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的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能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高效地配置资源,即社会劳动力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所谓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式、合理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使之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要是由市场完成的,市场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均衡自发地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但市场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市场形成的资源配置状态不可能实现最优的效率结构,这就是市场失灵。而财政的配置职能是由政府通过收支活动提供公共物品和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最优效率状态。
1.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和满足,如行政、国防、司法、公安、外交等。只有政府通过财政分配完成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市场配置资源有一定的盲目性,市场讲究优胜劣汰,各经济主体都有其商业秘密,各企业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往往提供错误的信息,或秘而不宣,这都会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国家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运用财政配置等手段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节。
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条件等许多方面的原因,在世界各地,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非常严重。这个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解决这一问题,单靠市场机制需要很长时间,有时还往往产生逆向调节,即资源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对整个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不利的。这就要求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和财政补贴、投资、税收等优惠政策来完成。
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提高宏观经济效果,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调整产业结构不外乎有两条途径:一是调整投资结构,因为产业结构是由投资结构决定的,增加对某种产业的投资就会加快该产业的发展;反之,减少对某种产业的投资就可以延缓其发展。二是改变现有企业的生产方向,即调整资产存量结构,促使一些企业转产。在这两个方面,财政都能够发挥调节作用。
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比重的高低,意味着社会资源中归政府部门支配使用资金的多与少。政府要根据社会公共需要在这个社会中所占的比例对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分配。当然政府部门支配使用的资源与其承担的责任相适应,政府支配使用的资源过多或过少都不符合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各阶层居民的收入分为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包括工资、薪金、奖金、津贴等,非劳动收入包括财产收入、租金、利息、红利和企业留利等。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我国依法保护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财产,鼓励城乡居民储蓄和投资,允许属于个人的资产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它是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经济主体或个人所提供的生产要素不同,资源的稀缺程度不同以及各种非竞争因素的干扰,各经济主体或个人获得的收入会出现较大的差距,甚至同要素及劳动投入不相对称,而收入的过分悬殊将涉及社会公平问题。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一些国家通过规定最低工资收入和确定贫困线的方法关注社会中的低收入者阶层。在我国现阶段,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就是“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要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目标,通过财政分配进行调节是非常必要的。
1.调节企业利润水平主要是通过征税剔除或减少客观因素对企业利润水平影响,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例如:通过征收消费税剔除或减少价格的影响,征收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剔除或减少由于资源、房产、土地状况的不同而形成的级差收入的影响。
2.调节居民收入水平,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例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通过征收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调节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救济、补贴低收入人群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
经济稳定职能是指在经济适度增长中经济的持续、稳步、协调发展。稳定不是不要经济增长,稳定和增长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
1.充分就业并不是劳动力人口的 100%的就业。它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由于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在任何一时点上,总会有一部分人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处于待业状态,经过一段培训后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物价稳定并不意味着冻结物价,物价上涨率为零。应当承认,即使在经济运行正常时,物价的轻度上升也是一个必须接受的事实,所以物价稳定是指物价上涨的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
3.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包括进出口收支、劳动服务和无偿转移收支的平衡),因为国际收支与国内收支是密切联系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同时意味着国内收支不平衡。
1.通过财政预算政策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进行调节。在这一过程中,财政收支发生不平衡是可能的,而且是允许的。针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而灵活地变动支出和税收,被称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财政通过进行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实现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1.财政的概念?
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3.政府的职能?
4.公共产品的特征?
5.市场失灵的诸多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