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郑光美:“以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感召学生”

8 月 27 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名单,中科院院士、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郑光美先生名列其中,成为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

百折不回:世界雉类研究带头人

在科学研究领域中,郑光美先生硕果累累,特别是在我国特产濒危雉类研究中成果卓著,被世界雉类协会雉类专家组主席Peter Garson称为“世界雉类研究带头人”。

作为带头人,自然少不了常年奋战在科研一线。在野外风餐露宿、在没有人烟的深山老林中开展资料收集,这些对郑先生来说都是家常便饭,“历经风险而百折不回”可谓是对郑先生的真实写照。1960 年初夏,郑先生带领由学生、猎人等组成的考察队对秦岭动植物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考察,由于体力消耗大,备用 13 天的粮食,到第 11 天就颗粒皆无了。几经周折,他们才“搭上了便车”——趴在解放军开山拉木头的车上,紧紧抓住捆木头的绳子,看着汽车边走边蹭悬崖,剐大树,经过一天惊心动魄的颠簸方得以“逃离”秦岭。而这次考察结束后,郑先生发表了中国首篇讨论动物生态分布特征的论文——《秦岭南麓鸟类的生态分布》,并在中国秦岭首次发现了大熊猫,把传统认为的大熊猫分布区域扩大了一倍。2001 年,70 高龄的郑光美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中挫伤了肌肉;2003 年,他又在江西九莲山保护区调查黄腹角雉过程中腰肌严重损伤,在没有医治的条件下忍痛坚持,直到野外考察结束。

精益求精:传道、授业、解惑

郑光美先生对教学工作始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他长期坚持为本科生主讲“普通动物学”,他所主持的“普通动物学”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郑先生认为,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他说:“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教师要不断推陈纳新”,“大学生正处在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十字路口,大学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要言传但更要身教,切实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以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感召学生,激励学生”。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领下,郑先生十分重视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每次上课前他都要认真备课,将学科最前沿的内容吸收并揉入到教学中。由于准备充分,他授课生动、幽默、内容精要、信息量大,加上谦和的态度和对学生的关爱,郑先生一直是我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

郑先生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80年代初,郑先生在国内率先提出野外实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动物的辨识、标本采集和制作的层次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北师大的动物学野外实习在内容和手段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现在,70多岁的郑先生每年仍然要推开一切事务,坚持参加生科院生物科学专业二年级本科生的山地动物野外实习。他活跃在海拔 1200 米以上的野外实习教学一线,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指导本科生野外识别鸟类、指导小专题研究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自己 50 年来积累的野外工作方法和经验,对学生进行野外科学研究训练。

甘为人梯:积极培养年轻教师队伍

北京师范大学鸟类学团队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和研究力量雄厚的队伍,这与郑先生多年来甘为人梯、重视培养年轻人的理念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几十年来一直竭力为青年人的发展提供和创造机会:1988 年,他将赴英国做访问学者的机会让给了一位刚刚毕业留校的研究生;从 90 年代开始,他主动从一些重要的职务上退下来,并推荐一些年轻人来担任这些工作;对于即将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他会协助他们备课,听取试讲,提出中肯的建议;在主编《鸟类学》教材的时候,他邀请了 6 名年轻学者参加编写,并花费了不亚于作者完成初稿的时间去逐字修改补充,梳理手稿……

在郑先生的培育指导之下,我校动物学教学科研领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早已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的宋杰老师对郑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这样谈及自己的恩师:“郑先生一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从事研究工作。他那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干劲令我动容。可以说,师大正是由一批批这样的大师支撑起来的。对郑先生,我一直心存感激也心存敬意。”

身正为范:用品德打造正气

郑光美先生推崇爱国、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切实践行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以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激励着学生。

在教学和科研中,郑先生是一位格外谦逊和蔼的长者。在野外,他与研究生同吃同住,起早贪黑,为了获取第一手数据,在外一待就是半年到十个月。在他的带领下,他的研究队伍形成了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被郑先生戏言为“鸟类学研究敢死队”。在师德建设上,郑先生尤其看重细节,他每次上课都必是早进教室,和早到的同学交流,课间耐心回答同学们的问题;3 节课下来,常常一站就是 200 多分钟。

从教 50 余年的郑先生在总结自己的工作时,指出敬业是第一位的。他认为,敬业的内涵是丰富的,要本着研究的态度,要把诚信和讲科学道德当做工作的基础;同时,长期的野外工作也需要每个人艰苦奋斗的勇气和力求完美的态度。郑先生提到,做科学研究更要以身作则,迎着困难上,自己对人对事讲诚信、遵守科学道德规范,队伍自然就会养成好的作风。他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只‘富’一家,大家应当共同提高和进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好的团队。”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郑光美先生努力践行着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精神,他潜心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奖的获得,是对郑先生数十年从教生涯的肯定与赞誉,更是对许许多多像郑先生一样执著于教学科研事业的普通教师的鞭策与激励。

(本文发表于 2007 年 9 月 20 日《北京师范大学校报》;作者:许姗姗梁立平) MP8cTsQOrRcmv+e65EjI8bVap/zBrz9EvKgyV20UxBhde9AwnC5b7FykEd7muDB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