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曾路老师从教已经三十多个年头了。从 1976 年到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到1999 年转至二附初中部(三帆),曾路一直担任着物理教学工作,她将最美好的青春完全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三十年育才不倦,三十年诲人不已,她以自己的心血诠释了“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内涵,她以自己的汗水谱写了“教师”这一称谓的时代篇章。“全国优秀教师”的荣誉对曾路来说,可谓实至名归。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这或许是很多自小有着教师梦的人的真实人生写照。
但曾路谈起从事教学工作的因由时,却说“这实在是机缘巧合”。
“文革”结束后不久,曾路从八一中学毕业了。恰巧学校的一位物理老师病了,老师们便找来平日里勤奋好学的曾路临时代为授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甚至受到一些人的歧视。但是,这些并没有影响到曾路上课的热情,相反,在亲身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曾路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行当”,她觉得这份讲台上的工作“挺有意思”的,家里也觉得女孩子干这行踏实,于是,曾路从此走上了教师的岗位。也许当时的她并没有想到,若干年后,她会为这个选择感到骄傲。此后的三十多年里,曾路一直与学生们在一起,感觉生活轻松坦然,对教师这个职业也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她说:“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就再没想过转行了,一直做到现在,还会一直做下去……”
其实,这并不是曾路第一次获奖。现任二附中初中部教学处副主任、物理教研组组长的她,在 1999 年被评为西城区物理学科带头人、2001 年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物理骨干教师、2005 年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但在曾路看来,荣誉永远意味着过去,要在自身的岗位上继续前进,在本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必须不断地加强业务素质。
自打到二附工作后,曾路陆陆续续在师大物理系学习了 8 年。深造期间,她虚心学习请教,吸取物理学前沿理论知识,不仅极大丰富了学科知识,更弥补了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足。
作为一位学识深厚且经验丰富的名校名师,曾路本可以接受纷至沓来的校外讲学的邀请,做到名利双收,但是曾路却常常拒绝,“很少往外跑”。
她对此显得很坚定也很干脆,“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既然在做一件事情就要全身心地投入把它做到最好,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除了日常的教学之外,曾路更愿意花时间博览群书,不断扩大知识面并夯实业务基础。她还不忘紧跟时代脚步,利用工作外的时间学习探索现代教学手段、摸索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在不断改革更新,需要很多时间来补全、充实自己哩”,曾路很认真地说。
三十多年躬耕杏坛,曾路桃李满天下,其中自然不乏得意门生。参加初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那些孩子们尤其让曾路欣慰。虽然初中物理奥赛已经停办七八年了,但是当时的一些细节,在她看来尤似发生在昨天。
“那时北京市物理奥赛在区里只取前二三十名,我们学校一般都会有六七个学生被选上;市里取前三十名,我们最好的成绩是占到了七个名额,其中有六个学生是我班上的。”成绩是骄人的,但是曾路的语气很平淡。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曾路参与了许多课题研究。她是从 2002 年开始与师大物理系一起做课题的,这些课题主要是调查讨论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相关的一些问题。课题调研让曾路在平时课上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改进,因材施教、应时施教。同时,她又把自己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带到科研中,进行提炼总结,并进一步贯彻到实践中。教学与科研在曾路这儿实现了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曾路为人和蔼,对学生更是亲切。学生任何时候有问题向她请教,曾路都会耐心解答。在教师午休时间为学生答疑对曾路来讲是家常便饭,她总说,“学生很聪明,学习又用功,问题不多,一点就通,不会觉得累。”
学生对曾路的感情很深厚。不论上没上过她的课,学生们说起“曾老师”都无一例外地显露出钦佩的神情。“曾老师不教我们班,但是我们班的同学有问题去问她的话,她也一样耐心回答”,一个女同学说。
采访接近尾声,曾路抬头看看墙上的钟,“马上就要下课了啊,一会儿就有学生来问问题了。”记者旋即道别离去,甫一回头,这不,曾路已经坐在办公桌前给学生解答问题了。
(本文发表于 2008 年 2 月 25 日《北京师范大学校报》;作者:吴淑岚何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