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加强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

文章针对当前社会关于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学校德育教育的缺位以及个人素质多个方面。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重要性,从社会、学校及家庭个人等各个方面提出建议,协同努力、配合育人。学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观念;以道德知识教育为基础,强化学生的道德实践,努力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提高个人魅力,社会舆论正确引导等,使高校的大学生真正做到德才兼备。

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从层次划分的角度说,德育即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的教育,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从德育任务的角度说,德育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养成正确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大学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按理说,经过大学阶段的教育后,培养出的应该是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大学生的问题一直层出不穷,从早些年的“马加爵事件”到现在的“药家鑫事件”,无一不引起社会的轰动,道德的缺失在大学生的身上表露无遗:对道德认同感降低,对道德的贬低,藐视道德标准。为了考个高分,为了评奖学金,助学金,考试作弊现象层出不穷;拖欠学费,个别大学生推崇及时行乐,攀比成风,把学费当做一切消费的资本;伪造贫困证明,骗取国家助学贷款,供其吃喝玩乐,而使真正的贫困大学生得不到有效的资助;择业过程中,大学生不履行就业协议或合同规定的义务的行为时有发生;“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等非道德行为已渐渐被青年人默许,反而让座的行为却被视为另类表现。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沉迷玩乐;极度自私。在这个尊师重教的年代大学生道德的缺失,怎能不令人痛心疾首。

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既有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方面的原因。

1.从深层次上来说,道德的缺失是因为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正处于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社会整体的核心价值观存在着模糊性,一些长期以来约定成俗的道德准则被现实所打破,而新的道德准则并没有确立起来。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大学生追求的都是以后工作了的年薪是多少,却不在意自己现在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再有,校园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沟通以及学习的环境已经发生改变了。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无限的信息,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但是他们无法真正地做到分辨这信息,在收到那些糟粕信息时,他们去理解以及接受,那么在他们的行为中也表现出他们道德上的问题。

2.学校教育的缺位。长期以来,由于受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推行应试教育,学习好几乎掩盖了一切。学校只注重提高升学率,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塑造和培养,使学生真正接受思想教育的水平在不断下降。到了大学所开设的德育课程并不能够真正起到作用。比如我们所开设的有关德育教育的课程往往是只注重形式,一般老师讲课就是照本宣科,所讲内容并不能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德育在实践中往往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一直局限在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方面,把德育简单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这样就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在教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在评价方式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这些使学生无法找到道德理想和现象的结合点,无法产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共鸣,也就无法认同、接受。

3.个人基本素养降低是造成道德缺失的主观原因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仍然是主流,只不过是少数学生的道德败坏行为影响了校风、学风,从而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近年来的高校扩招,让许多人圆了大学梦,但是招进来的学生只凭分数,道德水平却参差不齐,甚至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存在缺陷。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者。因此,了解和掌握新世纪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是必需的;而要做好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工作,也需要社会及家庭、个人等各方面的力量协同努力。

1.加强学校的教育方式的转变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给予引导,而不是事到临头的“令行禁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培育,教师不仅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我们在煞费苦心地培养一个人才的时候,我们却忘了先把他培养成一个人。这或许才符合科学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德育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才能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最大限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把自己塑造成具有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从而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德育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辅,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所谓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通过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自觉克服不良思想和行为,并主动接受和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形式。 在德育活动中,受教育者是认识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他们接受教育的过程,既是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思想认识的过程,也是通过解决思想问题进行自我教育过程,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从外界获取知识、接受教育,而受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深刻认识。作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我评价,实现由“被动教育”到“主动教育”的转变,还要教会其自我教育的方法,如内省法、慎独法、自我分析法等,以便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实现德育的目标。此外,也需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是实现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任何一个教师,无论教授哪一门专业课程,都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传达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从而影响和感染学生。德育教学作为一种道德价值观念的传递,往往受传递者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要注意培养教师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使他们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真正在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做事、做人的态度

2.重塑学校环境,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场所,有责任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第一,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强烈的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校园内应安放专门的报刊栏,用于报道校园内的好人好事。第二,高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文体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聘请党政官员、专家学者开展时事讲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要多途径地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校园的显性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他们对时势的洞察力和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力。第三,要积极开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努力构建一个以心理健康素质课程教育为主渠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3.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诚信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一项主要品德,也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诚信观念的确立关键在于自律,但必须有刚性措施,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建立具有强制力的约束才是最重要的。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在诚信档案中,详细记录大学生的在校的个人品德、归还助学贷款、履行就业协议等诚信和不诚信的轨迹,并将诚信档案存入人事档案,作为将来继续深造、就业的重要依据,教育部还要组织建立电子信用档案查询系统,供就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等部门查询。

4.加强大学生自我修养

大学生本人也应该从个人来提高自我修养。除了课堂以外的知识,尽量主动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史学、经济、文学、艺术等;参加校内各种社团活动,经过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不断提升个人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5.媒体的正确引导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媒体作为一个宣传的机构要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要注意对所宣传的事件的后果负责。在报道大学生道德失范事件的时候,要积极的引导社会舆论,并希望这种引导不是居高临下的指责和非议,而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hFFobVAw+mSqW2fNNzaM/pwpjbVVVV1S0lsEg6ELwkD7Ia6f0rSAaR+PETP+4r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