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的运行模式是基于特定的目的而对一般供应链采取的特殊的设计、执行和管理方案。近年来,有关供应链运行模式的相关研究发展迅速。而随着理论研究和供应链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不同的供应链运行模式也被不断地归纳和提出。从整体上讲,目前的供应链运行模式研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重点:对需求的快速反应(灵活性)和对运行成本进行控制。这两个方面的相关研究从供应链的内部效益最大化出发,并从组织结构、信息控制、库存控制、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多个供应链结点进行有侧重性的探讨。此外,一些经济社会中的新理念也对供应链运行模式研究产生了影响,发展出如绿色供应链、闭环供应链等供应链运行模式。
基于灵活性的供应链运行模式研究目前较为普遍,内容包括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敏捷制造( Agile Manufacturing, AM)、快速反应( Quick Response,QR)、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ECR)、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联合管理库存(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等。
虚拟企业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来完成市场项目,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制度安排。目前的研究集中在虚拟企业的伙伴关系选择,信息系统构建和利益分配机制等,如杨超(2006)等对虚拟企业经营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设计进行了研究,赵忠华(2003)对虚拟企业利益分配有效性评价进行了研究。
敏捷制造主要是指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市场进度作出快速响应的供应链生产策略。目前这一生产方式已经扩展到整个供应链,国外学者Sanehez(2001)等认为敏捷制造相关的供应链研究方向集中在生产设计与计划,信息系统和供应链伙伴关系选择上。我国学者陈旭(2001)等也在敏捷制造的组织结构和绩效评价问题方面做了较早的研究。
快速反应是指通过零售商和生产厂家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交换,用多频度、小数量配送方式连续补充商品,以此来实现销售额增长、客户服务的最佳化。有效客户反应是在“快速反应”策略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以销售为驱动核心,通过供应链各环节活动的整合,尤其强调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合作,实现供应链流程优化的运行方式。如李隽波(2007)对组织结构及评价指标方面进行了研究等。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建立在客户与供应商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供应商管理客户库存实现双方库存成本降低。联合管理库存是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供应链所有成员的合作共同管理客户端库存的一种管理手段。VMI的研究广受欢迎,涉及面也较为广泛,包括不同行业、产品实施VMI的系统运作,VMI的实施效果实证及信息协调问题。粗略地讲,这些运行模式最初侧重于供应链管理的不同环节,如虚拟企业侧重于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增加灵活性,快速反应等从信息角度增加灵活性等,但随着这些策略理论的发展,其实现方案往往互相借鉴和引用,以致后来的研究使得这种侧重点的边界有所模糊。
基于成本控制的供应链运行模式也是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内容。这些模式包括外包(Outsourcing )、延迟制造(Postponed Manufacturing, PM )、精益生产( Lean Production, LP )、零部件共用(Component Commonality )、电子商务( E-Business)等。
外包是指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企业内部营运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外包是物流与供应链理念发展初期时就存在的一种企业业务发展策略,目前基本被融入供应链的概念之中。如Gilley(2000)核心业务识别与外包效果进行了研究,Albino(1998)对合作形式与合作商选择进行了研究。
延迟制造是指供应链成员企业将制造,装配、甚至设计活动延迟到接到顾客实际订单后才开始进行,其本质是尽可能地延迟差异性在产品生产和物流中的体现,目的是在产品差异出现之前实现规模化的运作,以节约成本。目前国内外延迟制造的相关研究围绕在客户订单分离点(范志强,2006),生产、信息流程延迟(Bhavnagar,2000)和在延迟制造模式中加入新的管理因素,如拼箱运输、越库作业等。
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项名为“国际汽车计划”的研究项目中提出来的。它的目标是无故障流程的及时生产,以消除一切浪费为根本,实现零缺陷和零库存。其最典型的现实模型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目前国外的研究包括精益生产的系统整合(Pham ,2008),精益生产的使用实证(Bonavia,2006)与向其他环节的理念扩展。
零部件共用是指尽量使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或者不同类产品的部分零部件的尺寸、功能相同,相互之间可以实现互换代替,从而使通用零部件的设计、生产和库存成本都得到节约。零部件共用的相关研究体现在产品结构和库存管理、MRP中。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电子商务的实现需要网上商品信息浏览、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安全便捷的资金结算系统。目前存在的研究集中在成员关系管理策略和信息管理模式(Eric Ng,2005)等。
类似基于灵活性的供应链运行模式,基于成本控制的供应链运行模式也可以粗略的以不同的侧重环节划分,如表2-1所示。同样如同基于灵活性的运行模式,随着理论研究的发展和供应链对其他运行模式的借鉴,这种划分开始模糊化。
表2-1 部分供应链运行策略主要侧重点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基于灵活性和基于成本控制的供应链运行模式研究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运行模式并行化和整合的趋势,即在供应链运行中,通过一系列信息技术、组织结构和管理技术创新,既提高供应链对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也同时兼顾供应链的成本控制。例如理论界提出的既敏捷又精益的供应链(Naylor,1999),它是通过分段耦合等理论研究,在供应链的不同阶段使用侧重点不同的敏捷或精益模式;又如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eredith,2001),也是将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势和定制化生产的灵活性相互融合。这些研究的出现使得现有理论研究呈现一种新的趋势,即以前单一侧重的运行模式,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逐步融合了其他供应链运行模式和设计、管理方式的优点。
精益敏捷供应链。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供应链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划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根据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功能性产品和创新性产品(马士华,2000)。由于功能性产品与创新性产品具有截然不同的需求特点,要求建立不同类型的供应链。与功能性产品相匹配的是精益型供应链(Lean Supply Chain),又称有效型供应链(Efficient Supply Chain),其核心是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费,以尽可能节约产品成本,在市场上形成比竞争对手更有利的价格优势。与创新性产品相匹配的是敏捷型供应链(Agile Supply Chain),又称反应型供应链(Responsive Supply Chain),其核心是提高产品的可获性,以尽快满足复杂多变的需求,充分利用每一个新的市场机会。
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创新性产品而言,敏捷型供应链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但在满足产品可获性的前提条件下如何有效地降低产品的成本,成为困扰着供应链管理效率进一步得以提高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将敏捷的思想与精益的思想结合起来,建立精益敏捷型供应链(Leagile Supply Chain)。即在整条供应链的下游环节执行敏捷型供应链的基本原则,以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迅速作出反应;而在上游环节则执行精益型供应链的基本原则,以尽可能降低生产最终产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在订单驱动的下游环节和预测驱动的上游环节的分界点(Decoupling Point),合理的存货水平有利于降低缺货损失和过季损失的总水平。如图2-1所示,精益敏捷供应链是一种综合能力最强的供应链系统,它能够对来自需求不确定性和供应链不确定性做出及时反应,使自己始终能够围绕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图2-1 精益敏捷型供应链
资料来源:刘刚《供应链管理-交易费用与决策优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在供应链运行模式研究综合化发展的同时,经济社会领域一些新的理念也被引入到供应链之中,有些甚至已经成为被理论界认可的供应链运行模式。这些基于新的理念的运行模式往往将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探索基于供应链活动的,但却不仅基于供应链内部收益的公益性策略。这些研究尚在不断发展之中,并越来越多的引起了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重视。基于环保回收的供应链运行模式就是其中最典型的策略之一。
基于环保回收的供应链运行模式包括绿色供应链、生态供应链,以及逆向供应链和闭环供应链。前两种供应链运行模式将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结合,Zsidisin等(2001)对有关绿色采购及生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及分析。如武春友(2001)等对背景意义、定义内涵、实施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后两种供应链运行模式即逆向供应链和闭环供应链的研究主要将产品回收物流纳入到供应链运行策略之中,如张克勇(2008)等对闭环供应链的构建、协调,逆向物流和产业应用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等。
通过以上对供应链运行模式的综述可以看出,目前该研究正在向多侧重点、整合化的方向发展,多种目的兼顾的、不断进化的供应链运行模式已经成为新型供应链系统的发展方向。绿色供应链和闭环供应链更是在企业供应链运行模式中融入了新的更具社会意义的内容。这些不同供应链运行模式的发展趋势给了研究学者们新的启示,那就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的客户要求、市场要求乃至社会要求,将会演变成对供应链运行模式的新的潜在要求,也会促使供应链运行模式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就是基于食品安全的封闭供应链的运行模式,即尝试在理论上将产品安全的理念融入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模式之中,并希望能发展出一种对实际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新型供应链,为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条新的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