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古今官职诠释》一书即将付梓之际,作者蒋建中先生嘱我为之作序。我多年前就曾表示过,既不为他人的书作序(自知无此身价),也不请人为自己的书作序(恐有张声势之嫌)。此番破例,实为蒋先生的精神所感动。

我与蒋先生素不相识,迄今未曾谋面。去年,他托我院文献信息中心的张新梅女士转来本书的写作大纲及部分样稿,希望请历史所的同志提些意见。因为我曾组织过《中国历史大辞典》的编纂,又参加了《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的撰写,历史所科研处便把稿件交给了我。当得知是一位非专业人士所作,我很是敬佩。在几次电话交谈中,我逐渐了解了蒋先生,并被他的认真与执著所感动。蒋先生是江苏宜兴的一位退休多年的中学教师,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尤其爱好历史与文学。他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令我吃惊。退休后的数年,他仍旧是强学力行,并时时想为社会做点贡献,真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是这种精神促成了本书的编纂。

近二十年,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吸引了无数观众,但其中涉及的古代职官名目却使许多人感到费解,蒋先生多次被周围的亲友问及“提辖”有多大?“别驾”是什么官?“大学士”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正是这些提问使蒋先生萌生了编一部简明实用的工具书的想法。显然,满足普通百姓的需要是编纂这部书的主旨,涉及古代官制的知识,不仅令一般观众感到十分陌生,就是对史学工作者而言,也是一大难题。北京大学已故著名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曾把官制作为古代史入门的四把钥匙之一。我和我的同事曾跟随张政 先生编纂《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深知其中之艰苦,蒋先生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广征博引,多方请教,终于完成了本书的编纂,实属不易。我忽然想起孔子的一句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蒋先生不正是如此吗!

本书篇幅不大,却很有特色。蒋先生为它的定位是大众化的通俗读物。本书的框架设计(一部分是古今官名对照表,一部分是古代职官释词)正适应了广大读者的需要,恰恰也是本书的特点。看到一个古代的官名,很多人都想知道它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职位。以古比今,以今对古,这种思维方式并非今天的读者所独有,就是在古代,人们也很想弄清前朝某官相当于当时的某官。因此,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现了官修七十二卷的《历代职官表》。该书即把历代职官名目列于清代官职之下,以说明清代某官相当于古代某官。由于流传不广,后由黄本骥抄录其中一部分内容,成为六卷本的《历代职官表》,得以流传,尽管后人指出该书的古今对比失之牵强,但该书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中华书局于 1965 年曾整理出版黄本骥的《历代职官表》,《辞海》的中国古代史分册将其列入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工具书之一。本书第一部分内容即与《历代职官表》类似,尽管只是一种简单的古今对照,而且也未必准确,但总可以帮助一些读者解惑释疑。本书第二部分所拟职官条目,大部分是历代官制中的基本内容,还有一些是常见的俗称、别称,都是读者需要了解的。我参加过多种历史专科辞典的编纂,深知选目之难。一部好的辞书,选目是基础。选目并非越多越好,而是首先要考虑到读者对象,同时还要坚持全面性、科学性、稳定性、平衡性的统一。本书辞目的选定还是下了一番工夫的,至少是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需要。此外,释文中也充分吸收了近年的研究成果。

总之,这是一部面向广大读者、有新意的工具书。对于广大文史爱好者来说,手头很难都备有《辞海》、《汉语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这类大部头的工具书。今天,有了《古今官职诠释》,无疑可以给他们提供极大的方便。尽管本书在形式和内容上还有可商榷之处,但作为一名非专业工作者,坚持为普通百姓写书,并且取得这样的成果,还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欢迎的,应该向蒋先生表示祝贺,特别是我们从事史学研究的专业工作者,更应向蒋先生学习,时刻想着社会的需要,读者的需要。

我相信,本书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1XoAJRJ4nzpz+HVaTmmlHfK79RglEC3dPVK34EFVAWEmrp2Lq9Xf9WeEPR3kjzO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