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对大学生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必须始终帮助大学生认清、理解并使之坚定信仰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特定性和具体性愈加明显。有鉴于此,本文选取近年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部分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回顾,以便为深入思考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文献状况

国内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研究在文献数量上存在两个增长点,一是 1999~2001 年之间;二是从 2003 年开始。在CNKI中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篇名进行跨数据库检索得出文献量为:2003 年 32 篇,2004 年 9 篇,2005年 38 篇,2006 年 28 篇,2007 年 30 篇,2008 年至今为 14 篇;再以同样的方式检索1981~2000 年的文献总量,仅得出14 篇。从研究文献数量上也可以看出有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 2000 年以后。特别是 2004年以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也更加深入,研究成果逐渐增多。这一点,我们从CNKI的知识元里的检索可以得出(如下图):

与“理想信念教育”相关的文献总量年度变化图

就研究路向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概念提出后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的研究的深入。换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研究是基于已有理想信念问题的研究成果,契合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所进行的一种深入研究。目前从文献检索来看,专门以“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题来展开研究的仅有 2006 年东北师大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题为《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探析》。目前专门性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很少。

二、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内容状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作了新的概括,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内涵:一是对党的领导的信任;二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三是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置理想信念的三个方面于核心地位,相关教育工作的展开也紧紧切合这一主题。当前,在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高校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学界对此的研究也非常重视,其主要方面涉及如下内容:

一是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意义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都是从高校培养目标和当今国际国内环境出发,论证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也有学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意义:一是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二是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三是从大学生未来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来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有学者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对大学生进行共同理想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引导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需要。加强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体而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角度虽然不一,但国家、社会和民族是考察这一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的三个重要维度。

二是关于理想信念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研究。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元问题”研究目前学界也给予了充分关注,对所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的概念分析在学理上也基本有较为一致的认识。如研究者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进行了解析,认为把“现有对理想信念内涵的界定与信仰的内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有学者指出:“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与信念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理想以信念为支撑,理想的追求和实现体现并折射着信念;信念决定着理想的内容和方向,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理想。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持久精神动力”。 这代表了当前理论界对理想信念内涵及其辩证关系的大多数意见。对于现代社会理想信念的基本特征,有学者认为现代社会理想具有四个统一性:即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主体性与社会化的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有学者从学理的角度对理想信念内涵做了相关分析,认为理想信念是一个概念,它不同于单独的“理想”和“信念”。理想通常指一种关于未来奋斗目标的想象,主要指向未来,重在标志人与其奋斗目标的关系,而信念则侧重在面对现在,可以标志人对所有事情的看法和关系。他们相互有交叉的地方,但也不宜相互替代;理想信念是一个中国式的概念,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带有更多的理性和客观性色彩;“理想信念”教育比单纯的“理想教育”有更丰富的内容,是一个更为全面的概念。

三是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特点的研究。目前,总体上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分析在文献数量是最多的,在研究方法上,实证化分析占了很大比例。如有的通过调查,得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模糊认识,在理想信念方面有弱化趋向;指出在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更具有优越性’这一问题仅有 30.3%的同学选择‘同意’;有达64.2%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感到乏味。 有研究者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目标定位、教育内容设定、教育主体适应、理想信念形成环境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进行审视。 有研究者则具体地认为当代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表现在:政治理想上政治淡化倾向明显,主张以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对政治理论课教育普遍持冷漠态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危机;生活理想上一味讲究吃穿,追求物质享受,艰苦奋斗精神淡化;择偶理想上标准世俗化;道德理想上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提倡合理的利己主义,诚信意识淡薄;职业理想上更偏重经济价值和权利价值,认为社会只是作为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存在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等。 有学者单独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为切入点,提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存在抽象化的问题,即将理想信念教育这一具体教育实践活动抽象化、表面化,表现为单纯局限于书本、文件、讲坛、会议室等狭隘范围的失去现实生活内容、脱离实际的抽象理论论证和口头说教;表现在以传统抽象的理论原则代替对现实的分析、把理想信念教育等同于传统的知识教育、把社会现实排斥于理想信念教育之外、把个人理想排斥于理想教育之外等几个方面。 有的研究者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特点,提出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具有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比较性与选择性明显、曲折性与反复性较大、具体性和功利性突出四个特点。

四是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成因研究。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也是学界广泛思考的问题。总体而言,目前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成因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而且基本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内外部因素来探讨。如认为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市场体制的利益驱动、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唯科技主义的盛行、价值相对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突对抗、网络传媒的兴起和信息社会的虚拟流变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了严峻挑战。 也有学者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特点形成的角度分析其原因,认为影响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因素有市场体制与竞争压力的因素、科技发展与信息压力的因素、流动强化与风险压力因素、个体需要与社会压力因素。

五是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研究。探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以提高其教育实效性,是当前学界广泛研究的领域,也是研究的重心。如有学者提出“在世俗化、功利化和碎片化等的影响下,传统理想信念教育正在受到严峻的考验。要以现代性为视角,分析理想信念教育面对的新问题,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原到人本前提,即从人的精神属性和人的精神生活出发,关注现代性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研究价值认同与利益认同的关系,引导人认识可能生活的现实价值,进而走出理想信念教育偏离现实、偏离个体需要的传统困境”。 有学者从遵循理想信念生成规律的教育探讨了遵循大学生理想信念生成规律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路径,认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把理想信念教育与“三观”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深化认识、培养感情、锤炼意志。 有的认为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在于要增强问题意识,找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夯实理论根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持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此外,还有学者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如何引领大学生成长展开了探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都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面对社会思潮的互相激荡,科学地分析它们的性质及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并指出要防止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民主思潮和公共知识分子思潮。

三、当前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整体评价

关于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及其教育的研究已经引起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专门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才刚刚开始,为此实际上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对理想信念问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研究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在方法论层面,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既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化和具体化,也是过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种延续和深化。所以,总体来看,尽管对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体现在:

第一,有关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的提升和凝练不够,比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概念、内涵和本质特征的研究;一般性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相互关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的研究,等等。同时,由于目前学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提出和历史发展缺少系统梳理和划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研究和认识也尚存不小空间,因而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探讨也比较涣散,研究文献的个人体悟、个人感想和个人旨趣相较于学理性的探究更具有数量上的优势。

第二,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区分度不明。表现为学界对二者的关系和差异缺乏鉴别和比较,时常混淆。有的研究对“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才是我国大学生起码应该具备的”缺少学理化、民族化的探讨。总体来看,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远没有达到一般性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高度,不仅文献数量不多,而且研究深度有限。

第三,相关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探讨缺乏整体架构。从研究文献来看,现有的研究一般只涉及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某一个问题或者某几个问题,很少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而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紧密度还不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特别要指出的是,一直以来所涉及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中一个较为明显、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怎样教”的问题的探讨。换言之,就是偏重具体实践原则、方法与途径等操作性层面的研究。而实际上,带有明显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的研究本身只考虑了“理论要如何服人”的问题而不考虑“理论服人是缘于什么”的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

综合以上的分析,今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工作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相关理论的研究,深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意义认识,以形成理论奠基。前提和合理性是评价事物和行为活动本身是否有价值和必要的重要向度,也正因此,理论的透彻和深刻程度直接影响理论本身的可被信服和认同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理想信念的现时代重要性的充分认识为前提。因此,应当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形成与之相一致的价值观念认同(理想信念)的相关理论研究。

二是要认真分析当前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例如,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实际状况是什么;当前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因素有哪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有哪些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趋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尚有待解决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关系到教育者能否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关键性问题。

三是总结过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把握规律性,加强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一脉相承的整体系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领了一代代青年学生思想意识的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哪些变化、获得了哪些发展、积累了哪些经验,都需要研究者认真总结回顾。从另一个侧面来说,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实践,针对各个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不同特点,梳理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为一门科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要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方法和新途径,以增强教育效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当前形势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这些重要问题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有待于我们深入地展开探讨。

[1] 张瑜: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杨增岽: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博士生
此文原载于《思想教育研究》2009 年第 2 期。本文系中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阶段成果。 k3m6VTYBgkN5pe2hjqp1fgZ4gu+Tpl40y/O/YBFNJ5dY6Fa7C9Pngl/EWycW6BO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