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洋货进口对中国传统消费模式产生的影响

一、洋货进入广州、上海、北京等地

早在1842前洋货已经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出现,进入了一些居民的消费结构中。雍正年间尚为皇子的乾隆就曾做诗歌颂进口玻璃:“西洋奇货无不有,玻璃皎洁修且厚。小院轩窗面面开,细细风棂突纱牖。内外洞达称我心,虚明映物随所受。风霾日射浑不觉,几筵朗澈无尘垢。溪畔高枝宿鸟飞,门前小径行人走。秋添潇洒看阶菊,春回消息凭庭柳。一径入望尽分明,万家为呈妍与丑。依稀对镜延清赏,裁诗可以铭座右”。 乾隆皇帝对洋货非常喜爱,曾下令:“买办洋钟表、西洋金珠、奇异陈设或新式器物……皆不可惜费。” 洋货不仅在皇家生活中出现,且像钟表、人参、毛呢、羽纱等洋货在上层人物的生活中也已广泛出现。查抄和珅家产中就有大小自鸣钟38座、洋表100余个 。1794年,行商石中和破产时,其中查抄的财产中,钟表、望远镜就价值222,650两,占到总资产的15% 。在上海开埠通商前,一些杂货店里已有洋货出现,如一位1832年来上海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职员黎逊对城内商店的调查:“那时上海城内的店铺都很小,陈列着不少货品,其中也有西洋货。” 道光十八年(1838)狄听在奏折中也提到:“上海县地方,滨临海口,向有闽粤奸商,雇架洋船,就广东口外夷船(即伶仃洋面鸦片走私趸船),贩卖呢羽杂货并鸦片烟土,由沿海运至上海县入口,转贩苏州省城并太仓、通州各路,而大分则归苏州,由苏州分销全省及临近之安徽、山东、浙江等处地方”。 这表明1842年前已经有不少洋货经由海道输入江浙等地。当时由于江南购买洋货的人数增加,已经引起敏感人士的担忧,如江苏上元县管同(1780~1831)曾痛论洋货之害:“凡洋货之至于中国者,皆所谓奇巧而无用者也。而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蹙而从时尚。……今中国之人,弃其土宜,不以为贵,而靡靡然争求洋货。” 不过整体上看,当时进口洋货量小,价高,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只能“望洋兴叹”,能够消费起洋货的只能是少数人,如有人云:“表可占时英吉利,炮能制胜佛朗机。奇珍异物知多少,不是中华日用资。”

二、已经在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崇洋消费现象

当时进口洋货不仅品种少且售价高,由于其新颖、奇巧已引起部分居民对洋货的好奇和羡慕。如钟表在明万历年间始传入中国,到乾嘉时人已经成为有钱居民家中摆设之一,时人钱泳称:“自鸣钟表皆出自西洋,今士大夫家皆用之。” 嘉庆年间,“纱袍颜色米汤娇,褂西洋毡胜紫貂” ,已成京师时尚。19世纪20年代广州以佩戴挂表为时髦,1825年来中国经商的美国人亨利在广东看到:“中国人不是在口袋里藏一个挂表,而是在衣服外边,绣花的丝质腰带上,挂两个表,表面朝着外边露出来。” 上述例子说明洋货已经成为某些人炫耀性消费的工具,1829年福建监察御史章沅在《请禁外商以违例货物私易官银出洋折》中谈到:“夷商每岁必务为新奇可喜之物,借相炫惑,如多宝筒、自鸣雀、风枪、乐琴,不可枚举”,“一入内地,纨绔子弟争相购致”。 著名行商首领伍崇耀在家业昌盛时期,富甲天下,其子弟到处炫耀财富。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描绘伍家子弟崇洋斗富的场景,称伍家某子弟曾到香港定购洋毛呢,店主因为货已经被他人预定,所剩数量十分有限,便故意抬高数倍价格。伍家子弟知其用意,“故倍取之,不以值为嫌,遂空其肆中所有。” 这位富家子弟为求洋物一掷千金。

三、鸦片的输入使消费模式畸形化发展

鸦片作为商品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作为药品,一是作为奢侈品即毒品。清朝初期鸦片是作为药材输入中国,量很小。18世纪初输入到中国的鸦片尚不足200箱,到18世纪中期就达到了1000余箱 。1773年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确定以鸦片侵华政策后,运入中国的鸦片数量猛增,促进了中国居民吸食鸦片的方式和工具的改进,中国鸦片消费市场逐步形成。这种畸形的消费方式给中国人带来深重的灾难,不仅严重摧残了中国居民的身体,毒害了中国居民的精神,而且走私鸦片贸易的发展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hJzFNGbN3uh8MxxC0aY2QhyBbwgNvAKO2Xx31+IV404CYVeSmPm+Dhzy01NUQ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