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加强资源体系建设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创新 [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支撑。然而,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缺乏必要的力度,资源的配置和发展也很不平衡,尤其是社会性、社区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已成为制约社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理论定位

资源,是指凡是能为人们所利用并产生效益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所有支撑社会发展的价值性要素,由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政治资源等资源体系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一个国家政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政治主体和社会组织,可以用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最广泛的政治共识,维系政治体系和政治秩序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性资源,具有阶级性、稀缺性、集合性、“可扩张性”等政治资源特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既包括对现有资源的保护、开发、整合、增生和分配,也涉及防止其流失和枯竭。

但是,传统上,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理解,多局限于教育领域或学校的“两课”及诸如课外活动等隐性资源在内的教育资源。这种认识导致我们长期以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狭义地理解为一种教育资源,忽略了把其作为社会政治资源加以开发。这是造成社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被削弱的关键原因。在政治学视野中,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主体凭籍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影响人们的政治思想,进而形成政治共识,参与现实政治过程的实践活动。所以,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更是一种政治行为,是现实政治过程一项基础性的活动。掌握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政治发展的目标予以分配和利用,是社会政治体系保持政治一体化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纳入整个政治资源体系加以建设。它应该是一个更为宽泛的体系,包括政治主体赖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切物质、非物质资源。在现代社会,除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外,包括社区、社团、大众媒体、博物馆、展览馆、历史文化遗址等能够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资源,还包括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行业组织等。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有着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

首先,是加强和改进社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基层政治沟通和政治疏导机制的迫切需要。社会转型期的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基层积压大量的社会矛盾。当这些利益矛盾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时,往往会转化成有组织的群体事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被削弱,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政治沟通、疏导不畅而引起的,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能够疏导社会基层矛盾的工作机制。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利于促进基层政治沟通、疏导机制的形成。因此,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作用的基础上,作为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要依托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机构,建立党和政府政治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党和政府教育与行政管理功能同社会自我教育与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政治沟通、疏导力量互动的社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构,一方面在法律约束、党和政府管理和政策引导下,制度化、有序化地向公众传递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另一方面,它们通过教育、沟通、协商,发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作用,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同时,它们还负责来自社会、民间的政治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反馈,既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又能作为公民的一种稳定而制度化的政治沟通和政治参与渠道。

其次,是有效解决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丰富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在宏观层面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在微观层面表现为社会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发展不平衡,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较为匮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单位制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被削弱,以往单位所兼具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逐渐弱化或交由社会执行。另一方面,由于单位的社会职能减弱,单位外的社会领域得到空前的生长,非单位组织形式如社区、社团大量出现并迅速成长,越来越多的公民以不同的形式,分属不同的公民社区,这是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虽然改革已经使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功能从单位和政府中分化出来,由公民社区承担,但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贫乏,以及适应社区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导致其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区域。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丰富社区性资源,对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打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次,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适应性和有效性的需要。加强党对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改进领导方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利益主体复杂多元,人们思想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增强,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难以与之相适应,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社会性运作手段缺乏等,迫切需要创新。一方面,党和政府要利用法律、经济、政策等手段,支持、鼓励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场所的建立和发展,为其提供合法性空间;通过直接拨款和包括豁免税收等间接资助方式,构筑这些社会机构和活动场所的依赖基础,并支持它们针对社区和公众的思想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主要是制定活动规范和依法实施监督,保证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的教育性、规范性、非赢利性和公共性,确保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

总之,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最终形成党和政府领导管理、社会广泛合作、公众普遍参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对于适应社会生活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对于在全社会形成最广泛的政治共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发表于《中国行政管理》2005 年第 10 期

[1] 傅安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

阮一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23PSJNjuBmHA/mpz9+efzR6Au6p5Fob8wBe4DRSK3L0ZvuGDxM7tZ7e+tJASc9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