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这是党内法规性文件对党校的性质、地位、作用的准确定位。既然党校有这么重要,那就必须把它办好。国民教育提倡要把某某学校办成世界名校或国内名校,那我们党校,无论从它的性质、地位或作用来看,或从它的资源优势、时代要求和自身建设来看,都必须把它办成组织放心、学员向往、人民满意的一流名校。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流名校一般具有以下几大特征:准确的自身定位,稳定的培养模式,扎实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校园文化,适用的教学设施,浓厚的科研氛围,科学的质保体系。中央党校和部分省级党校已经具备这些特征,可以说已经成为名校。
这里,笔者结合名校的典型特征,围绕“把党校办成一流名校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思路”,谈几点认识,与党校人共同思考。
党校担负着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只有不辱使命,办成一流名校,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流人才,才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一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我们党是靠理论起家的。今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是党建工作的龙头,是各级党校传播党的先进理论的核心内容和中心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地方各级领导担负着领导各项改革和发展事业的重任,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到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关系到我党的兴衰和成败。党校作为理论武装的主阵地,抓好干部教育是本分,抓不好干部教育是失职。只有不断提高各级党校的办学水平,努力把它办成名校,才能真正做到让干部明方向、长本事、促发展。
二是现实的严峻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党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比如,现在可以说是国强了,民富了,但调查下来,人们的幸福指数并不高,人们对社会的满意度也不理想,为什么呢?是意识形态出了问题,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这些问题急需我们来研究和解决。还有,在具体培训当中,如何培养干部的健康心态?如何搞好干部的心理调适?如何发挥团队精神?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三是干部的殷切希望。当前,各级党校面临的任务日益繁重,各级干部都希望各级党校能够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课题研究、加强专题调研,积极向党组织反映情况、提供建议、当好参谋,在提高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在工学矛盾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学员派出单位希望党校教育更加务实、管用,干部学习的时间短、见效快,对工作有帮助、有促进。
四是党校的自身要求。各级党校目前的培训都是一种行政性、垄断性的计划调训,这种局面不可能持久。因为《干部教育培训条例》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任务”。事实上,我国现在的干部教育已经呈现出了竞争态势。当前,各类培训机构不断增多,竞争日趋激烈,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院校以及各种社会培训机构都有很大的发展。有些干部选择到高校、到境外去学习,说明党校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应当看到,干部选学、培训经费和项目跟着干部走的机制将逐步推开,党校教育面临很大压力和挑战,把党校办成一流名校任重而道远。实践证明,党校没作为就没地位、没名气就没人气,只有创新思路、做出成绩,才能发展壮大、凝聚人气。
把党校办成名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党校一家的事,需要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共同努力。当然,我们还是具备很多有利条件的,只要坚定信心,不懈努力,把这些条件利用好,我们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一是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我们党成立之初就开始探索创办党校,1923 年创建安源党校,1925 年创办北方区委党校,1926 年开始筹建中央党校,1933 年在江西瑞金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也就是中央党校的前身。在近 90 年的历程中党校工作不断加强,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比如,把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教学方法,把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培训作为基本要求等。革命战争年代,党校在窑洞中加强理想信仰、革命意志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骑马挎枪的革命者。建国以后,党校引导干部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学理论、学文化,培养了一大批热情高、肯奉献的建设者。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校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就了一大批思想解放、敢闯敢干的改革先锋。这些优良传统,为党校办成名校打下了重要基础。
二是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党校是培养执政骨干的学校,其政治影响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党校领导由党委领导兼任。有利于从政治上把方向、管大事。二是党校学员是干部。他们不是普通高校的学生,而是担负着重要管理职责的各级干部。三是党校研究的是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党校教师和学员研究的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党的理论创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这种较高的政治地位和广泛的政治影响,是一般高等院校所不具有的,也是我们把党校办成名校的政治优势。
三是具有独特的教学资源。党校虽然在硬件资源上相对不足,但却有独特的办学资源。一是政策资源。主要指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加强和改善党校工作的有关政策、文件。《党校工作条例》和《干部培训条例》是指导新时期党校工作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必须认真研究并贯彻落实。二是领导资源,校长是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组织部又是业务主管部门,这是高等院校所没有的资源。三是培训资源。即党校具有固定的培训对象。强大的各级干部队伍是我们党校特有的培训资源。而高等院校的生源是不稳定的,主要受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人才市场和就业的影响。
四是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各级党校在几十年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在培训理念上,积极与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引进拓展培训等现代培训理论和方法,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培训的渠道也逐步拓宽。在科研探索上,开展领导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工作规律研究,以理论建设带动业务建设,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在工作机制上,形成校长论坛、党校工作研究会、教学研讨会、学员论坛三位一体的工作新载体。校长论坛,为党校领导的高层交流、高位推动搭建了平台,教学研讨会为教学管理人员交流经验、研究规律创造了条件,学员论坛为学员研究问题、相互交流提供了舞台。这些宝贵经验,为把党校办成名校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党校能否成为名校,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这样四条:首先是在坚持“党校姓党”原则上,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是最好的;其次是能不能做到遵循干部教育规律,勇于改革创新;三是能不能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真正培养造就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能干事、会干事、不惹事的各级领导人才;四是能不能引导学员认真参谋资政,廉洁为公,服务为民。要达到这四项标准,把党校办成名校,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特色立校。虽然在办学条件上党校难以与一般大学相比,但要突出自身的优势,始终成为传播党的先进理论的坚强堡垒。首先,要突出党校姓党的特色,充分发挥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作用、理论武装的阵地作用、理论创新的生力军作用、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廉政建设的净化器作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推动作用,使党校充满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的浓厚氛围,让干部喜欢上党校、愿意上党校、盼望上党校。其次,要突出党的执政特色。就是要围绕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帮助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培育执政作风。要学会“把脉”,把准时代脉搏、中央精神和群众需求;学会“诊断”,找对社会发展中问题的症结所在;学会“开方”,用好政策、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执政实效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第三,要突出各自特色。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是不同的,所以在课程设置、课题研究和学员管理方面是不同的,要根据自身情况,办出自己的特色、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坚持质量兴校。党校要加强师资、课程、学员方面的工作,形成一流的教学组织水平,始终成为培养优秀领导干部的摇篮。
一是建设一流师资。应该放开视野看师资,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全国党校是一家”的优势,在主体课程教学中可以依靠中央党校、省市(区)的优质师资,选聘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充实专兼职师资库。
二是研发一流课程。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上形成自己的精品课程,在提高干部能力上形成系列培训课程,在党性锻炼上形成针对性更强、感染力更大的课程。
三是培养一流学员。党校培养了大批领导人才,在各自岗位上为改革发展做出了贡献。党校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把学员培养成党性更强、素质更高的优秀人才,想干事、能干成事的骨干,勇于创新、建功立业的开拓型干部。
(三)坚持改革强校。党校是干部教育的主渠道,要保持改革创新的活力,努力走在干部教育的前列,始终成为干部教育的榜样力量。
一是创新培训格局。贯彻落实党委重大决策部署,根据组织需求和干部培训需求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是党校教育的改革方向。实践证明,不围绕党和国家大局,不切入党的中心工作,只埋头干活,不抬头看路,很难有所作为。
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讲授式教学,深化研究式教学,推广案例式教学,创新体验式教学,不断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三是创新管理方式。各级党校要逐步引入ISO9000 标准,建立党校质量管理体系,中央党校早在 2006 年就引入了ISO9000 标准,且在 2008 年 12 月份就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认证,这在全国党校系统还是首家。引进这种管理方式,不是搞概念游戏,做给别人看、搞花架子,最终目标是让党校管理上水平、上层次,向世界名校看齐。
(四)坚持品牌建校。党校有学员工作经验丰富、政策水平高、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各级党校要努力把自己办成参谋资政的智库,打造自身的品牌。
一要深化“两个规律”研究。通过校长论坛、教学研讨会、学员论坛等方式,开展领导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工作规律的研究,为促进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全面健康成长服务。
二要继续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围绕党委战略任务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三要继续加强党建工作研究。围绕党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继续开展专题研究,深入思考党建工作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和形式,增强工作实效。
四要开展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专题研究。办好内部刊物,把学员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点问题,特别是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展示出来,发挥好参谋和助手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把各级党校办成一流名校。当然,如何把党校办成一流名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相信通过党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党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会大大提高,真正成为培养造就治国理政、造福为民的精英人才的摇篮。
(本文获第九届年会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