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一)

裴显生

近二十年来,我们正在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电脑文化时代。知识、信息、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空前增强,由印刷媒体走向电子媒体,电脑走进办公室、教室和千家万户,全球网络的出现……这一切,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在文章写作领域,人们的写作观念、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生活和网络事业的迅速发展,向写作学界提出了一系列需要从理论上回答的问题。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写作学科建设产生质的飞跃的新机遇。

面对着新的变革,写作学界有志之士没有回避矛盾,而是迎难而上,作出新的探索,出版了一批有价值的论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东北师大金振邦教授的《电脑写作:方法与技巧》。这部著作对“电脑写作”这一新概念作出了比较准确的界定,指出电脑写作行为的“非线性”、“网络性”、“自主性”三个重要特征,初步构建了电脑写作学的理论框架,设计了电脑写作课教学操作的演示与训练体系,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大学写作课的教材建设上,也出现了新的形态。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05年推出“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共九种),不仅有先进的写作理论知识内容,而且设计出“纸质图书+导学光盘+学习卡+学科网站”的新形态教材建构模式,体现出为教学活动全程服务的理念。在引进电脑网络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写作信息库等诸多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近几年,我国社会和网络事业突飞猛进。电脑写作也已深化为交互式文本写作和超文本写作。我们不能停留在分析电脑写作与传统写作的区别和掌握操作技巧上,必须与时俱进,正视交互式文本写作和超文本写作的出现和繁荣,对这一写作方式的重大变革,作出深入的考察与理论思考。在这个时候,浙江传媒学院的何坦野先生写出了新著《超文本写作论》。承他信任,将书稿的软盘寄给我,要我看过后说点意见。说心里话,我自己对这一领域并未作过深入的探讨,只懂得一点皮毛。看到书名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去看文稿,从中学习到许多新的东西。就我的目光所及,这本书应该是我国有关论述超文本写作的第一部专著,开拓了写作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应引起写作界的高度重视。

何坦野先生从文本的视角来研究写作,是很有道理的。科技的发展引领文本的改革,进而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写作方式,必须给以理论上的表现。应该看到,超文本写作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上发展而来的,在当今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成为中国与世界一种普遍性写作现象和新型文本形式。研究超文本写作,自然要以“文本”为基石进行探析,但并不排斥“人本”,因为“文本”是人用机器(电脑)来写作并使用、传播的。唯其如此,它本身又与众多学科——社会学、心理学、思维科学、写作学、传播学、文本学等交叉,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才能取得进展。何坦野先生敢于碰硬、闯关,率先在“超文本写作”这块处女地上辛勤耕耘,终于取得了令人赞许的成就。在这部新著中,他“以考察文本的历史脉络为线索,以剖析交互式写作为契机,系统而较全面地对超文本写作的本体、协议、现象、性质、批评、监管、控制、思维模式与写作方法等作深入的厘析和考察”,初步建构起“超文本写作学”的理论框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通读全书,我感到这本新著在写作理论的阐述上,不仅有新意,而且有深度。何坦野先生有较深的哲学造诣,善于理论思考。研讨超文本写作,没有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而是透过现象探求本质,进行系统的形而上的追问。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也有很多理论阐述上的“亮点”。如何超文本写作在写作方式重大变革上的人类理性思考;对超文本写作形态的社会剖析;对超文本写作方法、阅读方式、审美取向的阐析……都有自己独到的见地。读这本书,不能“走马观花”,要静下心来,边阅读、边思考,领会其深意,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现在,这本新著交付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在向何坦野先生表示热烈祝贺的同时,也衷心希望他能坚守写作学阵地,继续在新开垦的处女地上耕耘,使自己的理论更为严密、完善,有更多的新著问世。同时,我也希望写作学界有更多的中、青年学者投身到这个新的研究领域中,同心协力,推进写作学科的变革,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21世界写作学之花,结出累累硕果。我虽年迈,仍愿和同志们一起,努力学习新知,与时俱进,作出力所能及的新奉献。

写此短文,与作者和学界同仁共勉,权当序言。

写于秦淮河畔寓所 x3Z8V0gQlBi4CFLaiehP872oz8DAkDhO/DfTt4lIHFS8WQGGr2g6k0+2yX7mqYN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