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在教师网络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运用、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学习和提高网络教学技能,把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教学相结合,需要合理选用教学方法。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把实践教学看做是理论教学内容的延伸;制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标准,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设计、组织、考核等主要环节的考核和监管;建立一套实践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注意课堂实践教学与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的结合。在教学效果的评判方面,除了要建立对课堂教学效果作出评价的学绩测验体系和教学评判体系之外,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力量建立对课外学生日常生活言行进行评判的综合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是高校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者应积极努力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本人所担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体会,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在教师网络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运用、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根本改善。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 目前,利用电脑和手机上网在大学生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他们乐于在博客、网络论坛、网上社区等空间进行交流。但是,目前这些网络技能尚未被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掌握和使用,这样教师就丧失了许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学习和提高网络教学技能,把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教学相结合。
把文字、图片、视频等融为一体的新媒体,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如何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进行新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认真筛选网络上的信息,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二是利用新媒体,在课前和课后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及时补充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三是积极主动地在网上开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工作阵地,制作自己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页和网站。“建立的网站要以鲜明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为立场,代表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 四是建设网络论坛、网上社区,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设网络思想论坛、 BBS,为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既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又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
“纵观中外现代教学的改革与实验,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的参与。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参与机会,培养了学生自觉参与意识、主动探究精神及合作交流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尤为重要。” 近年来,为了重视学生主体的参与,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并运用了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但在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运用一些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学生只是形式上的课堂主体,而本质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如案例式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给出一个现成的案例,让学生来分析。在讨论式、研讨式、辩论式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教师规定一个内容,让学生个人或分组来探讨这个问题。这在一定意义上学生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设定的问题来学习,而没有自己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如果出现教师设定的问题大多数学生感到过难或过易、或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等情况,学生就不会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主体性就不会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无疑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另外的一种情况,就是有的教师给予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放任讨论,而没有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导,表面上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实际上很难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的选用虽然是由教师决定的,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与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出发点,从学生的思想特点、知识结构和对知识的需求出发,合理选用学生喜欢、愿意接受、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如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主客体互动教学法采用的具体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提问式、作业式、讨论式、辩论式等等。”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为大多数学生喜欢和认可。同时,在选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时,尽可能在教学设计环节考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成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以增强教学效果。
近年来,高校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如何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探讨运用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依然是摆在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者面前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组织学生专题讨论、辩论、演讲、案例分析、观看与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料、学生模拟教学等形式。但在现实的具体教学中,这些实践教学形式并没有全部得到很好的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教师为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们看到的课堂实践教学更多的是教师围绕理论热点、社会焦点问题和学生思想困惑问题等设计和组织课堂实践教学的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相比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一是很多高校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学生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属不同的管理系列,他们各自为政,没有统一协调,花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没有收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二是实践活动受时间、场地、经费、安全及师生比例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实践教学活动本身缺乏统一的实施规范和评价标准,导致有的高校放弃或减弱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的教师单纯地为组织活动而组织活动,大学生在参加活动时缺少“知”的提升,教学效果甚微。
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必须把实践教学看做是理论教学内容的延伸,形成四门主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相互配合与相互衔接,在教学计划中作出明确合理的学时和学分规定,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并合理计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教学的工作量,激励教师投入社会实践教学。其次,要制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标准,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设计、组织、考核等主要环节的考核和监管。再次,要建立一套实践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教师、管理者三方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修正相应的规章制度,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最后,要注意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结合。比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取课堂观看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片与就近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一些社会焦点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则可以采取课堂上讨论与课堂外调查、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判,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基本上已打造了比较科学和完备的学绩测验体系和教学评判体系。如我校现行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根据学生成绩、学生网上评课、学生信息员反馈、教学督导团随堂听课、领导、同行听课评课等措施来进行。这种评价体系无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教的水平和学生学的效果。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学生优秀的考试成绩和教师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它应包含以下内容:“完整准确地把握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历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势政策;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完善法制、道德观念;认真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掌握分析、判断、归纳能力以及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综合反映教学效果的好坏。而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培养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学生课后的日常生活言行中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来。因此,教学效果的评判,除了要建立对课堂教学效果作出评价的学绩测验体系和教学评判体系之外,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力量建立对课外学生日常生活言行进行评判的综合评价体系。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判,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对学生的考试考查成绩之外,还应该综合团委、学生处、社团、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甚至是普通学生,通过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表现、校内外的道德表现等诸多方面按比例打分,最后汇总成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