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众传媒低俗化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大众传媒在大学生成长成才,尤其是价值观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大众传媒,是指在传播路线上用机器做居间以传达信息的报纸、书籍、杂志、电影、广播、电视、因特网等诸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信息源,除了及时快捷地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协调社会、提供各种文化娱乐服务之外,还时刻发挥着传播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功能。

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

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现实生活中,大众传媒发布法律政策、道德守则等强制性或非强制性规范,为受众提供了各种判断事物的客观标准。在大众传播网络中存在大量“把关人”,其中包括记者、编辑、作家、出版公司编辑、影视制片人等,将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得以宣传。他们提供的具有内在倾向的信息,往往体现了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全方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由于大众传媒肯定社会某些行为的价值意义,而促使大学生对这些行为及其主体进行仿效,并进一步植入深层次的价值观念之中。同时,大众传媒对某些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的社会行动和社会行为的公开性揭露,使大学生取消和反对某种不良现象,纠正某些错误的价值观念,这些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

(二)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具有整合作用

当今世界,大众传媒具有大众化、非目标化、单向性、区域性,信息传播向个人化、目标化、双向性和全球化传播的特点。这种变化,使受众与大众传媒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大众传媒的作用,加深了社会成员对于自己以及社会的认同感以及对于社会价值的遵从,个体与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得到很好的统一,从而达到协调社会的作用。另一方面,受众可从大众传媒中筛选各种信息,甚至还可以自行控制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大众传媒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使大学生认识了社会、认识了自身,也使社会加强了对大学生的了解,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直接、更加频繁、更加广泛。正是通过双向的沟通与交流,大众传媒使大学生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凝聚起来,使处在不同的身份背景、交往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得以整合,促进了大学生个体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整合。

(三)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主体角色的确立具有定位作用

大众传媒利用自己特有的优势,能赋予人物、事件和社会活动以某种社会地位。因此,人们要表现自己,反映自己的需求、愿望、体会、经验和问题,求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都不得不借助于大众传媒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大众传媒成为个人确立某种社会地位的最便捷的桥梁,因而特别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实现某种社会表现的需要。大众传媒能够赋予大学生某种社会地位或角色,而这种角色或社会地位通常是社会所希望的,通过这种角色或社会地位的赋予从而影响他们的价值选择。事实上,这是对大学生行为和价值观念的一种评价过程,这种评价必然会影响大学生价值选择和主体地位的确立。

(四)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目标的实现过程具有评价作用

大学生人生经历浅,价值观处于形成时期,具有不成熟性和可塑性特点,个体理性选择能力和辨别善恶能力较弱,在价值观的选择和取舍,以及价值目标的实现中易入误区。大众传媒通过发布和传递蕴涵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组织和人物类型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准则,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重新评价、选择和认可。通过揭露抨击社会阴暗面来弘扬社会正气,引导人们奋发向上,形成正确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大众传媒起到了对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做出新认识和评价的作用,从而加速了大学生对社会价值目标的认同。

二、大众传媒低俗化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尽管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大众传媒也无法避免商品规律的影响。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商品主义的过度追求,不可避免地导致有些大众传媒产生低俗化的现象。

大众传媒低俗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娱乐化倾向。为争取大众收视率或点击率,力求内容和形式的市民化、平民化,表现出了较强的大众化、通俗化。通过“戏说”,改编历史题材和经典作品,歪曲历史,错误引导。二是庸俗化倾向。有的栏目和节目津津乐道于个人隐私、追星捧星、绯闻猎奇等等,不少广告为求效应不屑使用低俗化语言,木子美的色情生活凭借网络的推波助澜而被送入大众的视野,价值取向不健康,舆论导向不正确。三是媚俗化倾向。影视作品中无病呻吟的太多,过分强调感情戏,或者是畸形恋情、婚外恋等不正常情感。有的传媒宣扬腐朽落后思想的封建文化、宣扬享乐纵欲思想的资产阶级文化、宣扬暴力凶杀内容的低俗文化,在是非取向上脱离了大众的正常情感和伦理道德标准,潜移默化地诱导受众精神衰落、信仰迷失、欲望膨胀,甚至导致社会理想价值的缺失、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背离。

大众传媒低俗化倾向,使传媒承载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难辨,这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一)大众传媒的低俗化使大学生价值判断感性化

德国女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曾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提出传媒提示或强调的即使是少数人或不公正的意见,也会被受众当作“多数意见”来认知,其结果引起“沉默的螺旋”的启动,使人们在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上产生连锁反应,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的舆论的产生。“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媒体并不反映现实,反而在某些方面塑造现实。” 大众传媒低俗化信息的密集传播,使大学生容易把娱乐、消遣、休闲为主要特征的通俗文化当成时尚,价值判断容易失去自我。大众传媒所营造的充满低俗化的虚拟环境,在大学生的意识活动中替代了真实的现实环境本身。有些大众传媒生产的低俗化的文化产品,影响了大学生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使大学生的成功观具有利益驱动性,精神生活具有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物质价值取向。

(二)大众传媒的低俗化使大学生价值选择功利化

大众传媒所宣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一般都超越于现实,这就为喜欢追求时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大众传媒追星捧星,大肆渲染香车美女,这种低俗化倾向客观上引导大学生追求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具有很深的“白领情结”,对于职业选择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在外语、计算机、考研等等考证考级热的背后体现的是当今大学生价值选择的功利化。不少学生把金钱的多少当作自我价值和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

(三)大众传媒的低俗化使大学生价值目标短期化

在大众传媒越来越“快餐化”的影响下,大批的肥皂剧,大批被戏说的名著,大批工业化制作出来的动漫、电子游戏,大量毫无艺术价值却炒出轰动效应的流行音乐和畅销书等等低俗化的文化产品不断产生。虽然这种快餐文化适应了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紧张情况下的现实需求,但是大众传媒传递的人生观、价值观混乱,导致部分大学生追求的目标严重偏离正确的方向。在学习上,表现为不少学生平时不肯努力,考前临时抱佛脚,有的甚至考试作弊;思想上,胸无大志、游戏人生、及时行乐;工作上,眼高手低,不愿去基层单位和艰苦岗位。

(四)大众传媒的低俗化使大学生价值主体自我化

大众传媒制造过分追求个性、崇尚自主的低俗化的时尚,虽然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推进了大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这种主体意识,对于急切想抓住时代提供的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转化为极端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互联网独特的“人机对话”的交流方式,使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呈现出分散化和自我化,表现在思想和行为上不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崇尚自我,唯我独尊,我行我素。《超人》和《蜘蛛侠》等影视作品在大学生中的流行,实际上印证了大学生个人英雄主义的自我化价值倾向。

(五)大众传媒的低俗化使大学生价值观念非意识形态化

互联网的发展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步。但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生活价值观在互联网上的冲突时刻没有停止过。西方发达国家总是利用对互联网信息的垄断和倾销,潜移默化地渗透着他们的意识形态。“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并未分散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注意力。恰恰相反,它夸大了政治的巨大影响力。” 大学生容易在西方兜售的信息中失去免疫力和识别力,对于我国固有的群体与社会价值观念、政治信仰、道德观念等渐趋淡薄,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往往缺乏政治意识和政治敏感性。

三、克服大众传媒低俗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思考

克服大众传媒低俗化现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需要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笔者以为,我们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要加强对大众媒体的管理与监督

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传媒及其从业者将媒体承载的使命和责任抛至脑后,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污染。大众传媒具有传播新闻信息、形成与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功能,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大众媒体在行使监视社会环境的职能时,其本身活动也必须受到社会的控制和监督。这就需要国家在政策、法规上作出管理和规范,社会公众在舆论上给予监督。对于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低俗化倾向要坚决的制止,在制度上保证大众传媒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我国的大众传媒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各个相对独立的传播机构及其媒体组成的,它必须要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提供一系列具有导向意义的社会公共价值观念,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由于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思想觉悟和识别能力、抵抗能力都较低的大学生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所以,大众传媒要利用覆盖面广、信息量多、感染力和时效性强的优势,坚持真善美,反对假丑恶,积极营造舆论氛围,使大学生价值取向融入主流文化和主导价值观之中。只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大众传媒才能真正成为传播社会共同价值观最重要、最高效的载体。

(三)要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沉默的螺旋”理论告诉我们,媒体从业人员制造、传播什么样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媒体的价值导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媒体从业者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首先,要强化其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自身做起,杜绝有害、虚假、黄色信息的传播,向大众提供真实、快速、全面、准确的信息。其次,媒体从业者要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第三,媒体从业人员要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本着对事实负责、对群众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讲求客观真实,自觉强化责任意识。

(四)要充分挥发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

校园广播、报纸、电视、网站和学生刊物等是大学生喜爱的传播媒体。校园媒体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具有活跃的组织,活跃的思维,活跃的氛围,在学生中存在,并在学生中发展。由于校园媒体发挥着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亲近感,营造一个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媒体育人氛围,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了基础。同时,校园媒体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吸引力、感染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使校园媒体与广大学生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发挥潜移默化的价值导向作用。

(五)要加强大学生的实践环节

一个人社会化程度越高,就越能正确认识时代和社会的使命,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个体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事实证明,多年的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增强劳动观念、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通过投身现实生活和改革大潮,了解社会与国情,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角色期待,促使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现实,从而认识自我,在追求自身价值过程中,确立符合社会共同利益的价值观。

本文发表于《江苏高教》2006 年第 3 期 uh2OZ0aS5h4chrbymi1F9PYC8EpqdEa0i5Y/OVtPeDwCJGwjIXwCoBYIYkjAMyf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