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着力在“真信”上下工夫 [1]
——清华大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作为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信”、“真用”、“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难在“进学生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基础,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则是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05 方案”)实施 6 年来,我们着力在“真信”、“真用”、“入脑”“入心”上下工夫,采取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和实效性。

一、实施研究型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吸引力

在学生当中,蕴涵着巨大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潜力。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这种潜力发挥出来,如何使国家、社会的需求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求,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同样,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想使自己的课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优秀课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从“要我教”到“我要教”的转变。

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式对学生有启发,也可以讲得很生动,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实际上处于一种“被学习”状态。老师照着教材讲,照着讲稿讲,或者“原理加例子”地讲,这些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实际上处于“被教学”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由“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讲授与提问、讨论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使沉闷的课堂由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变得活跃和热烈起来。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两位学生自己制作了专题课件,他们悲痛激愤的解说和一幅幅图片的演示,引发了同学们对历史、对民族、对自身的反省和思考,演示进行了 30 分钟,同学们也站了 30 分钟,回应他们讲解的是现场一百多位同学的热烈掌声。

二、强化“网络学堂”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网络学堂”已经成为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之间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首先,利用“网络学堂”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每讲一个专题前都首先在“网络学堂”上发布一两个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展开初步讨论。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考甚至困惑走进课堂。学生的听课也就由“被动”变成“主动”。待教师讲完一个专题、学生对该问题有了一定认识后,随即在“网络学堂”上再发布一两个分析、探索性较强的题目,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广泛的探讨。其次,利用“网络学堂”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任课教师对“学生头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最着力在“真信”上下工夫——清华大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艾四林后,利用“网络学堂”补充课堂讲授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课内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课上课下联动、课内课外互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是目前清华大学正在探索的教学方式。今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利用建党 90 周年、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机,组织美术学院的两百多名本科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进行艺术创作。两百多名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跑图书馆,查阅资料,认真研读、思考,共创作出两百余件雕塑、绘画、书法、剪纸、陶瓷、染织、装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艺术作品。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黄兴》、《革命女侠秋瑾》、《南湖“红船”》等,一幅幅作品从不同的视角,用艺术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当代青年学生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

一位同学在解释为什么要创作秋瑾塑像时说:“过去认为革命者都是吃不饱饭才想革命,尤其侠女秋瑾在印象中以为就是这样的典型,读了她的事迹才知道,她的家庭其实很殷实,并且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教养和学养,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甚至超过普通女性,但正是为了让大多数女性都能够受教育能够过上美好生活,她才在追求革命中选择了死,所以我为她雕了一尊唯美主义的雕像”。有的同学在完成创作后说:“此次研究创作的是我一生中第一件作品,虽然从学术和艺术上说,以后的研究创作肯定要超过现在,但这一次创作留下的印象将终生难忘。”

四、“两个课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两个课堂”相结合,也就是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这是一种三段式的模式。首先是课前深入社会大课堂开展社会调研。教师在开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在家乡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开学第一周,我们的老师会收到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近三千份的调研报告,从这些有血有肉的感受之中,既可以看到他们对改革开放的实践有相当程度的认同,也可以看出他们在理论上还有相当多的困惑。第二阶段就是在学生课前调查的基础上,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并围绕理论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由于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是带着问题去学习的,对课程有极浓厚的兴趣。第三阶段,再回到社会大课堂。课程结束时,正值暑假来临,与学校团委开展的主题实践相结合,学生回到社会大课堂,通过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思考,升华理论认识。最后,学生写出了一篇篇充满激情、发自肺腑的总结报告,只有这个时候理论知识才真正不但入耳,而且入脑,入心。

经过努力,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受到学生的肯定,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没有一门课,像它一样,给我如此多的启迪;没有一门课,像它一样,给我如此多的思考;没有一门课,像它一样,给我如此多的感动。感谢老师,带我走过这一段将使我终生难忘的旅程!每次上课都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很有感染力。永远充满了激情,永远澎湃着的是对党的热爱与忠诚。以情动人,把我们深深地感动了,并发自内心的愿意去改变自己,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这是学生对清华大学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语,它是学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些年来,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先后有 5 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1 项教改成果获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 项教改成果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 项成果获北京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被评为首届“国家级教学团队”,成为全国首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级教学团队。

[1] 艾四林: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
此文原载于《高校理论战线》2011 年第 9 期。 hoXJTlU9W63rAPoodp7elIS04DFYuCiinXF6wvZxMHcdmhBcUOp/euWWMerNPF+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