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印度

姜楠 金银星

印度和中国同为文明古国。两国数千年的交往不仅丰富了彼此的文化,而且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唐代玄奘天竺取经,开创了一条宗教文化交往之路 [1] 。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两国人民的旅游交流日趋频繁。印度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与中国海南的热带海洋多民族文化生态形成强烈对比,在海南和印度之间发展互补性商贸和旅游有很大潜力。

印度同中国的关系

中印于1950年4月1日建交。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领导人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双方交往密切。之后因西藏问题两国关系陷入低谷。1976年,两国恢复互派大使,中印关系步入正常化 [2] 。1999年,两国建立高层安全对话机制并达成两点共识:中印互不构成威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的准则。由此,两国关系步入改善和发展的轨道 [3]

政治与军事

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互访。印度尼赫鲁总理1954年、阿南塔·萨亚纳姆·阿延加尔议长1956年、副总统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1957年、总理拉吉夫·甘地1988年、总统文卡塔拉曼1992年、总理拉奥1993年、副总统纳拉亚南1994年、总统纳拉亚南2000年先后访华。总理瓦杰帕伊2003年、总理辛格和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2008年、总统帕蒂尔2010年访华并会见中国政府高级官员。毛泽东主席先后4次会见尼赫鲁总理。周恩来总理三次访问印度。江泽民主席、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访印 [4]

两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保证两国友好睦邻关系的发展,促进在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其中包括多个联合公报、保持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和平与安宁的协定,环境合作协定,广播电视合作协定,增开边贸点议定书,在旅游、科技、水利、医药、检疫、地质调查、空间等领域开展合作的文件。最重要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2003)、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2005)、以及深化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十项战略”《联合宣言》(2006)。

2007年是“中印旅游友好年”,双方举行了一系列发展友谊的活动。2010年两国建交60周年,两国领导人互访、互致贺电,习近平副主席与帕蒂尔总统共同出席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印度驻华使馆在北京共同举办的中印建交60周年招待会。两国外交部门一直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中印边界谈判继续向前推进,边境地区总体保持和平与安宁 [5]

中印一直努力发展在防务领域的友好交流。1958年,以叶剑英元帅为团长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印度。根据双方1993年签署的《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等文件,两国达成一致:两国边界问题应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双方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双方严格尊重和遵守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双方把实际控制线地区各自的军事力量保持在与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相适应的最底水平。

两国于2006年5月29日签署了《中印国防部防务领域交流与合作谅解备忘录》。2007年12月,两国在昆明举行首次陆军联合反恐训练 [6] 。2009年4月,印度海军“孟买”号和“兰维尔”号导弹驱逐舰赴青岛参加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庆祝活动。8月,中国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完成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后,在归国途中访问印度科钦港。9月,印度陆军东部军区司令维杰·库马尔·辛格中将率团访华。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和西藏军区司令员舒玉泰分别率团访印。2010年1月,印度国防部秘书普拉迪普率团来华出席第三次中印防务与安全磋商,会见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并与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会谈 [7]

经济与贸易

进入21世纪,中印双边贸易增长迅速,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8] 。2004年两国双边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并达到13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80%,占当年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总额约七成。2009年中印贸易额达433.81亿美元。中国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化工、纺织、塑料及橡胶、陶瓷及玻璃产品等。中国自印度主要进口铁矿砂、铬矿石、宝石及贵金属、植物油、纺织品等。

近年来,两国相互投资也呈增长趋势。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印度投资4735万美元,印在华投资196个项目,合同金额4.21亿美元,实际投资1.22亿美元。

2002年月,中印双方签署加强旅游合作的协定,中国政府将印度列为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国之一。12月9日,中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和印度共和国旅游部关于中国公民组团赴印度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2007年,两国间人员往来达53万人次。2009年,中国去印度旅游的人数有所增加,达10.2万 [9] 。随着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两国旅游合作会出现一个新局面。

科学技术合作与文化交流

中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农业技术的深层次交流,如稻、棉种植、动植物种交流等 [10] 。通过古代的“丝绸之路”,印度人了解到中国的四大发明,纸和造纸术也先后传入印度。1988年,中印签订第一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成立了科技联合委员会,在农业、生物技术、化工、医学、电子和新材料、教育等许多领域展开了相当深度和广度的合作。2006年9月,中印两国科技部在北京签署了《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成立部长级中印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同年11月双方发表的《联合宣言》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促进双方在4个领域的合作:地震学、气象学、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制药。亚洲最大的软件咨询服务公司塔塔咨询公司是在中国投资的首家印度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经在北京、上海设立办事处,并在杭州设立研发中心。印度的信息技术企业戴塔麦特在苏州工业园区建立国际外包服务基地。中国的华为电信公司在班加罗尔有研发中心。至2008年,有170多名印度软件工程师在中国从事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展望未来,核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太阳能技术等能源领域的合作会是两国科技合作的重点 [11]

近年来,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展迅猛。2006年10月,印度青年与体育事务部秘书马度卡·古普塔率印度青年百人团访华。11月,中国青联副主席尔肯江吐拉洪率中国青年百人团访印。2007年6月,双方签署《文化交流2007~2009年度执行计划》。2006~2007年间,中印两国各派百余名青年组团互访。中国在印度举办了“中国节”、“中国电影节”、“新年食品文化节”、奥运图片展、中国书画展、“东方之韵—中国妇女画展、“虎趣”画展、景德镇瓷器展、电影招待会;天津杂技团、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家小组、杭州越剧院、湖南木偶皮影艺术团、广西艺术团、中国中央戏剧学院等艺术表演和教育机构在印度的演出受到热烈欢迎。2010年12月,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印。

中印两国多年来一直交换留学生。近年来,中国赴印度留学人数有所增加。2007年4月,印度首个孔子学院在韦洛尔科技大学成立 [12]

印度概况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间,这片土地上出现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居住在中亚的一支雅利安进入南亚次大陆,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建立,统治200多年。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亚侵入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入侵并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通过“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13]

自然地理

印度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按照地形特征,印度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山区、中部恒河平原区、西部塔尔沙漠区、南部德干高原区和东西海域岛屿区。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占年降水量的80%左右。恒河是印度最长的河流,长2700公里,流域面积为106平方公里。

印度矿资源丰富,有矿藏近100种,主要有云母、煤、重晶石、铁矿石、铝土、铬铁矿、锰矿石、锌、铜、铅、石灰石、磷酸盐、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可采石油7.56亿吨,天然气10750亿立方米。云母产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产量居世界第三。森林67.83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0.64%。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是世界最大粮食生产国之一。印度的水资源只占全球的4%,但却需要养活占全球17%的人口 [14]

人民

印度人口约11.6亿(2009年),居世界第2位。有10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占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约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宗教有伊斯兰教(13.4%)、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耆那教(0.4%)等。首都新德里人口约1385.1万。印度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此外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2007年,印度人口识字率达到75%,成人文盲仍有3亿。2008/2009财年,6~14岁儿童入学率接近100%,但是小学辍学率高达31% [15]

政治、军事、经济

印度独立后长期由国大党统治,反对党曾在1977年至1979年、1989年至1991年两次短暂执政。1996~1999年间政局不稳。1999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上台执政。2004年至今,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组成联合政府,曼莫汉·辛格任总理。

印度宪法规定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联邦议会由总统和两院组成。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联邦议会及邦议会组成“选举团”选出,任期五年,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两院包括联邦院和人民院。联邦院共250席,由总统指定12名具有专门学识或实际经验的议员和不超过238名各邦及中央直辖区的代表组成,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宪法规定副总统为法定的联邦院议长。人民院是主要立法机构,主要职能为制定法律和修改宪法、控制和调整联邦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有权弹劾总统。总理由总统任命人民院多数党的议会党团领袖担任。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是最高行政机关。部长会议还包括内阁部长、国务部长。

印军前身为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雇佣军。1947年印巴分治后始建陆海空三军。1978年创建独立的海岸警卫队。总统是名义上的武装力量统帅,内阁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国防部负责部队的指挥、管理和协调。各军种司令部负责拟定、实施作战计划,指挥作战行动。印度实行募兵制。陆、海、空三军总兵力为127万,其中陆军103.5万,海军7万,空军17万。另有50多万预备役军人和100多万准军事部队。2010/2011财年国防预算约294.6亿美元 [16]

印度独立后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农业由严重缺粮达到基本自给。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经济改革,国家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服务业发展迅速,占GDP比重逐年上升。2002年至2007年期间,印度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实现年均经济增长7.8%。2009/2010财年,该国GDP总值约达9653亿美元,GDP增长率为7.4%,人均收入约合726美元,人均收入增长率5.6%。

印度近年来农业发展缓慢。汽车、电子产品、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交通通讯业和建筑业发展尤其迅速。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产业,近年来旅游收入不断增加。每年创汇逾百亿美元 [17]

印度的旅游资源

印度有广阔的国土和灿烂的文化,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其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不同民族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相互冲撞、吸纳、融合的历史。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使印度成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印度有雪山、草地,沙漠、冲积平原,高山、大河,还有热带森林,很多地方风景美丽、气候宜人。印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自然遗产有五处:马纳斯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卡齐兰加国家公园,凯奥拉德奥国家公园,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楠达戴维山国家公园和花谷国家公园 [18]

马纳斯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是许多野生动物的家园,该保护区目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濒危遗产。卡齐兰加位于印度阿萨姆邦中心地带,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种群的独角犀牛和其他珍稀哺乳动物,是印度东部最后一批没有人类活动骚扰的地区之一。凯奥拉德奥是大批水禽鸟类冬季栖息的地区。孙德尔本斯位于恒河三角洲,占据一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和水域(其中一半以上地区在印度,其余部分在孟加拉国),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区。楠达戴维国家公园和花谷国家公园以其高山景致闻名。

人文旅游资源

印度的人文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古堡陵园,如红堡、胡马雍陵、泰姬陵、甘地陵等,代表了印度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准;第二类是佛教圣地圣迹,如王舍城、那兰陀寺等;第三类是石窟神庙,那里有许多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佛教塑像、雕刻和绘画,是研究印度古代文化艺术的绝佳之地 [19] 。这些古迹和遗产中,有23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第四类是博物馆 [20] 。限于篇幅,以上各类择一二介绍如下。

德里红堡建筑群是印度最大的王宫,坐落在德里城东北部亚穆纳河畔,建于17世纪上半叶。整座宫殿建筑全部用红色沙石砌成。红堡有护城河环绕,东北角是建于1546年的萨林加尔古堡,两者共同构成红堡建筑群,四面环有厚重的石围墙。宫殿的设计模仿了《古兰经》对于天堂的描述,殿内刻有一句话:“如果人间有天堂,天堂就在这里,不在别处。”红堡是莫卧儿王朝创造力的典范,其规划以伊斯兰原型为依据,又含波斯、贴木儿王朝和印度传统建筑元素,反映了印度从莫卧儿王朝时期到印度独立之间各个阶段的历史发展。

泰姬陵是一座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修建的。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瑰宝奇葩,整个建筑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墙体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艺术价值极高,是世界遗产中令世人赞叹的经典杰作之一。

汉皮古迹群是印度最后一个王朝查耶那加尔帝国最后的首都。14世纪至16世纪期间,富可敌国的王子们建造了许多德拉威庙宇和富丽堂皇的宫殿。1565年被穆斯林攻占,城市被洗劫一空,毁于一旦。其遗迹至今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行者。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位于孟加拉湾沿岸。神庙依照太阳神苏利耶驾驶战车的样子建造。24个车轮饰有字符图案,6匹马拉着战车。这座神庙建于13世纪,是印度最著名的婆罗门庙宇之一。

桑吉佛教建筑群距离博帕尔约40公里,坐落在小山上,俯瞰着平原。古迹由一组佛教建筑群构成,包括巨石石柱、宫殿、庙宇和寺院。这些建筑的历史大多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保存了下来。在12世纪前这里一直是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目前它是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圣地。

那兰陀佛教圣地遗址距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90多公里。那兰陀意为“莲花”,象征美、善、智慧和文化。公元5世纪,这里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学院,可容纳一万余名学生,吸引了来自亚洲许多国家的学者,中国唐代高僧玄装和义净都曾在此学习。1950年代中印两国在这里合建了一座中国式建筑——玄奘纪念堂。

埃洛拉石窟群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在陡峭的玄武岩壁上开凿有34座洞穴庙宇,一座挨一座,延伸2000多米。这些保存完好、排列有序的遗迹可追溯到公元600年至1000年,它们生动完好地再现了古印度文明。埃洛拉石窟群不仅艺术造型独特,技术水准高超,而且作为佛教、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的圣殿,它们是古代印度容忍、宽恕特性的精神体现。

阿旃陀最初的佛教石窟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公元5世纪至6世纪的笈多时期,增加了更多精致的石窟。阿旃陀石窟的彩色绘画和雕塑生动而富有灵性,是佛教艺术的经典之作,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影响力。

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旧名孟买维多利亚终点站,是印度维多利亚时代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代表。该建筑模仿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哥特式设计,其石头圆屋顶、塔楼、尖拱和不规则地面则接近传统的印度宫殿建筑样式,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交汇,形成孟买独一无二的风格。

动态和劳务旅游资源

印度的节假日名目繁多 [21] 。全国性节庆有共和国日(1月26日)、独立日(8月15日)、洒红节(3、4月间)、灯节(10、11月间)。前两个为政治性节日,全国各地要举行庆祝会、升旗、游行、领导人演说等活动。后两个为印度教节日,灯节全国庆祝3天。此外还有元旦、圣雄甘地遇难纪念日等。

印度各地有很多地方性宗教节庆和新型娱乐庆典活动,如古特伯高塔的古典音乐和舞蹈节,德里芒果节,除十节、锡克教创始人那纳克诞辰日、纪念知识女神的萨拉斯瓦蒂节,穆斯林开斋节,基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克久拉霍舞蹈节,黑天神节,杜尔加女神节,象征财富、智慧和欢乐的象鼻神生日、布里沙滩节等。

“昆梅拉节”又称恒河圣水沐浴节,是印度最盛大的朝圣节日。“圣浴”每12年内分别在恒河之畔的赫尔德瓦尔、锡布拉河畔的乌贾因、戈达瓦里河畔的纳西克、恒河与亚穆纳河交汇的安拉阿巴德举行一次。

盛行于南印度的丰收节也值得一提。丰收节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打扫尘除,人们穿戴一新,烧做甜牛奶粥敬奉太阳神,然后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团聚。人们还要举行敬牛仪式,给牛洗澡,染牛角,好食待牛,牵牛游行,或举办赛牛会等。

保护绳节在每年8月间月亮最圆的那天举行。节日里印度妇女不分宗教和种族,把丝线织成的绳子和花朵系在自己兄弟的手腕上,表示请求他们的帮助、保护和友情。据说最初只有印度教徒庆祝这个节日;约400多年前穆斯林教的胡马云国王接到了细绳,马上出兵援救了拉贾斯坦信仰印度教的女王。从此该节日成为各教派和种族共同庆祝的节日,也成为印度各民族宗教派别团结友爱互助的象征。

印度有多种传统美食,如香辣烤鸡、鱼,飞饼、咖哩姜饭、羊肉串、腌泡鸡肉、抓饭等。这个国家神秘而丰富多彩的宗教性节庆活动每年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观光客。这些活动和美食与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迹相得益彰,对旅游爱好者形成极大的吸引力。

印度旅游资源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

印度发展旅游的优势主要在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印度的文化遗产如红堡、泰姬陵、朱罗王朝大神庙等与中国的文化遗产如长城、太庙、故宫等差别巨大。印度的宗教文化遗产尤其是佛教遗产对中国游客有巨大的吸引力。印度的许多宗教和民俗节庆活动会让中国游客感到新鲜有趣,愿意参与其中。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人出境游增长迅速。中国现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还有无数居士和信徒等信佛、礼佛之人 [22] 。中国的很多佛教信徒会希望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一游,瞻仰圣迹。此外,很多中国文化人会到印度去了解和学习印度丰富的文学艺术。

中国海南旅游资源对印度游客的吸引力

中国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几千年的深厚文化积淀和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与印度的旅游资源形成强烈对比。海南岛的黎、苗少数民族文化生态、贬谪文化遗迹以及新开发的高尔夫和海上休闲娱乐运动等也能够吸引印度游客。海南也有众多寺庙,一些名庵古刹已经修葺为宗教景观点。新建的海南南山佛教文化苑已经成为佛教旅游胜地。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程,会增添新的现代化娱乐设施,也会增加适应印度人饮食习惯的餐饮服务。海南对印度游客的吸引力会随之提升。

对海南发展国际旅游的启示

中国与印度是两个文明古国,又是邻国,在旅游合作方面有很大优势和发展空间。建议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发展海南与印度之间的旅游。

1.尽早向印度人民推介海南。海南要尽早同印度建立合作关系,可以考虑先同该国旅游发达的邦和城市建立政府间联系。海南省政府要重视宗教信仰的桥梁作用,以佛教文化和穆斯林文化作为纽带开展跨文化交流,建立两地的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拉动双方旅游行业的互动。

2.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海南的旅游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如市内道路和旅游景区指示牌数量少,飞机场、火车站、码头等交通集散地的旅游宣传广告不多,残疾人专用设施少,岛上各市县和景区之间的道路不够好,缺少公共厕所等。

3.加强加快应用外语教育和普通话教育。目前海南旅游业多数从业人员的外语能力差,难以为外国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很多旅游业人员甚至说不好普通话,同来自国内其他省市的人交流有困难。海南旅游企业应与本地旅游院校紧密合作,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同时让旅游院校了解旅游业最新动态,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语言技能和服务技能课程,做到学而有用,学以致用。

4.加大旅游监管,整治旅游秩序。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价格垄断。一些景区、景点门口尾随游客推销商品的现象比较严重,景区内商品价格过高,存在宰客现象。有些商品质量没有保证,游客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应加大监管力度,整治旅游秩序,提升海南作为旅游大省的形象。

5.发展特色旅游文化。海南应当利用本地独有的资源,创造新型的“自然+人文”综合性旅游资源。海南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的民歌、故事、音乐、舞蹈、雕刻、刺绣等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宝库的组成部分。每逢民族节日、庆典和农闲季节,少数民族地区都要举行粉枪射击、弓弩射箭、顶木棍、爬杆、摔跤、荡秋千和赛龙舟等体育项目比赛。海南应该积极开发这些少数民族文化项目,使其成为海南旅游的亮点 [23]

6.保护和建设优质沙滩。海口的西海岸滨海公园、假日海滩,三亚的亚龙湾、大东海,琼海的博鳌水城等都是闻名国内外的星级海滨沙滩景点。文昌、万宁、昌江等地还有许多优质海滨沙滩。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沙滩正在受到破坏。海口有的沙滩由于城市扩建正在消失,有的因近海水域受到污染,已不适合游泳。沿岛的许多沙滩已经被开发商圈地填海造房,挖得满目疮痍。如果不尽快对海南的沙滩和水域采取保护措施,海南将失去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一个基础条件。

7.对全社会进行旅游文化教育。要发展旅游经济,就必须培养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一种与旅游经济密切相关,以愉悦身心为目的,经过科学规划、精心培育起来的较为高级的文化。旅游地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政府活动必须以发展旅游产业为导向。景观和娱乐活动要满足游人对美的需要、好奇的需要、娱乐、自我欣赏、信仰、理想实现的需要。旅游地人民的价值观念以及日常生活行为要奉行旅游业至上。游客要自觉遵守旅游地的活动规则并参与到活动中去,从中获得享受 [24]

在国内外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海南发展旅游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海南应该从基础设施硬件和人才软件两个方面加强本省的旅游产业建设,培养全民旅游文化意识,全方位塑造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季羡林与中印文化交流[Z].著者,2007.2.14.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1180/78382/5400327.html.2008.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同印度的关系[DB/OL].著者,2010.6.13.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yz/1206_42/sbgx/.2011.1.26.

[3]五洲传播中心.中国·印度:外交关系[DB/OL].著者,2007.http://www.showchina.org/zwgxxl/zgyd/200706/t117104.htm.2011.1.28.

[4]同[2].

[5]同[2].

[6]陶社兰.中印陆军联合反恐训练双方参训兵力各约一百人[N].中新社,2007.12.20.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12/20/content_7282296.htm.2011.1.28.

[7]同[2].

[8]新华网,中印双边经贸关系[Z].著者,2006.7.6.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7/06/content_4801308.htm,2008.9.3.

[9]尹晓琳,王进雨,黎史翔.2009年中国出国旅游人数达4760万但去印度的游客仅10.2万人[N].法制晚报,2010.4.21.

[10]朱宏斌.秦汉时期的中印交通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

[11]李学华。科技交流源远流长中印科技合作步入“快速路”[N].科技日报,2008.1.1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共和国大使馆.中印关系[DB/OL].著者,http://www.chinaembassy.org.in/chn/zygx/.2011.1.2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印度国家概况[DB/OL].著者,2010.6.13.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yz/1206_42/1206x0/.2011.1.26.

[14]中国新闻网.以占世界4%水资源养17%人口?印度面临供水危机[Z].著者,2010.3.12.http://env.people.com.cn/GB/11127009.html.2011.1.28.

[15]同[13].

[16]同[13].

[17]同[13].

[18] UNESCO.World Heritage List [DB/OL].Author.http://whc.unesco.org/en/list.2011.1.29.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共和国大使馆.印度文化介绍[DB/OL].著者,http://www.chinaembassy.org.in/chn/zygx/zywh/ydwhjs/.2011.1.28.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印度文化概况[DB/OL].中文化网,2004.7.30.http://www.chinaculture.org/sjgd/2004-07/30/content_257457.htm#.2011.1.29.

[21]张玄祥.印度(India)旅游文化简介(11)[Z].http://www.dharma.com.tw/X2GB/B34India/IndiaRPT024.htm.2008.9.4.

[22]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国的宗教现状[Z].著者,2008.9.http://www.zytzb.org.cn/zytzbwz/religion/wdzj/200804/t20080430_376246.htm,2008.9.11.

[23]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海南省少数民族概况-民族文化艺术体育[Z].著者,http://jtt.hainan.gov.cn/gov/tminzu/doc/mzgk.mz.mzwh.html.2008.9.14.

[24]冯源.世界旅游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ZTm6Y9bd/ztjDyNWcGOHbV1X5PBMw6P0WZWBuDc4QAMuvSLumzu10h3Rua9cMQ0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