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现状调查 [1]

一、引言

国内外的研究者指出,创业行为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刺激、反应的结果,而是一个有意图的有计划的行为,它涉及一系列的认知过程,例如,信念、态度和意向等。因此,研究者普遍认为,意向是有计划行为的最好预测器,尤其是这个行为如果是难以观察和具有时间滞后性的。基于以上的观点,国内外的研究者开始将创业研究的研究视角转移到普通群体的创业意向和行为倾向的研究上。另外,从中国创业研究现状出发,范巍、王重鸣进一步指出了当前中国创业研究尤其是创业意向和倾向研究的必要性:“创业还比较集中在描述现象和行为,对个体的创业倾向即潜在的创业者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状态。”

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者都较多关注影响创业意向的相关因素——人格特质、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却很少涉及大学生创业基本现状和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如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现状研究。(2)虽然少数国内外研究者就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现状进行了调查,但在进行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调查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不同的研究工具或测量指标来分析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水平,如,Jon C.Carr,Jennifer M.Sequeira.在研究创业意向时,采用了“创业行为准备”的 6 个项目来预测个体是否有创业意向; [2] Souitaris则以对创业的偏好及将来创业的可能性来预测个体的创业意向; [3] 而国内范巍、王重鸣则指出创业意向的结构包括创业行为的可行性与希求性两个维度。正因为国内外研究者在“创业意向”的研究中采用了不同的意向指标和研究工具,从而导致了这些研究者其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如,Clement K.Wang & Poh - Kam Wong针对 5326 名新加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结果显示,近 50.7%的学生对创业非常感兴趣或很感兴趣,只有 15.6%的学生不感兴趣或只有一点兴趣。任国友采用美国创业协会设计的《创业素质调查》问卷选取的 206 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选择愿意尝试创业的比例86.9%。2006 年,来自潍坊的调查显示,98%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广东有 87%的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然而,王国宇等调查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商学院等 6 所大学的近 30 个专业的 973 名大学生,结果显示,虽然近 52.6%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了创业素质,但 63.6%的大学生仍选择先“就业”,只有近 2.6%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后“自主创业”。

因此,关于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仍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共 5 所高校本科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 32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975 份,问卷有效率为 91.5%。样本分布的基本情况如表 1。

表1-1 样本基本信息(N = 2975)

(二)研究工具

自编“创业意向问卷”:问卷包括两个维度——“创业可能性”和“创业行为倾向”。“创业可能性”项目主要来自于Guerrero M,Rialp J,Urbano D. [4] 的研究,包括两个项目:“毕业 5 年内我创业的可能性很大”;“迟早有一天,我创业的可能性很大”;创业行为倾向主要来自于贺丹和Jon C.Carr,Jennifer M.Sequeira.的研究,包括 5 个项目:“我思考过创业计划或创业规划”、“我努力为将来开公司筹备资金”、“我主动了解过创业的详细流程”、“我考虑过将来创业的行业和产品”、“我考虑过成立创业团队”。由此,共形成创业意向的 7 个项目。要求被试 5 点计分,评价每一项目所描述的情形与自身的符合程度,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5 点计分,“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各项目总分为创业意向总分。

对 105 名大学生进行创业意向问卷的试测,进行项目分析,7 个项目的CR值均显著,由此保留所有项目做进一步的探讨性因素分析。对 7 个项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λ= 604.371 ( df = 21,p = 0.000),KMO = 0.819,表示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进行初步分析,特征值大于 1 的因素有 2个,解释了80.631%的变异。7 个项目的共同度均在0.3 以上,旋转后的各项目负荷均在 0.4 以上。然后,选取 581 名大学生对创业意向问卷的二阶相关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运用AMOS16 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拟合指数如下:x 2 = 23.934 ( df = 13,p = 0.000),GFI = 0.988,RMR = 0.018,RMSEA =0.038,AGFI = 0.974,NFI = 0.992,CFI = 0.996,TLI = 0.994。各项目在一阶和二阶因子上的标准化载荷在 0.96~ 1.0 之间,表明该模型结构效度良好。另外,获得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9050。由此可见,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

本研究正式问卷测查由任课教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统一指导。问卷回收后,首先对问卷进行回答完整性与真实性检查,问卷回答不完整(包括题项回答不完整和基本资料填写不完整)、回答有明显反常倾向的予以剔除,结果共剔除 275 份,保留有效问卷 2975 份。采用SPSS11.5 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总体水平

由于“大学生创业意向问卷”暂无全国常模,根据统计学原理,按创业意向总分≥M + 1SD作为高创业意向者,将创业意向总分≤M-1SD为低创业意向者,分数位于M -1SD与M + 1SD之间的为中等创业意向者。由SPSS统计获得全部样本创业意向的平均分为 20.43,标准差为 6.038,由此,取分数大于 26.468 者为高创业意向者,取分数低于 14.392,获得高、中、低创业意向者人数如表 2。

表1-2 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N = 2975)

表 2 数据显示,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总体创业意向水平为中等水平(1938 名,占 65.15%),而高创业意向者和低创业意向者相对较少(分别为534 和 503 名,占 17.95%和 16.9%)。另外,对 534 名高创业意向者与 503名低创业意向者的总分进行t检验发现,两群体在创业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0),见表 3。

表1-3 低高创业意向者创业意向水平t检验(M ± SD)

注: ,p<0.05; ,p<0.01

另外,在创业意向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析高低创业意向者的特点发现,在“创业可能性”的维度上,534 名高创业意向者的平均分为 8.71,而 503名低创业意向者的平均分为 3.48,两群体在“创业可能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0);在“创业行为倾向”维度上,534 名高创业意向者的平均分为 20.72,而 503 名低创业意向者的平均分为 7.99,两者在“创业行为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0)。

(二)人口统计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1.创业经历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以创业意向总分、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为因变量,以创业经历为自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 4。

表1-4 创业经历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M ± SD)

注: ,p<0.05; ,p<0.01

表 4 的结果表明,已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总分、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都显著高于非创业的大学生(p < 0.01)。另外,统计发现,其中已创业学生的年级分布人数分别为一年级为 48 人(19.8%),二年级为 100 人(41.3%),三年级为46 人(19.0%),四年级为48 人(19.8%)。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者主要分布在二年级的大学生中。

2.性别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以创业意向总分、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为因变量,以性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 5。

表1-5 性别对创业意向的影响(M ± SD)

注: ,p<0.05; ,p<0.01

表 5 的结果表明,男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总分、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都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p < 0.01)。

3.年级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以创业意向总分、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为因变量,以四个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6。

表1-6 年级对创业意向的影响(M ± SD)

注: ,p<0.05; ,p<0.01

表 6 的结果表明,不同年级段的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其两个维度(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都存在显著差异( p < 0.01)。同时,进行进一步的LSD事后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在创业意向总分上,大二学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p < 0.01),其次是大三( p < 0.01);在创业行为倾向上,大二学生创业行为倾向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 p < 0.01),大一最低;在创业可能性上,大二学生创业意向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 p < 0.01),大四最低。可见,大二年级的创业意向、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都最高。

4.专业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以创业意向总分、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为因变量,以不同的专业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7。

表1-7 专业对创业意向的影响(M ± SD)

注: ,p<0.05; ,p<0.01

表 7 的结果表明,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都存在显著差异( p < 0.01)。同时,进行进一步的LSD事后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在创业意向总分和创业行为倾向上,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意向总分显著高于文科学生,略高于经贸类和艺术类,但无显著差异;在创业可能性上,理工科学生的创业可能性显著高于文科学生和艺术类,略高于经贸类但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意向总分、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最高,而文科学生的创业意向总分、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都相对较低。

5.父母职业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以创业意向总分、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为因变量,以不同的父母职业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8。

表1-8 父母职业对创业意向的影响(M ± SD)

注: ,p<0.05; ,p<0.01

表 8 的结果表明,父母职业会影响子女的创业意向,即不同父母职业的大学生其创业意向存在显著差异(p < 0.05)。进一步LSD事后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父母为企业主、私营主或个体户的大学生其创业意向总分、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都显著高于父母就职于行政事业单位或其他行业的大学生(p < 0.01)。

四、讨论

(一)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现状

本研究就浙江省 2975 名本科生的创业意向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初步分析了不同人口学特征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系。首先,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总体水平看,当前大学生具有中等水平的创业意向,高创业意向者和低创业意向者都相对较少(高创业意向者为 534 人,占 17.95%,低创业意向者为 503人,占16.9%),多数为中等创业意向水平者(1938 人,占65.15%)。另外,从“创业行为倾向”的 5 个项目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创业计划”、“筹备资金”、“创业的详细流程”、“创业的行业和产品”、“成立创业团队”等 5个项目都或多或少有所考虑(441 人,占 14.8%),只有极少数学生对以上 5个方面没有考虑过(75 人,占 2.5%),说明当前大学生总体上比较熟悉创业相关知识及其流程。

(二)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男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女生的创业意向( p <0.01)。这和国内外的研究结论一致。究其原因,Veciana指出,男女生不同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可能会导致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男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男女创业自我效能的差异导致了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 另外,也有研究者指出,女性在选择职业时,往往比男性考虑更多的能力胜任问题。女性更有可能限制了自己的职业选择是因为她们缺乏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同时他们较男性更少从事创业行为是因为她们往往认为自己缺乏能力。钱永红则从人格特质的角度出发,认为人格特质也是影响男女性创业意向差异的重要因素。 该研究显示:对于女性个体,成就动机、追求卓越和价值取向对个体创业意向的路径系数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自主性和风险承担对个体创业意向的影响系数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男性被试组内,风险承担和价值取向对个体创业意向的路径系数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追求卓越、自主性和成就动机对个体创业意向的影响系数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另外,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可能影响男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多数女性大学生在择业时仍期待安逸而稳定的职业,而创业这种需要冒险和动荡的行业则更受男性的偏好。

(三)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年级差异

本研究的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创业行为倾向及创业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二学生的创业意向总分、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都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另外,从创业可能性维度看,除大二外,大一年级的创业可能性高于大三、大四学生;从创业行为倾向维度看,除大二外,大三、大四年级的创业行为倾向高于大一年级。由于“创业可能性”是个体对自身短期创业可能性和长期创业可能性的判断,大一学生终于摆脱了高中时繁琐的学业,进入高校的大一学生拥有更多的热情,对周围的新事物(如创业)充满好奇心并跃跃欲试,因此对自身将来的创业行为可能性则是持乐观态度,认为自己创业的可能性较高;但大一学生毕竟对高校的创业环境、政策等了解欠少,因此其创业可能性仍低于大二年级(大二学生在保持一定的创业热情和好奇心的同时,具备了一些创业资源和条件,对高校创业政策等也较熟悉,同时也没有面临就业时的矛盾心态,因此其创业可能性判断较高);而大三大四学生在经历了创业、实习等社会经历后,对创业的困难等比较了解,同时面临着就业、考研等现实问题,由此,他们对创业可能性的认识更深刻,对创业可能性的判断也持更谨慎的态度,而且更多的大学生仍期待通过先就业、考研等方式解决就业而非通过创业,因此其创业可能性判断反而低于大一和大二学生。另外,从创业行为倾向角度看,大三大四的学生其行为倾向之所以高于大一学生,可以解释为:经过大一大二时的创业考虑或准备或创业经验等,大三大四学生在“考虑创业计划”、“正在筹备资金”、“考虑创业的详细流程”、“考虑创业的行业和产品”、“考虑成立创业团队”等 5 个方面的考虑自然高于大一学生;但大三大四学生的“创业行为倾向”为什么低于大二学生,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根据本研究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呈倒U型趋势发展。

(四)其他相关研究结论

另外,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父母职业会影响子女的创业意向,即不同父母职业的大学生其创业意向存在显著差异,且父母为企业主、私营主或个体户的大学生其创业意向显著高于父母就职于行政事业单位或其他行业的大学生。这一研究结论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得到了验证:父母职业类型也是影响子女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的重要因素;企业家群体其父母往往也是企业家或私营企业主。究其原因,父母职业对子女创业意向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子女能更好地利用家庭经济条件和人际资源,这为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家庭商业背景对子女价值观、职业观、生活态度和行为等有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创业意向,如Jon C.Carr的研究选取美国 308 名个体进行网上调查发现,先前的家庭创业经验通过代际模式分别通过创业态度、主观的家庭支持及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而对子女的创业意向产生影响。

本文发表于《心理科学》2009 年第 6 期

[1] 基金项目:2009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课题号SCG9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浙江省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号 09CGYD047YB。

严建雯、叶贤:宁波大学学生发展与服务处、教师教育学院

[2] Jon C.Carr ,Jennifer M.Sequeira, (2007) Prior family business exposure as intergenerational influ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pproach,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60,1090 ~ 1098.

[3] Souitaris, V.&Zerbinati, S.(2007 ), Do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mes rais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effect of learning, inspiration and resources.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2),566 ~ 591.

[4] Guerrero M, Rialp J, Urbano D .(2008 ), The impact of desir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4(1),35 ~ 50. vgCRukxUq2uClVhDaGRMJVAu3UX+S7pF7jQ8OQG17LtK6qhzYap9fHreKSUUWQ4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