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片面地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教材资源
关于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是比较普遍的。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导之下,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时候只是把眼观局限在政治教材之上,从而导致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缺乏一定的开放眼光,使得教学内容单一、枯燥。
2.把教师看做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开发者
教师在实施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是教师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开发者。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中,除了教师,学生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差异性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如果只是把开发的任务放在教师身上必然会制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3.闲置和浪费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不少思想政治教师认识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拥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个人经历,也是课程的重要人力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对象。然而,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是短暂的、偶然的。往往在思想政治公开课的教学中,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课程改革新理念体现的比较鲜明和突出,课堂也显得开放而有活力,但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依然固守教材的现象还非常严重,造成许多有价值的学生课程资源进不了课堂或是得不到重视而闲置和浪费。
任何资源都有一定的时效性,课程资源也不例外,尤其是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资源。比如:在《经济生活》的教材中有许多材料和观点都比较滞后,在讲“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时候,教材选用的材料还是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材料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1997 年他们还处于童年时代,对亚洲金融危机根本没有什么概念。这时如果引导学生去关注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这时,掌握和理解党和国家新的经济改革措施,学习新的经济观点,重新开发和整合教材资源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近几年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涌动之下,原有的统一的教材体制正在逐渐被打破。教育部已经批准十八家出版社从事新教材的开发和出版,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格局正在形成。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格局的出现,势必会影响到课程资源的时效性,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恐怕有许多资源已经不能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使用了。新教材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影响取决于新教材的推广速度和深度。新教材的推广造成的对课程资源的影响,新教材推广的区域差异性引发的对课程资源的需求变化,都需要我们重新认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有的政治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多增加一些教材以外的背景资料、典型案例,认为课程资源越多越好。于是很多政治教师把从网上下载来的或从其他途径获取的课件、教学资料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这种做法缺少对各种资源价值性的判断、资源优劣的比较和筛选,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整合,也没有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使得引进的课程资源往往多而杂,或是和学生的理解水平不符,或是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反而会给人以堆砌材料、滥竽充数的感觉,造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效果低下,对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可能选择的范围内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很多老师在备课时会根据课本的知识点搜集相关的实证材料,这使得知识点被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运用不当。有些教师脱离教材上的理论观点进行材料讲解,使得整个课堂成为时事热点聚焦;有些教师只是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别举例论证,而不是将体现多个知识点内容的相关材料综合联结起来,缺少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提炼。如一位教师执教“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一课,选用了上海市朱家角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材料,江南古镇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旅游相关产业带来了就业增长点,就业结构也随之调整。整堂课围绕朱家角的产业结构而展开。但是教学中不能仅仅现在朱家角这一“点”的特征分析,而应该从朱家角这一“点”投向我国整体产业结构情况这一“面”。点面分离,影响了教学内容表述的严密性。因此,大量材料堆积,不对资源进行分析,不与教材知识点进行整合,只会使得学生忙于“欣赏”各种各样的课外资源,其思维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实为舍本逐末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