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交际主体的角色

一、交际主体的两种角色

“角色”一词最先用于舞台艺术,指戏剧舞台上所扮演的人物及其一系列特点。后来也成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并被引入语言研究,成为话语分析和言语交际研究的一个重要术语。从社会生活层面看,交际主体都有一定的身份,都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从言语交际过程层面看,交际主体在具体交际过程中又有个临时的切实的定位、现实的面目,从而形成交际角色。

(一)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由一定的社会属性或社会关系所决定而体现为拥有相应权利和义务的地位和身份等等。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与之相应的行为模式或规范,就言语行为而言,特定的社会角色具有特定的言语特点和言语规范。例如: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巴尔扎克,《欧也尼·葛朗台》)

老葛朗台的社会角色是一个面条商、暴发户,他执著于金子,攫取和积累金子是他的职业习惯,生活目标。他骗取女儿的财产继承权,一点也不觉得过分,因为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获得女儿的继承权,只是把付出的收了回来。这样的言语,这样的逻辑,正体现了这位唯利是图、没有人情人性的商人的言语特点。

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然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面目,如一位中学校长,他是某中学的法人代表,是校领导,同时还有种种可能:男性、中年、性格圆滑、知识分子、军人出身等;在人际关系中,还可以是:同事、老师、学生、下级、平级、顾客、病员、父亲、儿子、哥哥、弟弟、丈夫、舅舅、外公、女婿,甚至也可以是原告、被告、证人、嫌疑犯等。所以,“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应该是一个角色丛。依据对特定个人或情境的依赖程度,这个角色丛中包括性别、年龄、籍贯、性格、职业、职务、教育、修养、阶级、民族等经常性角色,和丈夫、妻子、主人、客人、上级、下级、朋友、同事、顾客、观众等依赖性角色两大类。” 因此在同一事件过程中,交际主体可以采取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交际,如:

(赵)云曰:“主母差矣。主人一生,只有这点骨血,小将在当阳长坂坡百万军中救出,今日夫人却欲抱将去,是何道理?”夫人怒曰:“量汝只是帐下一武夫,安敢管我家事!”云曰:“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小主人。”夫人喝曰:“汝半路辄入船中,必有反意!”

……

(东吴来将)周善见张飞上船,提刀来迎,被张飞手起一剑砍倒,提头掷于孙夫人前。夫人大惊曰:“叔叔何故无礼?”张飞曰:“嫂嫂不以俺哥哥为重,私自归家,这便无礼!”夫人曰:“吾母病重,甚是危急,若等你哥哥回报,须误了我事。若你不放我回去,我情愿投江而死!”(《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

刘备之妻孙夫人带着儿子阿斗私回东吴,被赵云和张飞截住。在同赵云和张飞对话时,孙夫人采取了不同社会角色:对于赵云,她以主母身份,视赵云为一介武夫;对于张飞,用的是嫂子身份,口称张飞为“叔叔”。不同的身份即不同的社会角色,所以说话的态度和措词大为不同。对于赵云,她大声怒喝,且以“反意”相责;对于张飞,她尽力申述理由,同时以“投江”相威胁。

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或了解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官员,说话语调悠长,语气词泛滥,用词空泛,句式单调,官腔十足,让人难以亲近,疏远群众不说,与自家亲人之间也缺乏普通家庭的那种亲密无间的感情。有人认为这是官员们居家时少,难有交流的机会之所致,其实,这只是问题的次要方面,主要的恐怕还是其身份地位所导致的言语习惯,隔膜了、拒绝了自家亲人。教师职业,养成了好为人师、反复强调的言语习惯,这在家里或者其他场合,往往也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了出来,如果不加以戒备,不注意克服这种习惯,也会让人讨厌,与他人甚至与亲人疏远,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特定的社会角色具有特定的言语特点和言语规范,这不仅是言语社会中的客观事实,还是言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如果违背这种期望和要求,既不和谐,也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接受。例如,孩子说话像孩子,老人说话像老人;男人说话像男人,女人说话像女人;主人说话像主人,仆人说话像仆人;老妈说话像老妈,老爸说话像老爸……这是语言社会一般常识,是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如此看来,对于社会角色的话语现象,我们倒是应该站到更高层次上去认识、去对待。大多数中学生都抱怨妈妈说话啰唆,严重的还因此与老妈搞对抗,冷静想想,絮絮叨叨正是妈妈的话语特征,如果不念叨、不啰唆,倒不像妈妈,进而那就不是妈妈!因为妈妈对于子女的关照最深入、最细致、最用心、最真诚,惟其如此才会啰唆。以此类推,老师话语中的好为人师、反复强调,既是老师之所为,也是社会之期望;甚至,官员的官腔,既是官员之所为,也是社会之期望!

苗凯调走以后,白元就又当了田福军的秘书……这位秘书在心里还是敬畏他的前任领导,而对田福军有点瞧不起(当然不敢表现丝毫)。他瞧不起田福军主要是因为新任地委书记太不像个“大官”了,动不动就泥手泥脚和老百姓混在一起,像个公社干部。作为秘书,白元断定:大领导就应该有大领导的威严和威风。田福军太没架子了!太随和了!这哪像个地委书记?(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二十四章)

太没架子,太随和,便不像大干部。这不是个别人的看法,而是社会意识的反映。照此类推,没有官腔,就不像个官。

2.交际角色

交际角色是交际主体在具体言语交际过程中切实的定位、现实的面目。交际角色是社会角色的“冰山一角”,是社会角色在特定交际中的具体化。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是“成丛成集”多样化的,交际角色往往是单一的,这好比多义词,在特定上下文中总是单义的一样。上文说到,一位中学校长的社会角色丛可能包括领导、男性、中年、同事、老师、顾客、病员、父亲、儿子、外公、女婿、原告、被告,等等,但是他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作报告时,就只是领导角色;在课堂上讲课时,就只是普通教师角色;到商店购物时,又是顾客角色,如此等等,变化不一。

社会角色是静态角色,在言语交际中,是非现实的“备用角色”,对于交际的影响,只是间接的。交际角色才是交际过程中的现实的“使用角色”,才是交际主体切实的面目。交际角色直接参与交际,直接影响交际的过程和效果。下面就王蒙《活动变人形》中主人公倪吾诚的两段话语的分析,看看交际角色的重要性:

甲:他(按:指倪吾诚)与静宜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常常连一句话也说不到一块去。他讲欧洲,讲日本,讲英美,讲笛卡儿和康德,讲人不应该驼背,讲晒太阳对人有好处,讲不是妓女的女人也可以跳舞,讲不但应该刷牙而且可以并应该早晚各刷一次牙……他讲这些话的时候静宜是何等地痛恨他哟,恨得可称得上咬牙切齿。全是狗屁!终于她红着眼宣告了。钱呢钱呢钱呢!没有钱不全是狗屁吗?(第五章)

乙:(倪藻在家里铺板上模仿着练起耍把式来,)没有几下,忽然头重脚轻,头朝下从铺上栽到了地下,把脸都摔破了。父亲感叹地说:“太缺乏营养!他的食品的热量不足!头部供血不足!站都站不稳!让儿童过这样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这是犯罪,这是犯罪呀!”

倪吾诚感慨激昂,倪藻却觉得反感乃至讨嫌……摔了就是摔了,用不着营养长营养短,上哪儿弄那么多营养去?摔破了脸你最好拿一瓶二百二十来,或者一块橡皮膏,如果没有药品和用品,你安慰两句,胡噜胡噜脑袋也行。妈妈就是这样的。(第十五章)

倪吾诚的这两段话语,是两个失败的记录。甲段反映他与妻子静宜的谈话以及妻子表现出的刻骨仇恨,乙段记录的是他跟儿子倪藻的谈话以及儿子的强烈反感。倪吾诚留过洋,去过延安(那是抗战时期),在大学教书,文化知识不可谓不高,见识不可谓不广,但是跟妻子和儿子说话竟如此失败!原因何在?主要一点就是交际角色定位失误。与妻子说话,是为丈夫角色,夫妻之间应该心心相印,同气相求,丈夫对于妻子要体贴关照,说话要入情入理;与儿子说话,是为父亲角色,作为父亲,对于儿子的关爱该是细致的、切实的、深沉的,还不妨是默默的!然而,这两段谈话,倪吾诚表现出的不是丈夫和父亲角色,而是好发议论的“清谈家”或迂腐不堪的读书人角色。可见,交际角色定位失误,言语交际必然失败。

二、交际主体的角色定位

交际主体的角色定位,指交际主体对于自己在交际过程中现实的角色面目的认知和选择,就是确定自己的交际角色。交际角色对于言语交际影响重大,交际角色的定位对于言语交际至关重要,人们历来强调交际主体要有角色意识,其实角色意识根本上讲就是重视角色定位,做到准确定位、合理定位;言语交际的成与败,首先决定于角色定位的准确、合理与否,许多失败的言语交际,错误就出在角色定位上。上文讲到的那位求职失败的大学生,他所以失败,就败在角色定位错误,“我看这个承诺书就不签了吧。”说出这样的话,俨然把自己放置在高高在上的领导位置,完全颠倒了自己与话语对象的关系。

(一)角色定位要准确合理

怎样才能做到角色定位的准确合理?交际主体必须依据交际目的和交际语境的需要来进行定位,必须准确认识和把握自己与话语对象的关系来进行定位,任何武断、盲从或想当然都是行不通的。

1.角色定位要依据交际目的

交际目的是言语交际的最高旨趣,言语交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实现交际目的,角色定位依据交际目的的需要,才能体现准确合理性。

《三国演义》中,一次,司徒王允对貂蝉说话,有这样的表现和话语:

貂蝉跟允到阁中,允尽叱出妇妾,纳貂蝉于坐,叩头便拜。貂蝉惊伏于地曰:“大人何故如此?”允曰:“汝可怜汉天下生灵!”言讫,泪如泉涌。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允跪而言曰:“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非汝不能救也。……”(第八回)

王允是朝廷高官,又是貂蝉的主人、长辈(貂蝉本是王允府中歌伎,王允“以亲女待之”),却对貂蝉跪拜乞求,这种举动几近荒唐。原来,王允想利用貂蝉实施连环计,铲除董卓。他有求于貂蝉,希望貂蝉为他做出巨大牺牲,所以才把自己的交际角色定位于下风,把正常的社会角色颠倒了过来。

《儒林外史》第三回中,一向不把女婿范进放在眼里的胡屠户,虽说是岳丈,在范进面前从没有好颜色,总是一副凶神恶煞的面孔。范进中了举人,胡屠户却对女婿尊重乃至敬畏起来,当范进一时高兴而发疯时,众人请胡屠户打范进一个嘴巴来唤醒他。“胡屠户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尽管作难害怕,唤醒疯子要紧,胡屠户终于还是收起小心,摆出凶狠的角色,“凶神般走到(发疯的范进)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一个嘴巴打过去……”范进也终于在这一骂一打中醒转过来。这个故事说明,交际角色的确定,应该服从交际目的需要,胡屠户虽然不懂这个理论,实际上却是这样做的。

2.角色定位要依据语境

语境是个极其复杂的概念(详见第四章),包括上下文、情境(时间、空间、话题、场合、交际对象),以及社会文化三个方面。这里仅列举几例谈谈角色定位对语境的依赖关系。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回贾府省亲,与众人相见,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场合,不同场合,所取交际角色不同,言语举止迥异。

场合一,在行宫之正殿:

礼仪太监请升座受礼,两阶乐起。二太监引赦、政等于月台下排班上殿,昭容传谕曰:“免。”乃退。又引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昭容再谕曰:“免。”于是亦退。

场合二,在贾母居室:

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之。贾妃垂泪,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挽贾母,一手挽王夫人,三人满心皆有许多话,但说不出,只是呜咽对泣而已。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等,俱在旁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这时不说不笑,反倒哭个不了,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

场合一为正式场合,亲人及长辈均按国礼相见,元春以皇贵妃身份,升坐受礼,传谕皆由身边昭容执行;场合二为非正式场合,元春基本以家人闺女身份与亲人及长辈相见,话语亲切感人。

陈忠实《白鹿原》第二十三章,两位青年人鹿兆鹏和白灵有如下两段对话:

白灵找到15号,见到鹿兆鹏就迫不及待地问:“你这成月天到哪儿去咧?”鹿兆鹏说:“在原上。”……白灵问:“你还要去原上?”鹿兆鹏说:“那肯定。不过这回在城里得待上些日子。”白灵说:“剿杀高潮好像过去了?报纸上登的杀人抓人捷报稀少了。”鹿兆鹏说:“能逮住的他们都逮了杀了,逮不住的也学得灵醒了不好逮了。”

白灵第二次被通知到罗嗦巷15号来,鹿兆鹏以亲切庄严的态度通知她已经得到批准了,随之叫了一声:“白灵同志!”便握住白灵的手。白灵听到“同志”那声陌生而又亲切的称呼时,心头潮起一种激情,她紧紧地反握住鹿兆鹏的手,久久说不出一句话……白灵说:“请党放心,白灵只会替同志赴死,绝不会领着警察去抓捕同志。啊!你再叫我一声同——志!”鹿兆鹏松开手说:“白灵同志!我受党组织委托,领你宣誓。”

这两段对话发生在同一个地点,也几乎在同一个时间,人物也没有变化。但是两段对话的话题不同:上一段是日常话题,下一段是接纳新党员的组织发展话题。由于话题不同,交际双方采取的交际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日常话题下,双方是一般的、平等的同志角色;组织发展话题下,鹿兆鹏采取组织领导角色,白灵则为新党员角色。

上述分析的是场合、话题因素对于交际角色定位的影响,事实上语境诸因素都对角色定位发生影响,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举例讨论。不过,在所有因素中,唯有交际对象影响最大,情形也最复杂,因此有必要把它从语境因素中单独抽出来,特别加以讨论,这就有了下面的一点。

3.角色定位要把握与交际对象的关系

定位是对某一因素在某一系统中的位置的确认,是对某一因素在某种关系中的地位的确认,定位必然是在系统中、关系中、比较中进行,因而也必然有比较对象。交际主体之交际角色的定位,以交际对象为比较对象,以与交际对象的关系为确认依据。

就上述例子看,元春在场合一定位为贵妃,是把贾母、贾政和迎春等亲属或长辈视为国家臣民,她与贾母等是广义的君臣关系;场合二定位为家中闺女,则还原了贾母的祖母身份,贾政的父亲身份,迎春的妹妹身份,元春与贾母等是亲属关系。鹿兆鹏与白灵的两段对话,第一段中,鹿兆鹏自定位为一般同志,则把白灵也视为一般同志,双方平等关系;第二段中,鹿兆鹏自定位为党组织领导人,则把白灵视为党的新成员,双方为权势关系。

现实生活或文学作品中,常常遇见这样的情形:开始,交际双方互不相识、互不了解,只凭着主观臆断假定对方角色,从而定位自己的角色,说出话语与此时的角色相应;随后,通过进一步交往甚至交手,双方加深了了解,确定了身份,于是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说出一些话语,有时候还要为先前的话语进行解释或者表示道歉。下面是武松在十字坡与母夜叉孙二娘的两段对话,正好是对我们阐述的注脚:

武松道:“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得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那妇人道:“客官,那得这话?这是你自捏出来的。”……武松又问道:“娘子,你家丈夫却怎地不见?”那妇人道:“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武松道:“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那妇人笑着寻思道:“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不是我来寻你。我且先对付那厮!”这妇人便道:“客官,休要取笑;再吃几碗了,去后面树下乘凉。要歇,便在我家安歇不妨。”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水浒全传》第二十七回)

这段对话,武松和孙二娘互不相识,各自主观上凭借生活经验确定对方的角色,孙二娘把武松当做心存淫心邪念的歹徒,自己则定位为下药害客的老板娘;武松把孙二娘视为杀客劫财的恶店主,于是自己便定位为捉弄恶人并出手除害的侠客。因而有了这段各怀心态的对话。

那人便叫妇人穿了衣裳,快近前来,拜了都头。武松道:“却才冲撞,阿嫂休怪。”那妇人便道:“有眼不识好人。一时不是,望伯伯恕罪。且请去里面坐地。”……母夜叉孙二娘道:“本是不肯下手。一者见伯伯包裹沉重,二乃怪伯伯说起风话,因此一时起意。”武松道:“我是斩头沥血的人,何肯戏弄良人。我见嫂嫂瞧得我包裹紧,先疑忌了,因此,特地说些风话,漏你下手。那碗酒,我已泼了,假做中毒,你果然来提我。一时拿住,甚是冲撞了,嫂子休怪。”(《水浒全传》第二十七回)

这时,双方已经结识并大致了解了对方,纠正了此前对于对方的角色判断,并重新定位自我角色——他们以泛亲属关系互认和自认,且以泛亲属关系相称,一个叫伯伯,一个称嫂嫂,同时相互致歉,顿时亲热起来。

武松和孙二娘的角色定位,从对抗到和谐,均出自对于相互关系的判断,关系对抗才有角色的对抗,关系和谐才有角色的和谐。由此而论,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关系判断正确,角色定位准确;关系判断错误,角色定位失误。有一个古老、平常、妇孺皆知的故事用在这里倒是十分贴切:

话说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前一个穷朋友跑到朝廷去见朱元璋,他对朱元璋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州府,打破罐头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得高兴,也隐约记起他的话里包含了一些以前的事情,就立刻封他做了御林军总管。另一个当年的穷朋友听到这消息,也跑去求见。见了面,对朱元璋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到罐子里煮,还没煮熟,大家都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汤也泼到了泥地里,你只顾着满地里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哽在喉咙里,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才把红草叶子带到肚子里去……”朱元璋还没听完,就怒火中烧,传旨:“推出去斩了!”

同一件事,同一个对象,说话的两个人却收获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表面看,成功者言语表达隐晦曲折,有气势且不乏美感;失败者言语干涩,裸露、揭丑,没有诗意。从语言风格上看,这样的分析合理贴切,但是造成这种风格差异的背后原因却在把握交际关系、进行角色定位的不同。成功者把握住了君臣关系,以随君征战的将军角色说话,这便迎合了已经登上九五之尊的朱元璋的君临天下的心理,维护了皇上的威风和威严;失败者回到当年放牛娃的关系,把自己摆到与君王平等位置,不只是揭出了皇上的隐私和隐痛,更是对皇上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漠视,所以遭到现报。

在把握交际对象关系方面,造成失误的常见原因大致有三种,或不了解对方,或自视过高,或以历史代替现实。上文武松和孙二娘开始时定位的失当,是因为互不相识、互不了解。曹禺《日出》中银行职员李石清,侥幸得个襄理便跟经理潘月亭“你呀我呀”地平起平坐,那是自视过高。还有个笔者亲历的例子,也是自视过高:一次几位同事聚会,中间突然插进一个往日的学弟,我们已二十多年未见,近况也互不知悉。谈话间,这位学弟对我们母校现任主要负责人,多次“亲切地”称为“某某同志”——就像许多领导人直称胡总书记“锦涛同志”一样!母校主要负责人已临界退休,比那学弟年长十多岁,可谓年尊辈长。学弟如此说话,引起宴会上的一致反感,大家都认为他自视过高。上文在朱元璋面前失言而遭到杀身之祸的那位,是以历史代替现实,造成关系把握错误。这方面生活中也不乏其例,老同学、老朋友、老战友、老乡等,几十年前大家一起厮混,尔汝相称,谁也不介意。几十年后,身份地位发生变化,有的距离很大,那么在公众场合就要考虑现实的关系,依据现实关系确定交际角色,当然在私下场合,则另当别论。

(二)角色定位要及时

角色定位的及时性,是指角色定位应该同交际过程同步。这又有两层含义,一是交际一旦发生,角色定位就必须完成,一般应该超前,绝对不可滞后;一是在交际过程中,交际目的或语境如果发生变化,交际角色也还要随之进行调整,不能让一种交际角色贯穿情境可能多变的交际过程。前一种情况,生活中到处可见。如领导的会上会下,教师的课上课下,法官的庭内庭外等等。在会下,一位平易近人的领导,与群众是朋友关系,他与大家交谈,内容上漫无边际而多关生活,态度上亲切和谐,称呼上相互间也比较随便。可是一旦进入会场,坐到主席台上,说话的态度和口气便马上严肃起来,话题也集中于某个焦点,这与他会下的聊天,判若两人。这并不奇怪,也不是这位领导变脸而端起了架子,这是角色的重新定位。在会下,他的交际角色定位成朋友角色;在会上,交际语境要求他还原到——或说重新定位到领导角色。

讨论交际角色定位的及时性,《战国策·秦策》中“唐且不辱使命”的故事,值得做一番研究。秦国在灭掉韩、魏之后,想用欺骗的手法轻易占取安陵,这是一个以魏国为宗主国的仅有50里地的小国。安陵君不愿让出国土,派遣唐且出使秦国说明意图。朝廷上,秦王倚仗其强,未作任何过渡,便毫不掩饰地重申要占取安陵。作为使者,面对对方的国君,一般都是先表达敬意,说一番礼貌式的外交辞令,以一个文质彬彬的使者面目出现。可是,这一次,唐且却不然,针对秦王的蛮横和无礼,唐且一开始便抛开正常使者的面目,以一个不畏强暴的勇士角色站在秦王的面前。他一开口便断然拒绝了秦王的无礼要求。接着,秦王威胁他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毫不畏缩,针锋相对地说:“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说罢,挺剑而起。面对唐且的勇猛气势,秦王吓得变了脸色,“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如此!’”结果,秦王只得暂时放弃了占取安陵的打算。在秦王朝廷上,唐且的交际角色可以有两种,一是正常的彬彬有礼的使者的角色,一是不畏强暴的勇士角色,唐且正确地选择了后者。更重要的是,一般的人,即使会选择后者,也会是从前者过渡、转化为后者,但唐且不是这样,他未曾经由过渡和转化的过程,而是一步到位,会谈一开始,他便采取勇士角色,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就是唐且的个性,唐且的高明,唐且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和秘诀。因此,从角色的定位而言,唐且不仅做出了合理的定位,更让人赞叹的是他的角色定位是及时的、毫不犹豫的,而这其中,不仅要有非凡的勇气、果断的行为,还要有摒弃陋习的智慧。

交际过程往往从互相称呼开始,于是称呼便可以作为角色定位的一种信号。为保证角色定位的及时性,应该抓住这个信号,在这个信号一出现的时候,便自觉地进行交际角色的定位。例如,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需要问路,于是我们选择了一个对象:一位警察或一个小学生或一位老大爷,等等。走上前去,一声招呼。这时无论我们原本什么人,都必须立即定位成有求于人的问路人的角色,必须根据对象身份的特征,合适地称呼他们,有礼貌地提出询问。有时,问路失败,其原因之一,就是问路人的角色定位不及时,用了不当的称谓,或者缺乏礼貌用语,才引起对方的反感而遭到了拒绝。再如,一位男青年第一次上门拜访女朋友父母,一路上和女朋友谈话活活泼泼、随随便便、亲亲热热,但是,叩开家门,见到老人,男青年一声“伯父、伯母”叫出,交际角色便马上自然地定位成首次接受考察的“未来女婿”。角色变了,这时,男青年的说话内容,遣词造句,语调口气乃至举止动作等,都相应的发生变化,变得认真、谨慎甚至拘谨起来,决不会像刚才路上同女朋友交谈那样随随便便、马马虎虎。

角色定位的及时性,还指交际角色随着交际目的、语境等变化而及时地进行转化。请看《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前前后后,贾政言语中伴随出的交际角色的变化。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将其言语编成几个片段:

① (贾政)一面送那官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贾政气得面如金纸大叫:“拿宝玉来!”……喝命:“今日再有人来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给他和宝玉过去……”|只喝道:“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客人们见打的不祥了,赶着上来,恳求夺劝。贾政哪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劝解!……”

②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我已不孝;平昔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结果了他的狗命,以绝将来之患!”

③贾政见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出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的天,老太太有什么吩咐,何必自己走来,只叫儿子进去吩咐便是了。”

三段话,出于贾政一人之口。①段,一副严父及主子的派头,命令的口气,强硬的态度,不容置辩。这时话语对象是儿子、家人或宾客,目的是要严惩不肖之子。②段,摆的是老爷夫君的架势,虽然除掉了命令的口气,但态度依然强硬,不容置辩,只是其中还透出一丝无奈和嘲讽。这时,说话的对象是他的夫人,在封建社会里,夫权赋予了丈夫漠视妻子的权力,所以,在王夫人面前,贾政说话采取的是老爷夫君的角色。③段,贾政的交际角色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他面带微笑,言辞恭敬,语气谦和,一扫严厉、霸气的态度和口吻。原来,他的话语对象变了,眼前站着的是他的母亲、贾家的太上皇。那个社会,儿子无论年龄多大,官位多高,在母亲面前,儿子都要毕恭毕敬,并且儿子无论是否有理,出言行事,都得首先遵循母亲的懿旨。所以,贾政的交际角色这时又定位成了一个孝顺的儿子。在同一事件过程中,贾政的交际角色如此多变,这正是角色定位及时性的需要,当然也是合理性的需要。

(三)角色定位的复杂性

交际角色的定位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非正常现象,表现出角色定位的复杂性。

1.交际角色的多重性

一般情况下,一次话语构建交际主体总是以一种交际角色面目出现,如校长作报告时是领导角色,上课时是教师角色,在家与妻子谈心时是丈夫角色……但是有时交际主体构建话语时角色却是重叠的,即事实上用了双重角色,甚至多种角色。

在封建家庭中,父亲教训子女,无论子女年龄多大,都是严父的面孔,如贾政教训宝玉,高老太爷教训克定,以及白嘉轩教训白孝文。现代社会,封建伦理大为淡化,“父为子纲”已成笑柄,许多家庭中父子之间既是父子又是朋友,当父亲教育甚至教训孩子——特别是学龄以上的孩子——的时候,父亲的交际角色便是双重的,即父亲角色和朋友角色的重合。

矛盾心态、矛盾话语构建时,主体交际角色也出现重合。如:

周 萍:(向仆人们)把他(按:指鲁大海)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曹禺《雷雨》第二幕)

侍萍见到离别几十年、渴盼已久的儿子周萍,情不自禁要母子相认,表明作为妈妈的身份,但是当时的环境不容许这位母亲表达意愿。她的理性光华瞬间照亮感情的雾障,让已经说出的话语硬是中途改辙,转换了过来,这时,她的矛盾心理促成了交际角色的重叠——母亲和“被打人的妈”的重叠。

2.交际角色的显隐性

交际角色的显隐性指交际角色具有显性和隐性、表层和深层的区别。交际主体在构建话语时,表面上是一副面孔、一种角色,内心里、实际上是另一副面孔、另一种角色。如:

孔明出郭接瑾。不到私宅,径入宾馆。参拜毕,瑾放声大哭。亮曰:“兄长有事但说。何故发哀?”瑾曰:“吾一家老小休矣!”亮曰:“莫非为不还荆州乎?因弟之故,执下兄长老小,弟心何安?兄休忧虑,弟自有计还荆州便了。”

……孔明哭拜于地,曰:“吴侯执下亮兄长老小,倘若不还,吾兄将全家被戮。兄死,亮岂能独生?望主公看亮之面,将荆州还了东吴,全亮兄弟之情!”玄德再三不肯,孔明只是哭求。玄德徐徐曰:“既如此,看军师面,分荆州一半还之: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与他。”(《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东吴假意把诸葛瑾一家老小抓捕起来,让诸葛瑾前去求告诸葛亮讨回荆州。诸葛亮与刘备计议,也用计把诸葛谨驳回:诸葛亮虚情为兄哭求,刘备口头答应,最后关羽予以拒绝。诸葛亮的哭求,表面上看,一副兄弟情深的面孔,一种好兄弟角色;实际上还是西蜀刘备的大臣,足智多谋的军师。

一些伪君子、狡诈之徒,例如奸商、贪官、骗子等,在公开场合,其角色常常表现出显隐的矛盾,表面上甜言蜜语、高腔高调,内心里杀人无血、包藏祸心,所谓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如:

“约波塞奥……”

这次周游把赵诗人镇住了,赵诗人不敢再自作聪明,他不耻下问:“你刚才说的是哪国话?”

周游微微一笑说:“韩国话,跟我韩国分公司的经理谈一下业务。”

赵诗人的脸上出现了崇敬的表情,问周游:“你会说多少个国家的话?”

他伸出三根手指:“三十个国家。”

赵诗人吓了一跳:“这么多!”

周游谦虚地笑了笑说:“这里面包括中国话。”

赵诗人还是十分崇敬,他说:“那也还有二十九个呢。”

“你数学很好。”周游表扬了一下赵诗人,接着摇着头无奈地说:“没有办法,我的业务遍及世界各地,从北极到南极,从非洲到拉丁美洲,逼得我学会了这么多外国话。”

赵诗人完全被他镇住了……(余华《兄弟》三十五)

周游怀揣五元人民币来到刘镇行骗,夜晚挤到赵诗人那张破席子上在露天下过夜,却用一派大而无当、气干斗牛的大言谎言,镇住了赵诗人。周游表面上是一副气势如虹的大商人、大企业家,实际上却是个江湖骗子。

正人君子、革命志士有时也不得不上演显隐角色。如:

座山雕 嗯,照这么说,你是许旅长的人啦?

杨子荣 许旅长的饲马副官胡标!

座山雕 胡标?那我问问你,什么时候跟的许旅长?

杨子荣 在他当警察署长的时候。

……

座山雕 (略停)嗯,你既是许旅长的饲马副官,上次侯专员召集开会,我怎么只见到栾平栾副官,没见到你呀?

杨子荣 崔旅长,我胡标在许旅长那儿,不过是个走卒而已,哪儿比得上人家栾副官,出头露面全是人家呀!

座山雕 你来到威虎山打算怎么办?

杨子荣 投靠崔旅长,也好步步登高。今天初登门坎,各位老大就是这样不信任我,可有点不仗义了吧?

座山雕 嘿嘿嘿嘿!这也是为了山寨的安全嘛,哈哈哈哈!(《智取威虎山》第六场)

这段对话,杨子荣把革命战士的角色隐藏起来,表现出的是土匪角色。

3.交际角色的偶发性

交际角色是社会角色的具体化、特定目的和语境下的单一化,因为每个人的社会角色实际上是一个聚合群。但是一个人社会角色聚合群无论怎样内容丰富、子项繁多,都不可能完全涵盖这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可能充当的所有交际角色,就是说个人的交际角色有偶发特性。

安徽农村某些地方有这样的习俗:某家新生一个孩子,为了这孩子的顺利、健康成长,便给孩子拜认一位干爸或干妈,而且这种拜认完全出于随机。具体做法是,在孩子出生当日,家人去外婆家报喜的路上,最早遇见的成年人便拜认为干亲——男的做干爸,女的做干妈。按照习俗,被拜认的干爸或干妈必须十分乐意接受这一事实,不得借口推辞,要为接受这一事实积极做好准备——参加孩子的出生庆典,接受孩子的礼节性造访(当然由其父母带领),给孩子准备见面礼等。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丛中,一般不会有干爸或干妈角色,但如果正好赶上被人拜认了干爸或干妈,那么就有了我们说的偶发性角色——干爸或干妈角色。

这只是一种假设性举例,不过让大家体会什么是偶发角色。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可能致使我们充当偶发角色,如法庭证人、见义勇为的勇士、 UFO的见证人,甚至不幸成了黑帮的人质——但愿永远不会充当这样的偶发角色。

一个人果真充当了偶发角色,只能凭借生活的经验和储备的知识对这种角色进行理解、想象,从而构建自己的话语,演绎角色行为。

(四)角色定位的干扰性

交际角色的定位会受到种种干扰,干扰排除不力将会导致角色错位。形成干扰的因素很多,如社会角色的某些特征过分强大,偶发角色让人过分陌生,交际对象的有意误导,交际目的的举棋不定,交际对象的庞杂无序,不明而潜在对象的存在等等。

1.强势社会角色的干扰

在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丛中,总会有一个或几个角色特征过分强大,处于特别强势,甚至成为这个人的个性和特色。当这个人根据需要定位交际角色的时候,如果这一角色同强势角色距离不大,这种干扰还不明显;如果距离太大,就会形成干扰。例如:

“赵院长,我想问一下,陆大夫是副主任吗?”那天,陆文婷走后,秦波就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不是。”

“那么,她是主治大夫吗?”

“不是。”

“是党员吧?”

“也不是。”

“我的同志哟!”秦波不大客气地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恕我直言,让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夫来给焦部长动手术,这,是不是有些考虑不周……”

她的话被焦成思手杖“笃、笃”戳地的声音打断了。焦副部长把头扭向他夫人这边,生气地说:

“秦波,你说些什么?听医院安排嘛!谁做不都一样。”

秦波并不屈服,她向焦成思开起连珠炮来:

“老焦,我就不赞成你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是对自己的眼睛不负责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要对革命负责,对党负责!”(谌容《人到中年》六)

秦波同医院院长的谈话,不是定位在病人家属的角色,而是错位成了一位上级领导的角色,这位领导思想还很僵化。秦波是副部长的太太,思想“左”倾,“好为人师”,外号叫“马列主义老太太”。正是这种特殊社会身份,干扰了她的角色定位。

强势角色的干扰,难以完全排除,不过,这种干扰亦非一律造成消极结果,有时只是保持了自己某个方面的特色,倒也有积极意义,如:

齐仰之 谁?……朋友?工作的时候只有化合、分解、元素、分子量是我的朋友!……好,你说吧!……不,我早就声明过,政治是与我绝缘的,我也不会溶解在政治里。

齐仰之 在此以前我之所以未能从命,一是对共产党人的革命化学毫无所知,二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还有着不少酸性……(沙叶新《陈毅市长》)

齐仰之是一位著名的化学家,上述两段话语,一段是他在电话中与朋友的交谈,表明他对朋友的来电极不耐烦,对政治漠不关心;另一段是同陈毅市长的对话。一开始他对陈市长的来访也不欢迎,通过一番辩论、交心之后,他认识到陈市长的善意,对自己开始时的清高冷漠态度委婉地表示歉意。这两段谈话的内容与他的化学专业本不相关,他此时的交际角色也不是化学家角色,只是老朋友和新朋友。虽然他也进行了角色转换,但是言语中仍然夹杂着大量的化学术语,顽强地折射出他的化学家这一强势社会角色的身影。这并不是故意的,而是社会角色在交际过程中顽强的不自觉的显现。

2.潜在对象的干扰

特殊情况下,言语交际在明确的交际对象之外,还存在或者可能存在潜在的交际对象,这给交际角色的定位形成一定的干扰,增加了一定难度。如:

甲:喂,知道吧,昨天公共课考试,抓到两人违纪。据说尊老乡不幸失足。

乙:今天下午五点全院举行卫生大检查,作为劳动委员,我可正告你,你的宿舍可要彻底打扫,再不能给我们班级丢分!

(两人说着,起身走出饭厅)

甲:你搞什么鬼呀?对尊老乡就一点也不关心?

乙:你呀,瞪着一双白眼看不到人!就在你隔壁的座位上,有个女生就是我那老乡的女朋友!

甲:我可没见过她呃。

“老乡的女朋友”是两人对话的潜在对象,为了回避潜在对象的干扰,乙采取了转换话题和调整交际角色的两种方式。本来吃饭聊天,同学之间角色平等最得时宜,乙出于无奈,也是为了适应所说的话题,第一句话采取了班级干部角色,“居高临下”,正告对方。

潜在对象有时并不清晰,并非就在眼前,只是有这种可能,这同样也会干扰角色定位。如:

群众戊 掌柜的,给我来碗粥。(接过粥刚要喝)掌柜的,这粥什么味?都发了霉啦!

群众甲 嘿!这是配给的混合面!

卖粥大嫂 没法子!

群众乙 哎哟!(沙子硌牙,啐出)硌着了我啦!

群众甲 这里头尽是沙子!

群众乙 哼!真拿咱们不当人呐!

群众甲 小声点,别找倒霉呀!

群众乙 这怎么吃?没法活呀!(现代京剧《红灯记》第三场 粥棚脱险)

豺狼当道、特务横行的混乱年代,公共场合如饭店、车站等地,老百姓即使遭受不幸也只能忍气吞声,充作“良民”,要极力回避带有正义或不满、反抗等色彩的角色。群众甲“小声点,别找倒霉”的提示,就是提醒注意,防避遭受潜在对象的伤害。老舍《茶馆》中王利发茶馆中“莫谈国事”的告示,也是提醒客人不要充当“清谈家”,以躲避祸害。

3.向日角色的干扰

交际是即时的、现实的,角色定位无疑应该依据现实语境和现实关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王群教授说:“比如我做老师,我的学生现在做官了,比我大得多,你再也不要摆你以前老师的架子了,你要转换角色了。” 王教授说的就是要排除向日角色的干扰。不能妥当排除这一干扰,会造成尴尬、不愉快,或者积怨,极端情况下有人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上文谈到的那个死于朱元璋刀下的冤魂就是一例。化解这种干扰,要有与时俱进的世界观和进退自如的胸怀,光荣的历史或猥琐的往日都是过去,现代社会、商品社会,兴趣在现时当下,叫花子可以成为暴发户,流浪儿可以变成明星,往日的光环可以作为自我回忆时的慰藉,拿不上即时的舞台,社会已经进步,社会人心已经如此。另一方面,成功人士也不能因为并不显赫的过去而自惭形秽,要过饭又怎样,放过牛又何妨?明朝皇帝朱元璋不就是放牛娃出身吗? zuGluiTYAVJlq8xl2w2skeAKn7WZA53EdnVllHdHsWp1NQdFvJe+xJ/xcn7Z1P9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