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

为了合理而有效地使用财政资源,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需要对财政支出的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所谓财政支出的分类,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志,把各种不同用途的财政支出进行划分和归类。

一、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

(一)基本建设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基本建设投资范围内的基本建设拨款和贷款支出,即指国家财政对无盈利或无偿还能力的单位实行由国家预算拨款的基建支出,对有偿还能力的单位实行把预算拨款改为贷款的基建支出。基建支出主要用于新建、扩建、改建、恢复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资金需要,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新的产业结构的支柱。在我国,此项支出经常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

基本建设投资额与基本建设拨款额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基本建设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基本建设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基本建设规模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基本建设工程十分复杂,其内容包括征地、拆迁、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设备购置、验收等工作,所有这些工作所发生的费用都属于基本建设投资额。基本建设拨款额是指财政预算当年的基本建设投资支出。基本建设拨款额是某一年度全社会建设投资额的一部分。全社会当年的基本建设投资额除了财政基本建设拨款额之外,还包括企业、居民个人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从资金来源看,全社会基本建设投资额除了财政预算拨款之外,还有企业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外商投资等。

另外,从财政自身的角度看,财政当年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与基本建设拨款额也不尽相同。因为基本建设工程一般要持续几年才能完工,财政每年为在建项目进行拨款的数额不仅要考虑预算年度内财政投资的在建项目所需的投资额,而且还要考虑为下年度储备设备、材料所需要的资金。此外,基本建设工程可能会有年度的资金结余,所以,预算安排基本建设拨款额时必须考虑上年度的基本建设资金结余。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财政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与拨款额的关系:

计划年度基本建设拨款额=计划年度基本建设投资额+为下年度储备资金-上年度结余资金

(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这里指国家财政用于企业挖潜、革新和改造方面的资金支出。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给各部门的挖潜改造资金;拨给各级建设银行的企业挖潜改造贷款基金;对挖潜改造贷款的贴息支出。特别要指出的是,这项支出有助于加快骨干企业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和推广,在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此项支出也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简易建筑费支出

这里指按规定由国家预算拨款用于修建简易建筑的开支,如修建简易仓棚、货场、土围墙、栅栏、排水沟一类的开支,以及购置国家分配的运输车辆方面的开支。这项支出最终也要形成固定资产。

(四)地质勘探费支出

这里指财政用于地质勘探机构的勘探工作费用。地质勘探是基本建设的前期工作,目的是为了查清资源分布,为建设项目地址的选择,以及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可靠的依据。由于在地质勘探的普查阶段没有具体的服务对象,此项费用不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而是单独作为一项财政支出,以便加强管理。

(五)科技三项费用支出

这是国家财政用于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等科学技术三项费用的支出。按我国有关法规规定,凡属于全国性的新产品试制、中间试验和科研研究所需资金由国家预算拨款;属于地方安排的项目,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解决;企业自行安排的新产品试制项目,所需资金由企业新产品试制基金解决。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最终形成企业的固定资金,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六)流动资金支出

这是国家财政用于增拨企业流动资金的支出。从 1993 年 7 月开始,按规定我国核工业和航空航天的流动资金由中央财政拨付,地方用自筹资金建设的纳入预算的企业,用地方财政拨付自有流动资金。一般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已改由银行贷款供应,财政不再拨款。

(七)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这是指财政专门用于国家物资储备部门建立物资储备的拨款。这项支出是我国社会后备基金的主要来源。

(八)支援农业支出

这是指财政直接用于支援农村集体经济以及个体户的各项生产支出和对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

(九)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支出

这是财政对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费的拨款。主要包括这些部门的勘察设计费、中等专业学校经费、技工学校经费、干部培训和其他事业费等。

(十)城市维护费支出

这是指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地方机动财力拨款等安排的用于城市公用事业、公共设施维护的支出。它主要包括道路、桥梁、给水、排水、公共污水处理、防洪堤坝、供气、供热、城市交通管理、消防、路灯等项公共设施的维护费;中小学校舍维修补助费;园林绿化设施维护费和公共环境卫生补助费等。

(十一)价格补贴支出

这是指财政用于经国家批准的政策性价格补贴支出。主要包括粮棉油加价款和价差补贴、市镇居民肉食价格补贴、民用煤销售价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差补贴、工矿产品价格补贴、为平抑肉食、蔬菜等市价对经营者的价差补贴和国家批准的其他政策性价格补贴等。

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向企业或居民个人提供无偿补助。国家进行财政补贴,实质上是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领受者。从性质上看,财政补贴显然是一种转移性支出,它与社会保障支出一样,也可以带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但财政补贴并不同于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起因于生老病残等社会的经济事故,而财政补贴支出则直接或间接地与价格因素有关,所以又称价格补贴支出。

财政补贴作为一种一般的财政手段,与税收、公债等一样为世界各国所使用,当然不仅限于计划经济国家,市场经济国家也利用财政补贴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当然,从不同补贴形式及制度体现出国家经济体制的不同。财政补贴仅限于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的唯一职能。因此只有当政府需要较深地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广泛地使用财政补贴手段。

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的经济运行方式。从经济机制的整体意义来看,它不要求过多的政府干预,当然也就不需要财政补贴过多。而且,财政补贴如果使用不当,不该补贴的地方补了,则不仅要耗费纳税人的钱财,还会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市场经济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如容易形成垄断,需要政府运用财政补贴手段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例如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往往容易忽视社会效益,因而一些具有外部效益的经济活动将达不到社会需要的规模,配置在这方面的资源量也会低于应有的水平,从社会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看,不是一种最佳的配置。所以,对这些具有外部效益的经济活动,政府适当给予财政补贴,使企业从中得到的自身效益接近社会效益,鼓励企业更多地从事这些经济活动,促进资源配置向优化的方向发展。

总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补贴应当是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对市场机制的一种补充和矫正,它不应干预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能代替市场占据主要调节作用,同时,它的作用也不应忽视。

(十二)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

这是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事业的经费支出。主要包括文化、出版、文物、教育、党政群干部训练、卫生、体育、档案、海洋、通讯、广播电影电视、计划生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事业费和高科技研究专项经费。此项支出是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文化水平的重要财力保证,是我国财政用于各项事业费的支出中数额最大的一项。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从内容上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仅指财政用于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经常性支出,不包括财政向这些部门拨付的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的投资性支出。另外,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绝大部分用于支付这些单位人员的工资和公共经费。人员经费支出主要用于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奖学金等开支项目。其中,工资是人员开支中最主要的内容;公共经费支出用于解决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为完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这些公共经费支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1)公务费,指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进行日常业务工作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工作人员差旅费、会议费、机动车船用油和燃油费、公路养路费;(2)设备购置费,指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购置不够基本建设投资额度、按固定资产管理的设备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办公用一般设备及车辆购置费、教学及科研等单位的专业设备购置费、图书购置费等;(3)修缮费,指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因维修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开支的费用以及零星的建筑工程费用等;(4)业务费,指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为完成某项专业业务而开支的消耗性费用以及购置低值易耗品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为进行防治防疫而使用的消耗性医药卫生材料费、科学考察研究费、学校的教学实验费及生产实习费等。

(十三)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

此项支出亦称为社会保障支出,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经济保障形式,有两个基本特征:(1)社会保障是由政府在社会范围内组织实施的,因而不同于劳动者就业单位自己为职工提供的经济保障计划;(2)社会保障的受益人为公民中遇到生、老、病、残、失业等事故而亟待获得物质帮助者,这种受益人的选择性,是社会保障区别于政府举办的旨在使公民普遍受益的一般公共福利事业的重要标志。

(十四)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机关的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府机关、党派团体所需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以及用于外交方面的支出。国防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和进行战争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等方面的支出。两者在性质上有共同之处:(1)二者都是国家机器运行所必需的,它们同属于国家政权建设支出;(2)二者都属于用于社会消费和非生产性支出,它们对社会的生产和财富的创造没有直接的贡献。因此,对这两类支出又必须加以约束,将其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尤其是控制行政管理支出,在我国更具有现实意义。

经济改革以来,在我国的各项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的速度最快。行政管理费开支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由 1979 年的 4.5%上升到1991 年的 9%,12 年间该比重增加了一倍。而我国国防费的开支从 20 世纪 80年代开始基本上呈下降的趋势,在财政支出中国防支出所占的比重 1980 年为16%,1993 年将为 8.1%。这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加之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因而我国适当地削减了国防开支。但也应当看到,“冷战”结束以后的国际环境并不安宁,爆发局部战争的危险性依然存在,因而我国的国防建设也不应松懈。尤其是我国军队的人员较多,国防费中用于人员方面的费用开支较大,而用于武器设备现代化方面的开支相对不足,因此,国防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降得过低并不一定是明智之举。

(十五)债务支出和对外援助支出

债务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偿还国内外债务的支出。主要包括政府向国内借债的还本付息支出和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的还本付息支出。

对外援助支出是我国财政对世界上贫困国家的无偿援助。

我国国家预算科目就是按照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划分设置的。这种设置便于正确安排各项支出,及时组织资金供应,也便于对各种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这种分类是进行其他各种分类的基础。

二、按照财政支出的性质和作用分类

(一)中央支出和地方支出

国家预算是分级的,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财政支出也就分成中央支出和地方支出。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中央预算支出主要担负全国重点建设、国防战备、对外援助等方面的资金需要,同时,还有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应付重大自然灾害等开支。因此,中央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有主导地位。地方支出主要用于地方的农业和工业、城市公用事业、文教卫生事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因此地方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当前,随着权力的下放,财力分散现象严重。为了保证中央必不可少的资金需要,有必要适当集中财力,以保证全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二)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购买性支出,即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体现为政府的市场性行为。(2)转移性支出,即表现为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主要为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体现为政府的非市场性行为。

(三)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两大类。

1.生产性支出

它是指与生产直接有关的各项支出,如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支援农业支出、增加国家物质储备等等。这类支出是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的不断加强。

2.非生产性支出

它是指与生产没有直接联系的支出,如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文教、卫生行政、国防等方面的经费等。这类支出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领导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四)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

经常性支出主要有各项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价格补贴支出等。建设性支出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新产品试制费、支援农业生产支出、粮食外贸等部门的简易建筑支出、国外借款还本付息支出等。此外,还有一些专项资金,可在安排上作列收列支,如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收入等。

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的划分,可以更好地体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有利于坚持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同时可以增加财政困难的透明度,有利于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平衡预算收支;还可以加强资金支出的分口管理,有利于发挥财政的调控和监督作用。 8BNvMLUY2Uzh4EKg21o5FmsyISzHKlzcx299lKe2eBmaRjbyaXe77uaCiRvfAN4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