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新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解读与思考 [1]

行为规范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1989 年底,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遵照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制定并颁布了《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多年来,各高校按照《准则》的要求教育管理大学生,在保持高校稳定,形成良好学风,促进学生成才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青年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各校也都遇到了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实施细则的制定和运作难度较大,有些要求难以考评;有一些内容没有和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加以区别,较少考虑大学生独有的特点,偏重于日常饮食起居,礼貌文明和纪律作风等表层问题,难以激发当代大学生对《准则》的学习和践行欲望。此次对《准则》的重新修订,突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准则》应具有的教育、引导和规范的功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与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道德准则,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内容和实践上的新突破。

一、突出主题,更新观念,表现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秉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新《准则》在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和时代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积极更新思想观念,体现了中央 16 号文件精神,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内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加强了政治导向功能,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核心主题,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对大学生在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行为要求。将理想信念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突出其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和奋斗方向的重要作用,弥补了原《准则》仅限于对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要求的不足。

第二,牢牢把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项基本内容,充分体现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思想道德建设是基础,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目标的“四位一体”的教育思想。强调把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大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内容。不只关注大学生掌握某领域的专门知识,而且要重视如何做人;不只关注学分成绩,而且要重视品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新《准则》着眼于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从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对大学生的成长提出了原则性的基本要求。

第三,注重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层面提出要求,既不是具体的行为规范,更不是学校具体的管理规定。原《准则》存在与《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具体管理规定边界不清的状况。新《准则》取消了大量关于“按时熄灯就寝,不在禁烟区吸烟”等具体规定,代之以如何处理好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层面的关系等内容。

二、贴近实际,明确要求,表现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达到新水平

新《准则》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作为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内容目标上努力体现时代感和针对性,尽量接近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和接受规律,表现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新认识。

首先,新《准则》紧紧抓住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联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确定教育引导的重点内容。需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和驱动力。新《准则》对现实的关注和对大学生个性的表达,就是对大学生成长需要的认同和体现,提高大学生自觉学习,主动践行的积极性。大量事实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据 2004 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显示,74.3%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分别有 78.2%和67.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71%的教师认为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因素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例如有的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社会责任感缺乏,对公共事务、社会公益关心不够;有的诚信意识淡薄,考试(学术)作弊屡禁不止;有的过度强调个性张扬,漠视集体、团结协作观念较差;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有的心理素质欠佳,自我调适能力不强等。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突出弱点,新《准则》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在学习方面提出“励志成才”、“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珍惜时间,学业有成”;在道德品质方面提出“履约践诺,知行统一”、“遵守学术道德”;在个人修养和心理健康方面提出“自尊自爱,自省自律”、“豁达宽容,健康向上”、“磨砺意志,不怕挫折”等。同时对大学生提出不同于中学生的递进性要求。如取消了原《准则》中诸如“不浪费水、电、粮食”、“讲究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等要求,代之以“珍惜他人和社会劳动成果”、“仪表整洁”、“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等。

其次,新《准则》紧扣时代主题,充分反映了新时期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如新《准则》根据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提出“培养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甘愿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文明使用互联网”、“热爱生活,关爱自然”、“自觉抵制黄、赌、毒”等。新《准则》也保留了原《准则》中合理的内容,比如爱国守法、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等。这些内容将优良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既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教育,又促使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深入人心。

三、借鉴经验,强调主体,表现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总结具有新发展

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有效的教育引导建立在对目标的合理定位、对规律的主动遵循和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尊重和认同上。新《准则》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借鉴成功经验,突出教育主体的重要作用,表现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总结具有新的发展。

新《准则》总结吸收了成功的教育实践经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的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时代性。作为以青年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符合青年素质教育的一般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讲,有关青年教育的一切优秀成果都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宝贵经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21 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该组织将全面发展的人解释为会“认知”、会“做事”、会“共同生活”和会“生存”的人。这些教育理念在新《准则》的内容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新《准则》突出体现了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主意识、独立性、自主性和选择性强。对外界强加给他们的教育往往不愿接受,希望通过讨论和实践来认识和接受教育内容。比如北京科技大学在开展“诚信与成才”主题教育活动中,广泛开展“诚信离我们到底有多远?”的大讨论,同学们通过漫画展、Flash大赛、诚信短信征集、班级诚信论坛等活动,结合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真实感受,深刻认识诚实守信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之后,学生党员带头编写大学生“诚信与成才”教育方案,管理学院的同学们讨论制定了《学生诚信守则》,并主动要求签订“诚实守信承诺书”,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只有使受教育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成自己内在的强烈需求,才能自觉、自愿、自主地实践教育内容。新《准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修订期间,组织大学生研讨并广泛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同时,取消了原《准则》中“不得”、“要”等外在的要求性表述。按照年轻人的特点,减少条目,精炼文字,朗读上口,便于记忆。

新《准则》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大学生的言论和行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何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大学生必读、熟知并认真践行,是今后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各高校应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把学生对新《准则》的了解和践行程度纳入教学评估的内容。

[1] 陈曦: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何进: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
本文发表于《中国高等教育》2005 年第 8 期。 tLaEYPthCSgHdJ8BOEqQdgGz9Q35oxCajLikUE+HUSV304rEP1E5UcyeIwVxen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