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大”“学”“生”优秀品质

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因此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继续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国高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使命。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的精英,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脊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以来,尽管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为核心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明显加强,但部分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仍然存在着观念比较保守、内容比较陈旧、方法比较简单、路径比较单一、技术比较落后等问题。淮阴师范学院温兆标等老师撰写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研究》,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出发,比较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教学创新、实践创新、路径创新、环境创新、队伍建设创新和评价创新等问题。全书立场鲜明,观点正确,思路开阔,结构清晰,既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又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性探索。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创新,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大”、“学”、“生”的优秀品质。

一、大学生应当具有“大”的品质。大学生之“大”最主要的在于要有大的视野、大的境界

所谓大的视野,就是要有深广的专业视野、开阔的社会视野、开放的国际视野。我们常说的进入大学深造主要的是专业深造,大学生对所学专业要了解、研究和热爱,其前提是认识专业的性质和价值,了解专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专业研究的前沿动态,如此才能做到专业学习的自觉,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增进专业学习的动力和成效;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大学是人走上社会舞台参与人才市场竞争、开始职业生涯和社会人生的准备期,大学生要关心时事,认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主流和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从中汲取动力和智慧;在信息化的今天,大学生的视野应当是全面的,为人行事当有国际化的基点与参照,当有世界视野和全球胸怀,要及时了解地球村上的故事,准确把握人类活动的脉搏,强化国际竞争意识,锻炼自身为人类服务的素质。

所谓大的境界,就是要心中有他人,有高雅的人格魅力;心中有人文,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心中有信念,有远大的人生理想。独生子女不能心中只有单独的自我,以往受惯了他人的关爱,现在要学会关爱他人,从关爱父母、同学、老师开始,历经关爱集体、学校,及至关爱祖国与人类,告别自私,走向大爱;人文阅读与涵养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不可能有知识分子的儒雅和处世为人的淡定,就不可能有为人的那种厚实厚重和大气大度,大学生务必博学而慎思、明辨而笃行,以文辅德,用深厚的品德去承载万物,用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世事;人的活动具有鲜明的自觉性和理性特质,大学生自觉性与理性的集中表现是价值的追求与坚定的信念,大学生是否真正拥有自己的大学,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是否学会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人生行为的评判,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大学生应当抛却浮躁,潜心从学;应当淡待近利,立志高远。

二、大学生应当具有“学”的品质。大学生之“学”主要在于要会学习、勤学习、有学问

会学习。首先讲的是不仅会从师学习、集体听课,更要学会独立学习、协同学习,学会按照自己确定的目标、选定的计划和技术路线去学习,学会在交往中学习,主动建立并融入学习伙伴和学习组织;不仅会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会向实践学习,做到学、做结合,把学习融入生活。其次是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术,其中包括与读、识、记、做相关生理机能的训练和方法的运用,图书馆使用、网络使用、实践调查等工具使用技术与方法的掌握。再次是学会研究型的学习方法,即问题引导、思维主导型学习方法与模式,这一点对高层次的学习至关重要。

勤学习。首先讲的是学习自觉,以对学习之于人的意义与价值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使我要学成为学习的内在动力机制,具有“夕惕若”的学习忧患意识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与人生追求。其次是由此形成的学习行为,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种经常样态,一种基本色调,形成一种学习型的生活方式。

有学问。是指丰富的知识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一是具有专业的深度,要有一口属于自己的专业深井;二是要有文化的宽度,要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文化沃土;三是要有文化知识融会贯通的效度,要学会做好1+1>2的智慧算题;四是要有文化知识增长更新的速度,要有创新争先的科学品格。

三、大学生应当具有“生”的品质。大学生之“生”主要在于要身心健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立足实践,养成强大的生存力;服务民众,成为先进的生产力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年轻人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生长着的,旺盛的生命力既是年轻人共有的生理特点,也是年轻人共有的生命状态。大学生不仅仅应当珍惜有限的生命,认识生命力的有限性和阶段性,更应当对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命力价值具有更深刻的文化理解和理性认知,进而自觉而科学地增进身心健康、优化生活习惯和生命品质,增强人生的朝气、锐气和热情,增强生命的活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为在既定条件和环境下更积极有效地运作自身、发展自身奠定坚实的基础。

养成强大的生存力。大学生的现在和未来既是社会的,又是职业的,更是发展的。这些都需要以素质为内在支撑的能力的维系。首先应当具有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包括养活自己的能力和养好自己的能力,其中既有与吃、穿、住、行相关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有与表达、交往、合作相关的融入群体的能力。其次应当具有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专业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文化趋于沟通与融合、职业趋于分工与专攻的社会。大学生应当成为高级专门人才是其社会化的一个鲜明特点。因此,不仅要有相对高深的学问,还应当有与之相匹配的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专业能力,使自己不仅专于学问,还能专于学术、专于技术,形成强大的专业能力。第三应当具有适应时变、事变和自身发展需求的发展能力。生活能力要不断发展、专业能力要不断发展,自身的整体素质也要不断发展,这就需要不断强化自身智慧能力与非智慧能力协调一致的发展能力。

成为先进的生产力。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决定了其应当成为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亦即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这一命题赋予传统的学以致用理念以新的内涵,要求大学生既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以致用,又能学习先进的文化以致用,既以强大的专业能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又能通过对文化的传承创新,用强大的文化能力推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是个学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研究》尽管做了许多艰苦的探索,但有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期待本书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也期待本书的作者们能将这一重要的课题继续深入下去,取得更重要的成果。

是为序。


(胡相峰:淮阴师范学院校长、教授) kAnrhGCWOe9vLhujuvcUmOIIKG+e/kuxeCYi927aLINbZvTWeQoyI2XAskeRPej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