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产业集群的分类

对于产业集群分类的研究,由于各个学者研究的角度、关注的问题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分类标准不同,导致了对集群类型的划分结果也各异。现将代表性观点整理如下:

马库森(Markusen,1996)在她的《光滑空间中的黏着点:产业区的分类》一文中,从公司的构造、对外和对内的关系提出了四种类型的产业区:马歇尔式产业区、轮轴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和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她指出现实的产业区可能是上述类型的混合形式,或现在是一种,经过一段时间会转变成为另一种。

1.马歇尔产业区的典型代表是手工业集聚区,商业集聚的主要表现是特色商业街。如:早期中关村的电子一条街、大量存在的饮食一条街,等等。马歇尔产业区的主要特征是:企业规模小,主要满足区域内市场需求,区域内企业联系紧密,与区域外企业合作与联系程度低,区域内自成一个生产——消费的完整体系。

2.轴辐式产业区的简单模式是区域内存在单一核心大企业,如日本丰田城的丰田公司、美国西雅图的波音公司。它从本地和外部供应商那里采购,而产品主要销售到区外。围绕核心大企业的生产、生活需要,又集聚了众多的辅助企业。轴辐型产业区的特点有:区域内由一个或多个大型企业支配,他们是集群的轴心,也是区域经济的核心,供应商在外围;核心企业与外围的供应商形成长期的契约关系。

3.卫星平台式产业区是总部在外部的大型企业分部的集合。这种集群往往是在距城市有一定距离的各类开发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集聚中,可以是生产型企业,也可以是研究机构。我国的开发区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如广东东莞集聚了大量计算机部件生产厂家。卫星平台式产业区的特点是:总部在区域外的大型企业居于支配地位,关键的投资决策在总部,区域内的企业与母公司之间联系密切;是生产性的集聚区,区域内部企业之间缺乏上下游关系,缺乏与地方供应商长期合作。

4.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主要依赖政府部门的投资和科研能力支持开展活动,如美国军事、国防企业以及大学集中的地方都会对周边的企业产生影响。这种类型的集群区,商业机构主要服务于政府采购,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政府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依赖政府型集聚区的特点是:国家机构(如军事基地、大学等)占主导地位,关键的投资决策由各级政府作出,区域内的企业听从于各级政府;区域内组织之间的合作是短暂的,没有专业化的金融、技术、管理服务;长期发展依赖政府机构的规划。

Peter Knorringa和Jorg Meyer Stamer(1998)在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研究中,借鉴了马库森的分类方法,把产业集群分为以下三类:意大利式产业集群、卫星式产业集群和轮轴式产业集群。

Elisa Giuliani,Carlo Pietrobelli和Roberta Rabellotti(2004)研究拉丁美洲 11 个不同的产业集群时,按照集群不同的学习和升级方式,将拉丁美洲当前最普遍存在的产业集群划分为:传统制造业集群、自然资源依赖型产业集群(NR-Based)、复杂产品产业集群(COPs)和专业供应商集群(Specialized Suppliers)等四种类型的产业集群。

根据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不同,汉弗莱(Humphrey J)和施密茨(Schmitz H.1995)把集群分为两类:基于创新的集群(High -Road,Innovation -Based)和基于低成本的集群(Low-Road,Low -Cost -Based)。

1998 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根据集群内的企业技术总体水平、集群变化的广泛性以及集群内企业间的协作与网络化程度三个标准,将集群分为非正式集群、有组织集群、创新集群、科技集群和孵化器及出口加工区等五种类型。

Lynn Mytelka和Fulvia Farinelli(2000)认为,根据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发展轨迹、组织原则及各产业集群的特定问题,可以将产业集群划分为由企业和相关主体自发集聚而成的产业集群和在公共政策引导下形成的产业集群两大类型;而从学习和创新的角度,又可以将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分为非正式产业集群、有组织的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三种类型。

对于产业集群类型的研究,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也有各自的观点。仇保兴(1999)从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将小企业集群划分为:“市场型”、“锥型”(也称为中心卫星工厂型)和“混合网络型”三种类型的中小企业集群。李新春(2000)根据广东企业集群不同发展形态,将企业集群划分为:历史形成的企业集群、沿全球商品链形成的企业集群和创新网络企业集群三种类型。陈雪梅、赵珂(2001)则按集群形成的方式将集群划分为:由区域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因素影响而成;由大企业改造、拆分形成;由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等三类。

针对浙江、广东、北京等地的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不同,学者们将我国产业集群分为原生型、嵌入型和衍生型(金祥荣、朱希伟,2002;罗若愚,2002;王缉慈、宋向辉、李光宇,2000)。王缉慈(2001)则认为我国存在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在智力密集地区聚集、乡镇企业自然发展起来的集群、条件比较优越的开发区吸引了部分跨国公司形成的集群和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组成的企业网络等五种集群现象。杨恍(1996)从创新角度认为创新集群可划分为基于技术轨道的顺轨性创新集群、基于技术平台的衍生性创新集群以及向技术关联域发展的渗透性创新集群三种类型。徐康宁、陈奇认为我国产业集群从形成的源动力角度划分为两种模式:将主要缘于专业化市场的发达而形成的产业集群称为市场创造模式,以浙江产业集群为典型代表;因资本迁移和流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称为资本迁移模式,以苏南地区为典型代表。另外还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根据不同的维度对产业集群进行了分类:(1)根据产业性质分高科技产业集群、传统产业集群和资本与技术结合型的产业集群等三种类型;(2)从集群形成的驱动力量角度看集群有“内生型”集群和“外生型”集群两种;(3)从商品价值链角度,可以将集群分为生产企业集群和流通(或贸易)企业集群。将代表性产业集群类型汇总如表 2.2 所示。

表 2.2 代表性的产业集群类型划分

Table 2.2 Typical types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类型的研究情况来看,他们都是在分析具体的区域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由于选取的研究角度或对象存在差异,因此对产业集群的理解就各不相同,也就会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且,他们的分类往往存在使用多个不相容的标准的情况,比如马库森将产业集群分为四大类,前三类是按照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为标准划分的,而第四类(她命名为“国家力量依赖型”)却是以外部因素对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的另一标准划分。同样,其他学者(如Elisa Giuliani,Carlo Pietrobelli和Roberta Rabellotti等)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事实上,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它强调产业空间的集聚,强调产业集聚过程中企业的分工与专业化,强调产业集群内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关系,实质上就是集群内产品价值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本质上是由产业特点决定的。因此本书从产业特点的角度对集群进行新的分类,这将在第四章作详细分析。 mBAjuPGveq9RCCstd7nWU5x9EGYdvH1Yq1w2A0aA28ps91rstjP9Sm8TQFlPFzy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