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晓西:“真正的专家学者,天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

“每一代人的成长,都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我们老三届这一代人,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尤其对我这样一个书呆子来讲,没有高考制度的恢复,进不了大学;没有研究生制度的恢复,进不了北京;没有解放思想的运动,头脑将长久地被教条主义禁锢;没有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个人的努力和勤奋,只能安慰自己的良心而已。”李晓西教授对个人成长的认识客观而睿智。

李晓西是 1976 年 12 月打倒“四人帮”之后入党的,是一位有着 28 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他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曾经担任过大队团支部副书记。后来招工到嘉峪关的市委党校担任教师,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教的知识几乎都是靠自己自学得来的,也是在党校加入的党组织。1977 年国家恢复高考,党校非常支持他参加考试,特意给了他一个月时间复习功课,结果他如愿考上大学。每当谈起能够在党校加入共产党,并且在党的支持下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李晓西都充满感激,认为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密切相关。李晓西经常语重心长地对自己的学生说:“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成长,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关系太大了。无法想象,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能在社会科学的专业上取得真正的成就。真正的专家、学者,是天然的爱国者,天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

李晓西最钦佩老一辈经济学家马寅初、孙冶方“唯实不唯上,老实做学问”的风骨。他认为,在经济学研究中,随波逐流产生不了经得起岁月检验的成果,凭小聪明、靠一时灵感不可能有大作为。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真正对别人有教益,对社会有奉献。“为学,就要服务于社会;为学,要永远做一个带有批判精神的研究者。”李晓西始终要求自己坚持独立思考,坚持调查研究,为大众服务,做一名有良心的经济学家。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研究生。在当时的“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的领导下做农村调查,参加了很多利于改革的研究课题,他的硕士论文的题目写的就是有关粮食购销方式方面的内容。

八十年代中期,李晓西曾围绕市场化改革发表过一系列文章,在理论界产生较大影响,被学术界公认为“市场化”改革的倡导者之一。他在农产品价格改革、通货膨胀理论、引进外资、金融改革等方面,也有独树一帜的见解。此后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出版多部专著,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十五篇获全国性学术论文奖。2001 年调入我校后,他更注重与社会力量,尤其是与其他高校及国家级研究机构的合作,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2001 年至今,他领导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与商务部政研室合作完成了 12 个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报告。2003 年 3 月,李晓西受商务部出口公平贸易司委托主持完成的重大课题《2003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正式出版。这个报告围绕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个主题,有针对性的回答国外对华反倾销中各种带有普遍性的疑问,客观的揭示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现状和水平。此后李晓西教授应邀参加商务部代表团赴欧盟,就中国市场经济问题访谈 7 个国家和欧盟总部,为促使欧盟率先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尽快消除我国对外贸易中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推动中国企业平等参与国际竞争作出了很大贡献,商务部特意给我校发来感谢信,提到“李晓西同志渊博的学识,勤奋扎实的作风,优良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得到了代表团全体同志的一致好评。对北京师范大学及李晓西所长对商务部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李晓西认为,只有那些真正为改造社会、提升大众生活品质而留下的真言实感,尤其是为年轻一代制作和提供的有说服力的思维框架,才是最有价值的。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李晓西抱有很大的希望,他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很努力,很勤奋,要多支持和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荣誉,他则淡然处之。在经济学研究之外,他给自己构筑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心灵空间,常常“歌以咏志”,无论是研究生毕业,还是外出旅游,或是参加公祭黄帝陵,李晓西常常会用诗歌记录自己的心声。他曾写过这样一段小诗谈自己对人生的体会:

什么是幸福?

沉浸于不间断的思索是最大的幸福!

什么是享受?

伴随美妙音乐安静读书是最大的享受!

什么是愉快?

让心放飞在山水之间是最大的愉快!

什么是告慰灵魂的轻叹?

不虚度年华,完成属于自己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是终生的夙愿。

(本文发表于 2004 年 6 月 20 日《北京师范大学校报》;作者:笑颜 刘妍) Eg519eBhsn7t73blqdwykRPTqkTNPs9+ynfG5TJAWK3ucfmbpfQbkfqe3pQ7Xyp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