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美国的国防经济安全观

(一)国家经济安全

1999 年 12 月,美国白宫新闻出版署发布了《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的报告。报告共分四个部分:引言,维护美国利益,地区战略,结论。这里仅介绍其中与经济安全有关的内容。

1.美国的国家利益

《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将美国的国家利益分为三类:第一类,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利益。该报告认为,这些利益包括:美国及其盟国的领土完整、美国公民的安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保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部门(含能源、银行和金融系统、通讯、交通、水资源、应急服务)的安全,使之免受突然的毁灭性打击。第二类,影响美国和世界的事件。主要指,在经济上与美国密切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结盟、保护世界环境,以及避免可能引发大动乱的难民潮等。第三类,人道主义及其他。主要指,保护人权、应对天灾人祸、支持民主、环境保护等。

2.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目标

一是维护国家安全。主要包括:(1)营造国际安全环境。手段有外交、经贸合作、国际援助、武器不扩散、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等。(2)应对威胁和冲突。主要是打击恐怖主义和贩毒等跨国犯罪,维护美国本土安全,打击外国的间谍活动,保护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做好美国本土遭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的准备,应对战争和出兵等。(3)应对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未来。今天的安全问题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变化,美国应做好应对这种变化的充分准备。二是保障国内经济繁荣。三是促进国外的民主和人权。

围绕这三个核心目标的阐述,构成了该报告的主体框架。其中第二个核心目标与经济安全关系密切,下面具体阐述。

3.保障经济安全与繁荣

保障经济安全与繁荣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报告将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认为,美国本土的经济繁荣依赖于战略物资进出口贸易的稳定,依赖于美国在国际发展、金融和贸易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美国的外交强度、军事实力和其价值观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皆取决于其经济实力。由此,首先要加强金融合作。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美国的经济繁荣越来越依赖于国外的经济发展状况。为了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美国与其他国家和经济组织的合作至关重要。该报告认为,两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显示,在由私人资本主宰的全球金融市场,机遇和风险并存。美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稳定的、有弹性的全球金融体系,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给所有的国家带来广泛的利益。为此,美国将与其他七大工业国及其他国际社会成员合作,推进以下六项改革:(1)加强并改革国际机构;(2)增加透明度;(3)加强工业国家的金融立法;(4)强化新型市场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体系;(5)改善管理新兴市场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体系;防范危机(包括私人公司);(6)强化社会福利措施,保护穷人和弱者。为了进一步发挥其在世界金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同意建立20 国集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下,就重要的经济和金融政策问题开展非正式对话和国际合作,以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国际金融组织,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建立强大的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需求,美国将促成IMF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更多的开放和更大的透明度;建立强大的国家金融体系;加强私人公司在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使IMF的国家援助项目更关注管理、扶贫、社会、劳工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其次是建立完善开放的贸易体系。该报告认为,世界上 96%的消费者居住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因此美国必须扩大对外贸易,以支持本土的经济增长。不断增长的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为美国的公司和工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21 世纪美国的繁荣取决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美国将继续执行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谈判成果,并将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一个公开解决贸易纠纷的讲坛。美国签署的信息技术协定,向实现高技术产品贸易的“零关税”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极大地促成了电信服务的自由贸易,是WTO协议中的一个里程碑。 WTO进一步的谈判议程还包括,修改农业贸易协定,开放服务市场,支持电子商务的自由发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美国还将继续与有意加入WTO的各国进行谈判。但美国为有意入世的国家设定了很高的标准,要求它们严格遵守市场准入协议和规则。当然,加入这样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组织,有利于巩固加入国的经济改革成果。再次是提高美国的竞争力。该报告认为,为了获得开放市场的最大利益,美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战略,以维持美国的技术优势,增加出口;同时,应采取保护国家安全的出口控制措施,以维持美国高科技公司的全球竞争力。一是保持技术优势。美国将继续以充满活力的科学和技术为基础,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具有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增加健康的、受到良好教育的国民,并为美国未来的军事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美国将投资教育和培训,培养能够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的劳动力。美国还将投资 21 世纪的世界级交通、信息和航天计划或项目的开发。二是支持出口。该报告提出了美国的出口策略,以改革政府和私人企业的合作方式,增加出口。美国政府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将致力于改善出口政策,安排出口融资,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关系,更新市场信息系统,进行产品标准方面的教育。该报告认为,尽管美国获得了世界头号出口大国的地位,出口的出色表现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工作机会,但美国还应继续努力,以维持进出口平衡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加强出口控制。该报告认为,在高技术出口领域,包括卫星、蜂窝式电话、电脑、信息安全和商业飞行器领域,美国皆位居世界首位。这些技术中有一部分可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军事用途,或可能被其他国家和跨国组织用来威胁美国的经济安全。因此,美国政府将严格控制可能用于军事目的或用来威胁美国安全的商品和技术的出口。该报告指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经济中,除了美国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供应商,过度的出口限制并不能阻止高技术商品的可得性,相反还可能减少美国公司的市场份额,削弱美国高科技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和为美国军队及盟国生产尖端产品的能力。因此,美国的出口控制措施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并经过反复权衡。为了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美国一方面努力完善商务部的许可证发放程序,加快决策进程,增加政策的可预见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扩大国防部、州政府和能源部复查的军民两用产品的范围。如果上述部门中有任何一个反对该项产品出口,该问题将进入争议解决程序,最后由总统定夺。这样,美国政府对军民两用产品的复查即比以前更加彻底和严格。在军需品出口问题上,美国主要采用对常规武器和技术转移的责任授权制度。今后的关键任务是加强这些领域的全球控制。该报告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国家的合作,美国阻止高技术出口的政策就不会有任何效果。为此,美国加强了与原子能供应集团、导弹技术控制组织和澳大利亚化学和生物武器组织的联系。这既显示了国际社会在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先进常规武器和敏感技术扩散方面的努力,同时也为美国企业建立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因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也面临同样的出口控制。四是保证能源安全。美国的主要能源需求中 40%是石油,而美国石油消费的一半左右要依赖进口。尽管美国从波斯湾进口的石油少于15%,但是其盟国欧洲和日本从那里进口的石油却高达 80%。委内瑞拉是美国的头号石油供应商,非洲则供应美国 15%的进口石油。加拿大、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出口美国的石油总量两倍于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出口到美国的石油量。美国估计,里海盆地近 1600 亿桶的石油储量,将在满足未来世界日益增大的石油需求量中扮演重要角色。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应用,是美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将继续研究高效节能建筑物、用具、运输工具和工业系统,尽可能使用可再生燃料如氢、充电电池、乙醇或从生物中提取的甲醇。尽管如此,美国还将继续利用国外的石油资源。为此,该报告认为,美国必须维护关键产油区的稳定和安全,以使美国能够利用这些石油,并保证石油的顺利运输。五是可持续发展。该报告指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遇到了一系列挑战。由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管理不当,经济无法持续发展,地区的稳定也会受到威胁。许多国家正在努力为它们的公民提供就业机会、教育和其他服务。全世界有 30 亿人(世界人口的一半)每天的生活费不足 2 美元。持续的贫困导致饥饿、营养不良、移民和政治上的不安定。疟疾、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包括一些可能因环境恶化而广泛传播的疾病,使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机构疲于奔命,社会和经济发展受到破坏,而且,疾病还可能传播到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该报告认为,基于以上原因,美国必须致力于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能为美国的贸易和投资提供更高的利润和更广泛的市场;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和社会稳定,加速全球经济增长和对美国商品需求的增长;此外,可持续发展还能够降低全球的环境压力,削弱毒品和其他非法贸易的吸引力,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为此,美国的对外援助计划将主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1)广泛意义上的经济增长;(2)人口与健康;(3)人的能力的增强;(4)环境保护;(5)民主;同时,美国还将继续支持有利于环境的私人投资和守信的国际信贷。

(二)国防科技工业安全

1.新军事变革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要求国防科技工业研制新的武器装备系统。随着高新技术广泛地运用于国防,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系统的军队将掌握未来战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新军事变革的实质就是军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信息化、数字化的军队将成为未来国防建设的方向。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械化时代的武器装备走向了集成化、系统化,形成了由信息化的作战平台、信息化的弹药以及国防信息系统构成的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武器装备发展的模式和轨迹,突破了限制武器装备性能进一步提高的某些物理极限,武器装备的综合性能出现了质的飞跃。信息化是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倍增器。机械化时代的武器装备被信息化改造集成后,如虎添翼,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两军的对垒变为两军武器装备系统的直接对抗。目前,美国陆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已达 50%、海空军装备则高达 70%以上。正是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系统,美军赢得了近几场高技术战争。新军事变革,极大地突出了武器装备系统的重要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靠其先进的武器装备系统先后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武器低劣的对手。为此,尝到了甜头的美军制定了长远的武器系统计划。武器系统重要性的空前提高,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对国防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技术条件下,单一军种(兵种)的作战日益减少,传统的军种分工趋于模糊,联合作战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这种联合作战,要依靠一支高度合成、灵活机动、高效精干的武装部队进行。网络化、信息化使各单元武器系统、各军兵种武器系统之间实现了实时的网络联系,因而各武器系统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一体化的武器系统,它奠定了联合作战的物质基础,也为当代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提供了装备保障。由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武器装备系统具有了高度的信息连通能力,作战空间由陆战场、海战场扩大到陆、海、空、天、电等多维空间,作战方式由陆海空协同作战发展到陆、海、空、天、电一体化联合作战。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基于C4ISR 系统,是“系统对系统的对抗”,将战争力量作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整体作战效能。多军兵种、多领域、多种作战高度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对三军武器装备系统之间信息系统的一致性(兼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是先进的武器装备,越需要信息之间的协调沟通。相互不兼容的信息系统往往会给联合作战带来相当负面的影响,甚至会误伤自己。一国三军之间的武器信息系统之间的一致性(兼容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决,但盟国之间实现武器装备系统的兼容性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正因为如此,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几乎每天都有误伤事件发生,要么是美英军相互误击,要么是美英军各自误伤。枉有高技术,自家人照打不误。这就给国防科技工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制造先进武器装备外,还要兼顾武器装备信息系统之间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对后勤补给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军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武器系统相当庞杂,要想维护、保养、维修这些武器装备的战损、故障,后勤补给的压力可想而知。庞杂的武器装备系统五花八门的零配件,不仅给后勤运输造成了困难,而且还会耽搁系统维修的时间。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目标一旦被发现就等于被摧毁。这就需要武器装备及其零配件具有高度的通用性。高技术战争,武器弹药消耗巨大,为各种武器装备提供不同的弹药也会增加后勤的困难,这就要求弹药之间也要具有相应的通用性。为实现高技术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实施一体化的后勤保障成为必然,除了发展后勤技术,提高后勤的投送能力、人工智能诊断和维修能力、后勤的“可视化”以外,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使武器装备具有共通性和可维护性。这也是对国防科技的一大挑战。比如,美军根据现代联合作战的要求,对联合攻击机(JSF)在后勤保障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其三种型号,即常规型(CTOL)、航母型(CV)、短距离垂直降落型( STOVL)的战机,不仅要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保证所有JSF拥有尽可能多(至少在 80%以上)的通用支援和维护系统,而且要保证JSF可用F-22 战斗机的发动机,美国防部还要求JSF具有“集成维护”能力,即去掉中间层次的冗余维护以减少后勤补给和库存上的不必要浪费。又如,美军要求其精确制导炸药要系列化和通用化。美军的陆基、海基、空射导弹和巡航导弹已出现了系列化,并基本上实现了各种导弹的通用化,使其在各种装备上都能挂载和发射。

2.美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和调整

为适应高技术战争,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工业在新军事变革中的作用,提出了“重新设计国防”的口号,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是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重组,打造武器装备生产的巨无霸。为了使高技术武器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美国政府曾明确表示,其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要优于盟国 0.5-1 代,超出发展中国家 1-2 代,即保障美国武器装备技术领先发展中国家 10 ~ 30 年以上,从而保证美军装备在世界范围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为了研制更先进的武器,美国政府鼓励、支持国防科技工业的合并、兼并、重组,组建大型、超大型国防科技工业,以便它们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人力于武器装备的研发。为此,政府放松了对垄断的限制,为国防科技工业兼并重组保驾护航。1993 年负责技术与采购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多伊奇(John dutch)提出了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进行合并、兼并的政策,克林顿政府大力推行,小布什政府一如既往。首先,以防务产品为主的公司收购大中型公司的较小的防务部门、以防务为主的大公司相互收购其次要的防务业务。洛拉尔( LORAL)公司收购了福特公司的空间部门、 IBM公司的联邦系统部门,以及Unisys的防务系统。通用动力公司把其空间系统出售给了马丁·马丽埃塔公司,而把其战术飞机商务出售给了洛克希德公司。雷神公司(Raytheon)收购了休斯公司(Hughes)的防务电子业务和德州设备公司( Texas Instrument)的防务部门。洛克希德公司收购了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在德州的军用飞机生产部门(Fort Worth)。波音公司合并了罗克韦尔公司的航空航天部门。诺斯罗普—格鲁曼(Northrop⁃Gruman)公司收购了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公司的防务电讯业务。在经历了最初的收缩和退出防务产品领域的调整后,国防科技工业形成了实力相当、各有优势的超大型承包商。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国防科技工业开始“强强联手”。波音和麦道公司合并成为航空工业的巨无霸,2000 年的销售额达 589 亿美元。1995 年洛克希德公司与马丁·玛丽埃塔(Martin Marietta)公司合并组成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并于 1996 年收购洛拉尔的防务电子业务。海军船舶制造商也通过收购大型船舶公司,形成了两家最大的船舶制造商,即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建造过美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和第一艘“北极星”级核导弹潜艇“罗伯特·李”号的新港纽斯(Newport News),2001 年 11 月并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原属于李顿集团(Litton)的、建造美国全部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半数“神盾”护卫舰和半数“神盾”驱逐舰的英格尔(Ingles)公司也在 2001 年并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主要建造海军后勤船只的雅芳戴尔(Avon Dyer)公司也成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旗下一员。主要建造“佩里”级护卫舰、半数“神盾”护卫舰和半数“神盾”驱逐舰的、实力与英格尔公司旗鼓相当的巴斯钢铁厂(Bath Ironworks)合并到了通用动力公司。通用动力公司也收购了位于西部的主要建造海军后勤船只的国家钢铁和造船公司(NASSCO),该公司还收购了电船公司(Electric Boat)。海军武器系统则主要由波音、雷神、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提供。部件供应商也随后跟进,进行合并,扩大规模。目前,在美国国防部防务产品供应领域有许多 2000 万~ 7500 万美元的分市场,只能同时容下不超过两个竞争者。美国国防部也支持小型防务供应商的并购。同时,主要承包商的(巨)大型化也迫使不少供应商随之发生相应变化。1999 年 12 月,联信公司与霍尼韦尔公司完成合并,组建了新霍尼韦尔公司,这是继大规模国防主承包商合并后的纯粹的供应商之间的合并,是对供应商层次调整的回应。美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合并、兼并一浪高过一浪,兼并的规模越来越大,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上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国防科技工业兼并一般在数亿美元以内,90 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防工业尤其国防科技工业兼并成交额在数十亿美元乃至上百亿美元,如洛克西德·马丁公司收购洛拉尔(Loral)公司近百亿美元,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 133 亿美元。从 1993 年到 1997 年,美国国防工业的合并、收购达 700 亿美元。美国政府和军方支持国防工业的兼并重组,就是为了适应新军事变革。少数几家或者独家生产三军通用武器,一方面,它们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发、生产同一种武器或系统,保证武器或系统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军队用同一家或独家的武器或系统,可以减少后勤保障压力,比方,未来通用的JSF三种型号战机将可以分别取代空军的F-16 和F-6、海军的航母舰载机F/ A-18C/ D “大黄蜂”、海军陆战队的AV-8B “鹞”式战斗机。值得指出的是,本世纪初美国飞机制造业已进一步合并为一家。

二是国防科技企业兼并科技公司,武器制造商变成“系统集成商”。国防科技工业的收购合并热潮致使美国的国防工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这些国防科技公司在“武器制造商”的基础上变成了“系统集成商”,生产用于战场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系统网络。新军事变革要求建立高效、精兵合成、联合作战的军队,改变了军事技术研发上的单一、纵向思路,技术创新不再是全面使用崭新技术,而是将成熟技术系统化和集成化,并以此改造现有武器装备或集成为一种武器系统。通过高新技术的“横向一体化”改造现有武器装备,使其信息化、数字化。“横向技术一体化”,主要利用信息等高新技术,从横向上对现有武器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或改进,使其具备通用性、联动性,从而更便于从传感器到射手之间、各武器系统之间、各作战单位之间的信息流动,大幅度地提高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的整体作战效能。“横向技术一体化”被称为“装备建设史上的一次革命”。国外资料显示,用信息技术改造现有武器,比研制具有同等能力的全新武器,可节省 1/3 到 1/2 的经费和一半研制时间。美国国防工业的兼并重组,正是利用高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对不同军火生产厂家生产的武器进行高技术的改造和整合,使武器成为系统中的一个节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武器的潜能,极大地提高武器装备的整体效能。美国二战时的旧战舰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后在海湾战争中大显身手。美国正着力对 2000 多辆M1坦克的识别系统、管理系统和观测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使其升级为M1A2 坦克。这种坦克在伊拉克战争中已崭露头角。美军的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大型国防科技企业兼并高技术公司,使它们由“武器制造商”变成了“系统集成商”。《华盛顿邮报》最近报道,过去 3 年,美国巨型防务承包商已吞并了大约 180 家高技术公司。例如,主要制造坦克的通用动力公司,收购了设计传输保密信息计算机网络的“创新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收购了OAO公司增设的国防信息部门,制造“爱国者”导弹的雷神公司,计划将所有信息技术合并成为一个年收入达 615 亿美元的机构。以编写软件指挥无人驾驶飞机向战斗机、战舰、地面指挥中心传输侦察图像著称的Ariot系统公司、其软件可使五角大楼能在保密网络上同其他机构分享信息的“集成数据公司”,以及专门为美国情报界管理信息网络的“赢得公司”,等等,都被以防务为主的大承包商收购、兼并。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使传统武器旧貌换新颜。“国防合并和收购机构”新闻出版公司的出版商麦鲁特强调:“20 至 30 年前,飞机是一件武器,舰船也是一件武器。现在这两样武器仅仅是网络上的节点。网络已成为一种主要武器”。两年前,人们不可能让 10 家大军火商去关注收入较少的小公司,现在,无论公司多么小,只要它拥有高新技术,就会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通用动力公司信息系统部的副总裁达尔伯格说:“通用动力公司于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开始用最新技术装备其生产的坦克、潜艇和战舰。目前,美国陆军不是去订购新坦克,而是花费几百万美元去改进其现有坦克,使其具有更多的数字能力。美国国防部的新重点是使战场空间数字化。”美国实施“横向技术一体化”,第一步就是为现有武器装备配备数字化通讯设备、第二代红外雷达、敌我识别系统和GPS系统,以便在这些武器装备之间建立起“横向信息流动管理”系统。第二步是使各级部队的指挥控制实现数字化联网。由于美国政府的努力,以及国防科技工业之间的整合,美军目标的很大一部分在伊拉克战争中得以实现。

三是推行寓军于民、军民一体化,构建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由于现代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互通性不断增强,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化更加容易,军民两种资源互用已经是大势所趋。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美国率先提出了“重新设计国防”的口号和“军民一体化(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的改革思想。在美国看来,军民一体化就是将“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和“民用科技工业基础”合并成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美国推行寓军于民、军民一体化包括三个步骤:扩大采购民品;使研发、制造、维修和服务一体化;把军民一体化的改革与做法重点放在那些军民实行分离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上。这三个步骤紧密相连,共同推进了军民一体化。为实现这个目标,美国采用并实施了多项措施。首先,1993 年美国成立了跨部门的“国防技术转轨委员会”,成为推行军民一体化改革的专门指导和协调机构。其次,开放军用技术市场,实行军转民。在美国看来,现代武器装备系统是复杂的,关键性技术特别是系统集成技术是防止武器技术扩散的“保险箱”,前国防部长佩里认为,美国在高新技术上的优势不在于部件,而在于系统,只要不泄露系统的关键技术,军用技术可用在任何民用领域。再次,提高军民用产品标准的通用化水平。军民用产品的标准不同是妨碍民品进入军事领域的一大障碍,民用与军用之间如果存在复杂的技术壁垒,转化就难以进行。1994 年,美前国防部长佩里下令,今后国防部的所有计划只要有可能,军用标准都可以用民用标准取代。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采购民品法案,扩大了军方对民品采购的范围。为此,美国从采办上着手,要求在采办过程中采用必要的商业惯例、规范和标准,剔除传统的国防采购惯例、规范和标准,鼓励主要承包商在重大武器系统研发、生产中大量采用低成本的军民两用零部件,国防部对民用供应商给予资助。在伊拉克战争中,仅国防部在硅谷采购的民品就高达 250 亿美元。最后,注重民转军。许多民用技术只需要很少的经费就能达到军用系统的80%或100%的性能。比方,2003 年4 月美国《商业周刊》报道,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承包商研发了单兵数字化系统,重达 80 磅,造价 9 万美元,后来研究人员从Fry电子公司买来Intel公司的芯片等民用产品对系统加以改造,该系统重量下降到 25 磅,造价降到1 万美元。现代许多高新技术本身就是军用技术,根本无须改造就能被军用。比方,以科技动画著称的SGI硅谷绘图公司,把伊拉克大城市、沙漠的地形,以立体绘图的方式模拟得栩栩如生,为美军在直升机低空飞行、美国大兵城市巷战提供了清晰的地形图。又如SAVI科技的卫星芯片能准确跟踪国防部高达4 万个集装箱的运送,使得美军后勤补给做到了“可视化”,保证了美军后勤适时、适量、适地补给,节省了资源。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补给人员中的非军人技术专家、工程师占美军总人数的近 1/10。

四是加强国防科技的国际合作。美国一向重视军事联盟战略,在它眼里,恐怖主义和无赖国家对美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单凭自身力量对付有些力不从心,与盟友的合作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由于当今世界经济、科技的一体化,使科技在国际间转移加快,为武器装备发展走向国际化提供了条件。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研发费用极为昂贵,仅靠一国之力有点力不从心。与盟友联合作战时,由于武器装备的信息系统存在着不兼容等问题,给联合行动及后勤保障带来了压力,误伤时有发生。美国感到有必要在盟国之间进行军事技术的交流与合作,而且把国防科技的国际合作看成是实现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在国防科技上的国际合作主要是在盟国内进行,如北约国家。美国国防部不仅支持美国的军工企业兼并盟国的相关业务,还赞同盟国的军工企业兼并本国的相关业务,如 2000 年 9 月,英国宇航公司(BAE)就以 511 亿美元收购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控制业务。五角大楼成为该公司比英国国防部还重要的主顾,该公司也成为五角大楼的 5 大承包商之一,其北美分公司的销售额超过 40 亿美元,在美国拥有22000 名雇员。其次,美国邀请盟国参与武器系统的研发。比方,为了统一后勤补给,美军就与英国、丹麦、荷兰等国合作,一起来解决JSF上的技术难题,以达到武器系统的兼容。再次,进行以“交换技术”为主的合作,即以技术换技术,其基础是“等价交换”,合作方从交换中得到的东西价值大体相当。为加强国防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美国国防部成立了“军备合作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国防科技合作事宜,加强合作计划组织领导,确立合作领域。根据需要,美国确定的国际合作领域有:地面侦察、军民两用技术、飞机和地面武器用的作战识别技术、战区导弹防御和计算机辅助采办与后勤。 hb91Kuz8D+tP8w8bDndcFgiBiU+m8hLNuDOxleNJU48Smx1fs2k49t4xZlkSrD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