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对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县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的最基本单元,是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承载区域,是“国本经济”;县域是我国大多数国民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县域经济关系到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是“民生经济”;县域又是我国国土的主要分布地区,生态建设的关键地段,“三P”(污染、人口、贫困)问题的集中区域,是“生态经济”;县域是我国弱势群体主要的聚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矛盾的消解和社会的稳定。开展县域经济研究,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和稳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成功。我国中部地区人口众多,但经济发展极为滞后,开展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寻找县域经济发展的中部模式,促进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实现全国的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对于实现统筹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壮大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仍然是东、中、西部的差异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快,是我国百强县集中分布的区域,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十分滞后,是贫困县的集中分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和表现。只有寻找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实现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才能实现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目标。

(3)对于全面把握县域经济中长期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县域经济发展是复杂系统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县域经济与省域经济、市域经济等广地域性经济有着根本的区别,县域经济空间狭小的经济,是以农业主体经济为发展起点的经济,是中国特有的经济形态,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照搬。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了一批经济活力强和经济总量大的县域经济实体,形成了有一定成功经济的模式。但这些模式不一定适应我国中部地区。在详细分析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寻找适合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于全面把握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走向和中长期建设重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县域经济是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来的,是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新鲜内容,是我国特有的区域经济研究内容。尽管当前我国东部地区已经有了三十年的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实践,但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还十分有限,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区域经济理论创新的指导。当前,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还十分落后,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尤其是针对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还十分少见。为此,本文以湖北为例,针对当前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对于完善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对于创新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尽管针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县域经济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总结出了各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但是这些模式是否适应于中部地区县域情况,中部崛起背景下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应该如何发展?等问题,学术界还没有给予理论回答。为此,本文以湖北为例,针对当前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对于深化研究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3)对于深化“三农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农业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主体部分,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总劳动力的四分之三,农业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我国中部 6 省是全国农业主产区和农民聚集区,中部六省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上就是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中部六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实质上就是“三农问题”。为此,本文以湖北为例,针对当前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对于深化中国“三农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M2vAjWSyCe+PFOPAAsVme953f88/ord5fPXss98S0sgVklIggQky73uLc0NLcN2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