是恩格斯在广义层次上谈到的合力。

在阐明了广义合力并以之作为说明整个历史发展的基础理论之后,恩格斯才进一步提出了针对具体历史结果的狭义合力概念。恩格斯是这样说的:“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这里的合力概念,显然是从意志动力的角度来谈的,我们将其命名为狭义合力。然而,决不能把广义合力和狭义合力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如果说“狭义合力”是直接从许多单个意志的交互作用而引衍出来的,也只能表述为外显的内容,那么,深层次的起作用的还是广义合力,即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二)主体合力、客体合力与主客体合力

强调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是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核心。笔者认为,“交互作用”既指历史客体因素之间的交错和综合,又指历史主体各种不同意志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历史主体以历史客体为自己活动的基础和对象,因此它实质上还包括历史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主客体合力。历史的主体合力、客体合力和主客体合力构成了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基本理论构架 。这三种合力的理论要点如下:

历史客体合力:(1)历史客体诸要素对历史的发展都有作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2)发生作用的每一种力量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交互作用的;(3)参与交互作用的各种力量是不均衡的,其中经济力量是最有决定性的力量。

历史主体合力:(1)人们是在确定的历史前提和条件下从事历史活动的;(2)人们各种不同的意志和力量根源于他们特殊的物质生活条件;(3)人们总是以合力的方式创造着历史;(4)人民群众是主体合力的决定力量;(5)个人对社会历史的运动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历史主客体合力或历史总合力:(1)历史的主体合力和客体合力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2)这两种合力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3)两种合力从对立走向统一和谐是历史总合力运动的必然趋势。

(三)群体合力:达到总合力的中介合力

群体合力在恩格斯的信中并没有论述,但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却非常重要。它是从个人分力到社会总合力的中介。中介极为重要,世界万物正是通过一系列中介而普遍联系在一起的。列宁指出:“一切Vermitelelt=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过渡而联系的” 。任何社会都是由若干种类、层级的社会群体和阶层构成的。各个社会成员无不组合在各种社会群体中,不管自觉与不自觉。社会成员的分力,首先合成为各种群体合力,然后再形成社会总合力。由于群体合力的中介作用,总合力的大小与方向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系统的整体性规律表明: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某一社会群体的群体合力不简单等同于该群体众多单个分力通过平行四边形原理逐一合成的合力。因为这里不仅有量的聚合,而且有一种因结构而产生的新的系统质。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这里的“形成为”,就是要把组成无产阶级的各个单个的分力合成为一个具有统一意志和统一方向的群体合力。由此可见,在单个个体的分力和社会总合力之间引进群体合力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的,也能获得马克思主义文本的佐证。

三、科学理解“合力”概念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批判各种对“历史合力论”的曲解和误解,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性。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以其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和科学价值驳斥了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对历史决定论的曲解,有力地捍卫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然而,历史合力论一经产生,却又遭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曲解和误解。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认为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是从极端的“经济决定论”走向了承认“思想因素”独立作用的折中主义。法国结构主义思想家路易·阿尔都塞在1965年发表的《矛盾和多元决定》一文中,批评恩格斯用力——个人的意志和力量——的平行四边形作比喻是含混不清的,说合力论不可能说明历史运动,分不清主次关系,把“合力论”看成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其实,这是一种仅仅把“合力”概念从狭义角度理解所产生的误解。恩格斯不但揭示了表示各个个人意志和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狭义合力思想,而且也阐明了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传统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即广义合力思想。因此,恩格斯的合力论既深刻的阐明了历史进程的一般结果,又阐明了历史过程的实现机制和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任何对合力概念片面理解从而歪曲历史合力论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合力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彰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张扬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我们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社会历史就是人的活动史。没有人,社会将不复存在;没有人,就无所谓社会历史的进步。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历史合力论承认作为创造历史的所有个体的人们,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在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合力论就是关于历史主体创造作用的理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正是确立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所谓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强调发展要以人本身的发展为路径,以人为发展动力,以人的福利增加为目标。历史合力论昭示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意味着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每个社会成员的尊严以及平等、自由的权利应当更加得到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应当持续不断地得到满足,其生活水准应当相应地得到不断的提高。

第三,历史合力论启示我们:遵循合力规律,理顺社会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和落实利学发展观,尽可能地发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其综合发挥正向作用力,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有机统一起来,建设经济富强、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理想之邦。由于构成社会总的合力的各分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0hxPJzsfgg1KozrBKlL1E5VjOr5uNmzm/QmIUUZtK/icdNiENt6KYMYsEr3yu9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