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发达国家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

尽管由于国外的政治体制和行政区划与中国存在一定差别,尤其是在充分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之后,发达国家已经不存在已农村和农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体系。然而,溯源到发达国家经济起飞之前,其县域的大小和产业体系与我国仍然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即审视发达国家较小区域的经济由农业主导走向工业主导的历程,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研究中,我们选择美国、日本和法国作为对象。

2.3.1 美国的县域发展

(1)美国的县域体系。自美国殖民时期开始,州政府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设立县为分治区,从而分散州的某些行政职能。县、市、乡、镇和特别区以及州和特区共同构成了美国联邦的三级行政体制,县是最基本和最稳定的政治单元,是美国的基础行政区划。美国的“县”本质是州政府的代理机构,代替州对境内的市、镇等区划行驶州政府委托责任和权力。美国的国土面积、海陆关系和地理纬度同我国非常相近,也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和经济最发达国家,历史上农业占据主要地位,美国的县级行政区设置的特点和功能与我国极其相似。

(2)美国县域经济发展历程。美国县域经济发展大概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县域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家庭农场是其主要的组织类型,平均每个农场面积达到 200公顷以上,养殖牛 100 头以上,猪出栏 2000 头每年。家庭农场规模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美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美国县域政府主要为农业生产基础上对农场提供公共服务,县域经济是完全自由市场引导下的自发型发展。二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在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界 30年代初期,随着美国现代大工业的兴起和大型城市的发展,吸引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工业,美国的农场人口下降,县域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地位开始下降,工业和城市经济成为推动县域发展的主要产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县域经济总量地位下降并未引发县域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反而由于县域农业工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县域经济稳定发展阶段,至 20世纪 50 年代后期,美国开始执行农业补贴政策,对县域农业的发展提供大量支持和保护,加强了农场道路、通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农产品价格支持,技术服务等,这些政策使得美国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体系转变,使得美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70%,农业的再发展促进美国县域经济进一步提升,形成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相互支撑的体系,并不断郊区化发展。

2.3.2 法国的县域发展

(1)法国的县域体系。法国是欧洲的农业大国和农业强国,她的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和市镇三级,因而不存在和我国匹配的县域体系,法国共有 22 个大区、96 个省、324 个专区,从这个角度看,法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和我国较为接近,但是法国的部分省存在大都市化地域,存在巴黎和马赛等特大城市,但除开省之外的非大都市化地域仍然具有县的特征。法国的省域经济十分发达,尤其是二战以后法国强大农业和发展现代化农村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2)法国县域经济发展措施。值得我们注意的措施包括:其一,推进落后农村地区“土地整治”,加强工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改变小农场为主的农村地区发展状况,法国推行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工作,通过设立“地区发展奖金”、“农村特别救济金”和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在农村地区开辟工业区;通过“手工业企业装备奖金”、“农业方向奖金”等,鼓励发展适合农村需要的小型加工业;通过奖励办法,鼓励农村购买畜牧业现代化装备,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其二,法国特别重视现代农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法国政府对农业实行政策性补贴,注意引导、激励其他投资主体参与,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基金”奖励私人农场、合作农场的农业投资。通过对失地农民的生活补贴,扩大农产经营规模,允许安置青年农民的土地 5 年免交 50%的土地税;建立农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开展互助服务;实行农产品的直补制度。其三,法国政府重视县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地区进行大量财政、技术援助,要求增加落后地区基础设施供给。政府制定“计划”和“统一管理”,成立专业化公私合营公司,承担各地区整治工程和农田水利的兴建;建立规范的农业教育体系,实行农业技术教育奖学金制度;推行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研新机制。

2.3.3 日本的县域发展

(1)日本的县域体系。日本是地域狭小的发达国家,但同我国一样,同属于东方农业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国家,作为已经实现现代化的东方国家,日本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的体制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城市系统,有市、町(街)、丁目(段)、番地(号);一个是农村系统,郡(地区)、町(镇)和村。全国共分为东京都、北海道、大阪府、京都府和 43 个县。到 2008 年,日本的都、道、府和县下共设 777 个市、846 个町(镇)、198 个村,共 1821 个市(町、村)。目前,日本的大多数县域以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为主体。因此,尽管日本的县级行政区比我国县要高,但地域面积和发展特点十分类似。

(2)日本县域经济发展特点。日本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特色:一是,现代化的农村设施与发达的中小都市,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极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历程,使其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县域经济发展倒退,随后日本加强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加上城乡联系增加、差距减少,日本农村非农人口逐渐增多,农村向小城市发展,形成中小都市,成为农户、非农户混居的社区。二是,政府对县域及农村发展给予支持。日本普遍重视利用规划建立经济发展的基础路径,规划制定过程严密。日本也十分重视法制对农业的支撑,如设立《都市计划法》、《关于建设农业振兴地区的法律》、《自然公园法》、《森林法》、《自然环境保护法》等。资金保障也是促使县域发展重要力量,日本中央政府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财政拨款或者免息贷款,地方政府除给予财政拨款外,还发行地方债券通过对农村投资的方式及渠道较多,中央政府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财政拨款及贷款,地方政府除财政拨款外,还可以发行地方债券。 BTFRn2XDrAg32N5PiW04w7DWduCgUEivlu+Wz6DBE6AZlnwHCSH1h1KZTxopUmo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