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红歌传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红歌作为我国红色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指自五四运动以来,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各个历史时期所产生和流传的革命歌曲以及其他健康进步的歌曲。作为红色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歌传唱在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道德教育优势,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在大学生中开展红歌传唱活动,不仅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以及模式的突破创新,而且充分发挥了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综合价值,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红歌传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鲜明的特色

红歌,一方面是我国民族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文化产品,一方面也是国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积淀的政治资源,因其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魂魄和精髓,诠释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国人超越时空感悟红色历史的客观载体。也正由于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歌传唱凭借其特有的弘扬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思想内涵和先进文化价值的整合功能,以一种新颖别致的形式推动着红色资源向教育资源的转化。

其一,红歌传唱以其直截了当的叙事抒情,发挥着感人的精神力量,增强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可感性。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引导个人的成长,是通过文化传播而实现的。对此,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者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 即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教育不仅是人格的示范过程,而且是人格的互补过程,是使受教育者人格和谐发展并臻于完美的重要途径。由于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朝气正在成长的青年,有着极其敏感和细腻的心理,其内心体验极其微妙,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过去重外在灌输而轻内心感应的做法。

红歌诞生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和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其以一种直白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着沉重激昂的历史,唱出了革命者、建设者的满怀豪情和不断创造奇迹的精神状态。而“红色精神有其历史性,也有其价值永恒性。” 红歌传唱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展现出的强大德育功能,不仅能凝聚人心,而且能让传唱者在红色激情中感动不已。在大学生中开展红歌传唱活动,无疑有助于这一最有朝气的社会群体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摆脱时代所造成的局限。

其二,红歌传唱通过沟通和陶冶大学生的心灵,激发大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强化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自主性。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其价值观虽正处于形成过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群体就是如同可以任意拿捏的面团。实践证明,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只有巧妙地拨动大学生心里那根共鸣的弦,真正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所主动接受才能影响大学生深层心理与思想结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摆脱以往单纯依靠教育者传授的局面,走以趣诱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之路。

红歌以其特殊而经典的语境和旋律,承载着真、善、美的内涵,具有感染和暗示的积极作用。其德育功能的发挥,靠的不是灌输,而是通过旋律和歌词的无限感召力,诱发传唱者对艰苦而又充满激情的峥嵘岁月的追忆。大学生在红歌传唱中,其“审美主体处于自由而激进的状态,其情绪、情感、个性和想象力都得到充分的张扬,心灵更充实、丰富。这种状态能唤起人们对美好、对和谐、对高尚、对现实理想的强烈渴望,并激励人们为此克服和战胜一切基于生理本能和非理性情绪的障碍。” 事实上,在红歌传唱的过程中,已不仅仅把受教育者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对象和客体了,而且也已把他们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体和动力,促进了其主体性不断由受动性、依存性和模仿性向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方向的转化,充分体现了独立思考、独立实践和独立创造的自主意识。

其三,红歌传唱通过创造性地运用先进文化、高尚音乐,弘扬党的革命传统,突出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先进性。伴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思想和素质也在发展和提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弘扬民族精神,又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大学生思想的实际,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反映、传播和发展那些先进的、高层次的文化产品。

红歌作为一种本源性的优质文化资源,流传至今的每一首红歌,几乎无一例外都经过千人唱、万人传,并历经岁月的雕琢逐渐臻于洗练和成熟。红歌传唱“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交流互动中弘扬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先进文化,产出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和教育效果。” 可以说,其既是宣传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绝佳载体,也是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有效形式。大学生在红歌传唱活动中释放激情的同时,既得到了一次亲身体验,又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心灵的净化;不仅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

其四,红歌传唱具有平民性和亲切感,造就了参与性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提高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普适性。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具有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和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等诸多特点 。在大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过程中,要促进其矛盾向有利于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方面转化,简单的理论灌输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控制和调节实现这种转化的外部条件。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育手段和方式的灵活运用,才能促进整个大学生群体完成德育教育任务的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高。

红歌创作的源泉是民歌,决定了其为普通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具有了其他歌曲无法取代的平民性和亲切感,从而造就了红歌传唱热情互动的广泛性基础。 红歌传唱具有的强烈心理接近性,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感动和激情,契合了大众的精神消费需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红歌传唱活动,把深奥的政治思想理论还原为朴实的道理,深化了大学生的理性反思和情感共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二、红歌传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音乐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促进人的思想形成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红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在引领社会思潮和提升国民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德育教育的功能。在大学生中开展红歌传唱活动,将先进的艺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激发了大学生群体新思想火花的迸发,充实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体现了其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红歌传唱保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红歌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既是光荣革命传统的表征,也是促进当今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此,党中央一再强调指出:“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们治党治国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丢不得,丢了要吃大亏。” 正因如此,红歌传唱在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推动红色资源教育优势的转化等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涵深奥性、意识形态官方性的语境下,红歌传唱以其红色资源内涵的丰厚性和表现形式的生动性,唱响主旋律,形成舆论强势,广泛传播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革命文化内涵,发挥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应有的导向作用。在大学生中开展红歌传唱活动,以红歌所蕴涵的红色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发挥政治信仰的导向功能,把红歌所承载的精神资源真正内化为了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了大学生的行为自觉。

(二)红歌传唱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红歌蕴涵着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与健康奋进的社会心理,向人们诉说着感人的革命和建设的故事,弘扬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播着荡气回肠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因其积淀在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中,并与其他红色资源共同垒就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阵地,因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思想资源和坚实的思想成果支撑。“尤其是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思想理念的提出,红色文化提供的丰厚‘优质资源’对于大学生德育功能的增强和完善,更是体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价值维系作用。” 也正因如此,红歌传唱作为一种红色资源的转化,越来越引起官方和民间的广泛关注。

开发红色资源,将红歌传唱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既让大学生以一种娱乐的形式感受红歌的艺术魅力,又激发大学生以一种理性的方式观照现实,使大学生在精神享受、身心愉悦和艺术感染的氛围中,受到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感染和熏陶,因而在红色感动中生发出健康向上的精神诉求。其不仅有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成上的不足。

(三)红歌传唱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在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新的历史背景下,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其认知方式较之以往有了新的变化,例如,偏重感性化,更注重从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中接受某种理论或观点。 大学生这种认知方式的变化,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如何直面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在不降低必要的理论层次的同时,提高理论的可接受度,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红歌传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和体验的阵地,为大学生实践体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以一种通俗化、普及化和生活化的形式展示了红色资源教育的内涵,“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体验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道德境界的升华。” 在大学生中开展红歌传唱活动,用经典带动流行,以主流引领多元,进而培塑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赋予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形式。

(四)红歌传唱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长期以来,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习惯于就德育谈德育,要求的是变化了的社会适应我们一贯的德育模式,而不是因时制宜主动变更过时的德育模式去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结果是因德育机制的自我封闭,一方面是受教育者厌倦于“布道式”的政治说教,另一方面是教育者总感到接受教育的对象素质不高,以致陷入受教育者不领情、教育者不理解的窘境。这一切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部冲突与紊乱,以致其成效往往并不明显。

青年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其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歌曲或有一定的鉴赏力或有较强的精神需求。将红歌传唱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使大学生充分体验红歌的魅力,在主动参与中接受熏陶,能起到寓教于乐的功效,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从而统一其思想和认识。红歌传唱是一种集体怀旧和精神回归,其具有的无形的德育渗透功能,能唤醒大学生心中可能遗失的美好,并点燃他们的热情,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被他们由浅入深地理解、吸收和信仰,进而产生出无限的感召力,激起他们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总之,大学生红歌传唱,一方面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利与实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完善心智与品行的人性功能。其高扬了人的主体性价值和本质,促使大学生拥有了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

三、红歌传唱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红歌包含了丰富的催人奋发、感人肺腑和激人坚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传唱对人的影响虽不会立竿见影,但可以使传唱者在春风化雨和润物无声中获得某种感知和理解,从而净化其灵魂、陶冶其情操和提高其素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诸手段中,红歌传唱融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时尚、理想与情感于一体,因其具有独特的属性而极具感染力,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变大学生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动学习,并通过大学生自身不断参与实践活动来提高和完善其政治素养。实践也证明,大学生红歌传唱活动,规范、组织和引导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了其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走向了优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演进转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好地兼容吸收外部成功的教育经验和模式,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并使其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不断突破平庸和单调的“稳定”而进入更高层次的“有序”。实践证明,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淀和积累的过程,在处理好内部各种教育活动协调关系的同时,还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控制和调节好对其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只有处理好其过程的开放性和其内部系统结构的稳定性这一对矛盾关系,充分利用有益的社会文化资源,实现两个方面的平衡,才能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做到知和行的统一。

再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转化为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教育意义一致的内容序列,并按照大学生身心特点,以大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实践证明,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积淀和积累的过程,只有改变过去单一和局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觉影响协调统一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育人合力,进而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善于利用学习环境中各方面的潜在教育因素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最成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使大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终生难忘的教育。红歌传唱这些隐性课程无形的、有形的客观存在,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按照一定的价值取向所设计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具有的陶冶人、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发展与进步的特性,不仅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具有潜在的导向功能,而且对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起着促进与调节的作用。对此,实践也证明,“两课”正式课程对大学生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的习得成效明显,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潜在课程对大学生道德情感及政治倾向性的培养等则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不能只靠正式课程,还必须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这些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本文发表于《思想教育研究》2011 年第 9 期 BAeI9dEgmsOjoRuo8THjTcSIUzf/8E7LzKWqlVXDCMwfAGiZYIQX/AaAuT0lwaL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