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教学生活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方向是前进道路上的指南针。坚持正确的方向是开展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首要前提。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导向性原则就是指,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原则下,中学思想政治课要有科学的社会发展方向观,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引导学生如何认识、理解以及坚持社会发展方向,并努力促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发展方向步调一致。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敢于怀疑和否定,但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有些学生的思想认识较偏激。同时,当代中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和获取信息的途径都比过去多,他们所看到、听到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一些社会消极面的东西,有时比教师还多,这就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不能回避这些现实问题,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明辨是非,扬善抑恶。

为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视生活。选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思辨中感悟真谛,提升认识,而不是人云亦云。

例如,“依法治国”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有位教师是这样开始教学的。他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请结合自己身边的实例来理解“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结果,第一位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列举了社会生活中一些权大于法、一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不严等消极现象。第一位学生的问题还没有回答完毕,班上已有不少学生开始附和了。面对此景,他并不急于进行解释、说明,而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正反两组,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正方观点是“我国现阶段崇尚宪法、法律的尊严”,反方观点是“我国现阶段权大于法”。正反两组学生是自由组合的。他给学生规定了辩论双方必须遵守的规则,强调必须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辩论进行一会儿,正方明显占了上风,反方却“弹尽粮绝”。此时,这位老师没有马上下结论、作判断,而是以平等的身份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从正反两方面给学生提供翔实的材料,用事实去教育学生,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世界,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通过教学中的生生交流、师生沟通,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敢说、愿说真话、实话,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在事实面前感悟真理,达成共识,提高认识,真正帮助学生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提高可信度。

(二)求实性原则

求实性原则,即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思想政治课生活化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是对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本质的提炼和概括,思想政治课的技能就是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悟和领会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对劳动、就业、消费、投资等经济生活的选择能力,对政治事务的参与能力,对先进文化的认同能力。

教师应该多选取积极的、真实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资源,其涉及面广、正面导向性强、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未来生活的美好场景,给人以热情的追求和憧憬。选择真实的生活事例是保证思想政治课科学性的基础。在空间和时间上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事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论观点,而且,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课堂的亲切和真实,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选择典型事例时要避免生活案例的极端化,应该要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思想政治课理论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抽象集合。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资源,正是具体的、生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些生活资源,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接受理论的学习。对于不确定的时政问题,教师要坚定自己的正确立场,引导学生立足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指系统中的有序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据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觉悟水平,区别对待,分层次进行 。借鉴此定义,这里所提出的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层次性原则,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取生活化话题资源时,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知识和学习的接受能力、智能水平,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安排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难易的关系,做好“化难为易”和“变易为难”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作业,不能只是消极的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而是必须具有相对的难度。教师必须由浅入深、化难为易,逐步抓住问题的实质。

例如:在《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中的这样的问题设置比较好:生活中,我们市场面临着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②人为什么要活着?③人应该怎样活着?④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⑤怎样实现这些目标?在这五个问题的设置上,问题①是基于现实生活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直接的生活经验自由发挥;②、③是这五个问题中最难回答的也是最有分量的,教师可以在提问以后,举生活中平凡但又感动学生的事例,如感动中国人物事例,进行引导,降低问题的难度。同时,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④、⑤两个问题。这样对问题的层层解剖和重新整合,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为什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明确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把握了价值实现的正确途径。

(四)实践性原则

生活即实践。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本身就意味着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理解政治理论观点,并用政治理论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生活中的滋味不是在书本中、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完全体验到的。一方面,政治新课程具有开放性特征,“知、情、意、信、行”并不都是在课堂内完成的,真正的“行”是在课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只是生活的间接经验,他们同样需要生活的直接经验。只有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实际的生活,他们才会真正的理解课堂教学的意义。

另外一方面,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思想政治课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大胆地让学生走出课堂,拓宽学生行为的外部空间,比如家庭、社区、社团、企业等。

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坚持实践性原则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该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要紧密结合,同时要有可操作性。

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有一位教师组织学生对周围环境、人口、资源问题进行了解、收集资料、举办展览、演讲。通过活动,学生对学校内的环境污染提出了治理方法,同时,治理方案也被学校积极采纳。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坚持实践性原则,只有贴近实际,才能将抽象的理论和原理,以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

(五)民主性原则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在阶级社会中,我们的生活与政治息息相关。社会需要具有政治民主素养的公民。如何培养具有政治民主素养的公民?如何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尤其在生活化教学的新理念提出后,责任更加重大。

因此,我们要创建民主化的教学环境,尤其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生活化’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 这种教学环境使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共同从生活中构建新知识。就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出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就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转向服务者、指导者、促进者,从讲台走下来,与学生共同体验、实践、探索,以揭示、分析教学课题。

例如,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发问:“报纸杂志、新闻媒体经常有我国和外国选举情况的报道,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给大家说说。”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可用幻灯或录像等形式,如实介绍中美选举过程中的一些资料,继续发问:“你们说哪种选举比较好?”通过学生自创和教师设置的情境以及学生对情境的感性了解,课堂上洋溢着民主和谐的气氛,并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民主观念、民主素养是在每一堂课中逐渐塑造的。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中要坚持贯彻民主性原则。 J6XCJ5v7mB3e2368QKAxz/+PXABD556GUmUvbchsuLTB1DSLCZijVKqRFSgHuTG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