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林崇德:用心爱学生

有人说,林崇德教授“神”——光博士生就培养出了几十名,而且个个了得:好几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数个博导,有的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很多是学术带头人;也有人说林崇德教授很“奇”——他送出的十几位出国的留学生几乎个个回国,怀揣了“惊人武艺”回来报效,还都说是冲着他们的老师回来的,令教育部的某负责人都对这种接近百分百的“回收率”赞叹不已。

“一位看似平凡的高校教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神奇?”——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近他,得出的却是极其朴素的答案——他的“神奇”缘于他对学生深深的爱。

严在当严处

都说严师出高徒,林崇德教授手下人才辈出,这个“严”字是少不了的。

他对学生品德要求严。他认为,当老师应当德育为本,尤其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他曾亲自介绍 10 名研究生入党,这在高校导师中很少见。

他对学生入门把关严。林崇德教授的“五不招”在教育界很有些影响,如果你想考他的研究生,没有优秀的人品、扎实的学术基础、强烈的创新精神和不错的适应能力是万万不能的。

他对学生的学术要求严。一入门必须阅读近五年的本领域学术著作成果并做到了如指掌,写出的论文必须有研究价值,采用数据不能有丝毫差错。

……

但有的情况下,林崇德教授又很“松”。1991 年有一位特殊的学生要考他的研究生,这位学生 80 年代就出了国并且在国外搞得有声有色,并且不见得回到国内发展。招不招他?——九十年代初不比现在,人脑子里有很多条条框框,很多人不主张招他,是林崇德教授力排众议,顶着压力招他做学生,还帮他解决了很多生活困难。“我的想法是,他很优秀,他能为中国做大事。”果然,这位学生不仅在专业上卓有建树,而且协助我国政府在外工作,发挥了非常好的桥梁作用。“我的根在中国。”这位学生常常这样说。

“我总觉得要热爱人才,爱护人才。”林崇德教授这样说。他的“严”是爱,他的“松”依然是爱。

爱在细微中

询问学校的职能部门,几乎没有人不认识林崇德教授的,更有一些极熟的人,干脆直呼他“老哥”,一边亲热地挽上他的臂膀。为了学生的事,他没少往这些部门跑:学生苦恼不已的工作问题、住房问题、夫妻两地分居问题……这些都沉沉地压着他的心,他磨破嘴皮想办法去疏通,殷勤地向打工的工人叫老师,为的是为学生换来个无忧无虑的学习空间。

向学生的家属打听,没有不认识林崇德教授的——林崇德教授的家是他们家庭困难的救援处:孩子外地户口中午饭没法解决,他亲自帮着跑附近学校的“小饭桌”;夫妻闹矛盾,他和夫人作调解员;学生的妻子调过来没工作,他想办法帮着跑商业局办执照;有位学生需买房却一时付不起首付款,他二话没说就掏出钱……

“您不累吗?”

他说累,但是累得心里高兴,因为这样学生就可以更投入地搞事业搞科研了。林崇德教授认为,“爱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需要,爱在细微中,师生间的感情就深了。

学高身正方为师

林崇德教授非常勤奋,他的学生说他“从来没有节假日,从来没有礼拜天。”他把勤奋豁达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他认为,只有自己的学术搞好了,才能真正赢得学生们的尊重,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林崇德教授的专长为发展心理学,他一方面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建立了国内一流的认知发展实验室,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等重点课题;另一方面积极服务于中小学教改,在全国 26 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 3000 多个实验班,成效斐然。他还挤时间从事专著的写作,论著与主编的书早在几年前就已超过 180cm,让人真正领略了“著作等身”的含义。

学生们佩服他的学问,更佩服他的品格。林崇德教授极其尊敬他的导师朱智贤先生,已经为他的研究基金筹集一百万元,用来鼓励后进。他认为这也算是“尊师重教”的一种身教。

林崇德教授淡泊名利,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钱的看法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虽然声誉日隆,但不为自己谋一分钱的私利。外出讲课,他不收讲课费,不住旅馆,不旅游,他的“三不主义”随着他精彩的讲课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启发年青教师们思索着“师德”的深刻含义。

(本文发表于 2001 年 9 月 14 日《北京师范大学校报》;作者:宋媛) WatKn3lpi0wS9IDzOvOxPgwHvrTaVaSthfr6V+sBst3ezXTx+Rf+pA/nmby+zSf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