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解读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自我实现观论纲
——关于人发展问题的主体性研究

自我实现是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才干与个性,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过程。自我实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从人的主体能动性角度来揭示人的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唯物辨证的、社会实践的角度对自我实现的基本性质、内在动力、制约尺度、实现形式、价值创造、评价标准等方面做出了科学的解释。这些关于自我实现的基本观点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的发展观的重要理论观点,也是当前对青年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历史唯物主义自我实现观的揭示,有助于使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更加全面。这是因为,在以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中,人们比较多的是从人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受动性的角度去讨论人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问题的,如实践发展对人本质形成的决定作用、社会进步对人性发展的推动、文明进步对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社会变革对人的解放作用等等。相比较而言,人们对于人的发展的主体能动形式的研究却相对薄弱得多。人作为实践的、能动的、具有自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显然其发展过程既有受社会、文化因素制约的一面,又有自我规划、发展才干、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努力、克服外在必然性实现自由等发挥主体能动性的一面。自我实现就是人的主体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具体表现,是人的发展的主体能动形式。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的理论,正是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这一前提出发,从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出发,进而从人的主体能动性的角度去揭示人的发展规律的。对人的发展的主体能动形式及其规律的揭示能够使人的发展理论进一步得到全面的阐发。

此外,当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人的自我实现问题,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由于市场经济对人的主体性的提升作用,还由于西方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对我国青年思想成长的影响,自我实现日益成为青年成长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于是,如何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自我实现观,批判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建立在抽象人性论基础之上的自我实现观,就成为我国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我实现问题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有不少关于自我实现问题的论述。这些论述为我们认识自我实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启示。

1.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质在劳动中被确证,人实现自由的过程

关于自我实现,马克思是这样论述的:“一个人‘在通常的健康、体力、精神、技能、技巧的状况下’,也有从事一份正常的劳动和停止安逸的需求,……诚然,劳动尺度本身在这里是由外面提供的,是由必须达到的目的和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必须由劳动来克服的那些障碍所提供的。但是克服这种障碍本身,就是自由的实现,而且进一步说,外在目的失掉了单纯外在必然性的外观,被看做个人自己自我提出的目的,因而被看作自我实现,主体的物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因而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或者说是理想状态的劳动“是这样的劳动,这种劳动还没有为自己创造出这样一些主观的和客观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下劳动会成为吸引人的劳动,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 在马克思看来,自我实现是人的存在方式即实践、劳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劳动中,人们树立起满足自己需要的具体目标,通过克服外在的必然性即根据客观规律改造外部世界,使自己的需要和要求得到满足,使人们在劳动开始时所设立的目标得到实现,这就是人的自我实现过程。人的这一自我实现过程正是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人的本质得到确证,同时也是人的自由不断得到实现的过程。因此,人的最充分的自我实现或自我实现的理想状态,应该是通过劳动,“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2.自我实现是个人发展的主体能动形式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人的自我实现看做是人的自我发展的主体能动形式:“实际上,在职责、使命、任务等等中,个人在自己的观念中是和个人的本来面目不同的,……他提出了他应该成为什么的想法作为合理的东西,作为理想,……来与他自己的现实存在相对立。” 这就是说,人们在发展自己的过程中,有一个自己提出发展目标或理想,然后再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或理想的过程,当然这个目标或理想由于超越了自己的现实状况而与现实相对立。人在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这种充分体现了自身主体能动性的发展形势,正是人的自我实现过程。

3.自我实现是人的才能和力量全面发展的过程

同样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完全赞成这样的说法:“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同时,他们还把为实现这一点而创造最充分的客观条件,进一步确定为共产主义者为之奋斗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说:“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 因此,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的自我实现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力量的过程。

4.历史就是由无数自我实现着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恩格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人所特有的自我发展的主体能动形式,历史就是由无数自我实现着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他说,社会发展史“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每一个人正是“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这就是说,人类历史正是由无数个人所进行的自我实现活动的“合力”构成的。显然,也就是说社会历史发展是离不开人的自我实现活动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的自我实现客观上是构成历史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5.人的自我实现历史发展的三种形态

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的历史形态,马克思认为大致经历了“人的依赖关系”条件下的“自我牺牲”、“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的个人独立”条件下的“利己主义”和“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即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一致”这样几个阶段。

所谓“人的依赖关系”条件下的“自我牺牲”,是指前资本主义时期,人的自我实现的特点。由于“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 所以,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个人的活动深受他们自身在其中的社会地位、作用和职能以及自然形成的血缘关系的制约;他们发展自己、满足自己需要和要求的活动也是以此为根据来确定自己所追求的具体目标的。于是,个人只有通过或完全依照共同的利益来活动,或个人只有把他的本质力量、人格、个性和理想等,都全部转让给集体如公社、君主国家、封建王国等,他才能从中发展起自己的某些技能、社会联系和“个性”。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个人发展自身的努力和实践实际上表现为一种对自己个性发展目标的背离,表现为一种“自我牺牲”。可见,这时人们发展自己的活动,其实还谈不上是作为人的主体性和本质力量的自觉表现形式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

所谓“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的个人独立”条件下的“利己主义”,是指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人的自我实现的特点。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获得了一定的迁徙、支配自己劳动力、选择职业的自由,可以不再受血缘、社会等级关系的制约,从而有了一定的人身独立性。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确切些说,可以叫做——在彼此关系冷漠的意义上——彼此漠不关心”。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力量异化为物的力量,人与人的关系异化为物的关系,人的个性则异化为物的个性,人的劳动力也成为物的牺牲品。于是,人只有通过物或依赖于物才能得到表现和确证。在这种条件下,人们不得不把对物的私人占有看做是获得所谓个性发展的唯一手段,人们的全部发展自身、满足需要的社会活动都是以实现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因此,人的自我实现表现为一种把自我需要的满足、个人利益的实现看得高于一切,把他人和社会看成为自我发展的障碍和威胁的、具有明显“利己主义”性质的活动。

所谓“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即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一致”,是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人的自我实现的特点的揭示。马克思指出,未来人们自我实现的特点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即在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中,这种发展正是取决于个人间的联系……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一致以及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的个人的共同活动方式。” “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 于是,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人的自我实现是扬弃了“自我牺牲”和“利己主义”的自我实现方式,而代之以“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一致”的自我实现方式。所以,马克思说:“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但是,“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理论上既不是从那种情感的形式,也不是从那夸张的思想形式去领会这个对立,而是在于揭示这个对立物的物质根源,随着物质根源的消失,这种对立自然而然也就消灭。” 共产主义条件下,“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一致”是自我实现方式的根本特征,这是一种达到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的理想的自我实现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有关论述,是对自我实现观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揭示。

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我实现观的基本观点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自我实现的论述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出发,关于自我实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自我实现观:

第一,自我实现本质上是人的能动的社会化的成长过程。

自我实现并不是个人孤立的、封闭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而是人的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这是人区别动物的根本属性。人的发展是以人的基因为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以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外部条件,以实践活动作为动力和形式来实现的,是这些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而其中社会文化环境和实践是根本性的条件。于是,这就决定了人的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一个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逐步使自己社会化,即总的说来是使自己日益符合社会要求的自我发展的过程。我们常说,某个孩子很懂事,某个青年很成熟,某人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等等,其实都是在说这个人的发展的社会化程度高、社会化速度快而已。因此,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人的走向社会化的发展过程;而人的自我实现本质上也是人自觉地通过实践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动地使自己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化的发展过程。

从内容上看,自我实现是人的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才干、创造自身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而主要是社会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等的实践过程。我们之所以把自我实现称之为人自我发展的社会化的发展过程,是因为:首先,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通过为社会服务或奉献并从社会获得相应的回报才能实现;其次,人的自我认识并不是一个人在封闭、孤独的环境中自我反省、自我了解的过程,而是一个人的在社会交往中以他人和社会为参照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再次,人的才干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被发现并得到发展;最后,人的价值也只能在他为社会的服务中才能得到体现。总之,一般说来,社会为人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发展的总体目标、客观条件、发展机制、显示尺度、评价标准等必要条件,因此脱离社会的所谓自我实现是根本不存在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讨论自我实现问题时,实际上是在讨论人的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人的发展的主体能动形式。其实无论是人的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和受动性,还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发展方式,这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在说同一件事情即人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时代造就人”、“社会进步决定人的发展”、“人是特定文化条件的产物”等等,大多说得是人的发展的客观制约性和受动性的方面,而自我实现则强调的是人在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的主体自觉性、能动性发挥作用的方面,即人发展的主体能动形式。可见,对自我实现问题的揭示,有助于深化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理解和使理论表述更加全面。

第二,自我实现的动力来自于人对社会要求人们不断发展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自觉意识,而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自我实现的内在要求正是由这种自觉意识决定的。

人们为什么会有自我实现的要求呢?这是由于社会总是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才干、品格等等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着的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因此,由于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了社会对人的这种要求,人们才形成了自己的自我发展意识,而正是这种意识构成了人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或内在动力。人们在这种内在要求或动力的推动下,能动地进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实践活动,这就是人的自我实现。

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是怎样的关系呢?马克思指出,社会和个人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 55 页。)也就是说,一方面,社会发展决定着人的发展水平,并推动着人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发展了的人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反过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样,每当社会一有发展,就会推动人们发展自己去适合社会的要求,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我改变”。比如,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趋势,迫使人们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具有全球眼光,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具有做好各种社会工作的能力。近年来出现的“考研热”、“进修热”、“留学热”等等人们为提高自身素质所采取的种种措施,正是由于人们意识到了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积极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对人的要求而进行的各种努力。

第三,人们在自我实现的实践活动中并不是主观随意、率性而为的,而是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为成功的自我实现者。

人是社会的人,这就决定了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受社会因素制约,包括受社会制度、文化的制约,主要是受社会生活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这种制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需要决定了人才出现的类型和数量,这就是所谓“时势造英雄”。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其本质上说,其实就是人民的需要,因为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表现为人民的需要。人民所赞扬、期盼的英雄人物,就是人民所需要的人才。

这就是说,自我实现的目标只有与时代的需要相符合,才能最有希望获得成功;同样,自我实现的目标只有与人民的需要相一致,才能有最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当前科技研究、教育、法律、财会、电信、新闻传播、建筑、美术设计、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行业的专家或从业人员,社会需求量很大,所以人们在这些领域中好找工作,待遇也较高,如果人们择业选择这样的发展方向,显然容易成功。

其次,社会发展规律决定了人们的自我实现的目标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而要顺应历史潮流。社会发展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只有顺应历史规律才能取得实践活动的成功,反之则必然失败。显然,当前在我国选择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事业,是最有前途的自我实现的努力方向。

再次,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决定了人们的自我实现通常所能达到的状况和水平。人的自我实现是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因此社会文化发展的现状和水平决定了人们自我实现的普遍的状况和水平。例如,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混乱,大学停办了,在任何人的自我实现目标中,上大学就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了。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改革开放出现了大好形势、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这种形势决定了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从而为众多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尽快认清形势,努力发展自己,充分利用社会文化发展所提供的有利于人们发展的良好条件,尽快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急需的人才,从而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最后,国家、社会、集体的发展状况、水平与和谐程度制约着人们自我实现的普遍水平。马克思早就说过,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展自己。这是因为任何人的发展都是在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中、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所以一个人如果隶属于某个团结和谐、文明向上、积极进取的集体,那么他就有可能获得最好的自我实现的条件。国家、社会、集体是由人们所组成的不同层次的人的集合体,显然国家强大繁荣、社会安定团结、集体文明和谐,都对人们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可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价值观不仅与人的自我实现不冲突,相反,却是促进人们健康地进行自我实现的重要的思想品格。

第四,自我实现必须对自身的主体条件有正确的认识。

人的自我实现与自身的主体条件密切相关,主体条件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自己的主体条件,也是自我实现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对于人们来说,自我实现需要为自己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择业或成才需要科学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选择自己确有所长而又为社会所需要的事业,才能更好地促使自己发展。必须反对在这个问题上的盲目攀比或感情用事的草率作法。

第五,自我实现的根本方式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如前所述,唯物史观强调自我实现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实践的过程,所以自我实现的基本形式是积极投身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为,人们无论是认识自我、发展才干、满足自身需要、创造人生价值等等所有这些与自我实现有关的活动,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完成的,离开社会实践,根本不存在什么自我实现问题。

第六,自我实现是人的价值的实现过程,包括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自我实现必然是人的价值的实现过程。人的价值在于人通过实践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或者说人的价值本质上是人的创造价值的价值。一个人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创造财富的能力越大,那么他的价值也就越大。

人的价值还可以分为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二者的统一。所谓社会价值,指人为满足他人、社会的需要所创造的价值。一个人为他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越多,说明这个人的社会价值越大。所谓自我价值,指人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所创造的价值。一个人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越强,表明他的自我价值越大。如果某人不能通过实践活动满足自己的需要,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种人就没有自我价值。人的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从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来看,人的价值主要在于人的社会价值,因为人的自我价值只能通过人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来实现。因为任何人如果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其实都只能是通过社会劳动,通过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然后取得社会的回报来实现。总之,人的价值主要在于一个人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和结果。

第七,自我实现的评价标准是人在充分发挥自身才干前提下的社会贡献和自我满足的统一,但主要是社会贡献。

关于一个人的自我实现是否成功,一般来说应该以这样的一些标准来评价。一是,社会贡献比较大,他们通常是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内的卓有成效者。如“两弹元勋”,获得国家科学奖的王选、吴文俊、黄昆、袁隆平等科学家,政绩卓著的国家公务员,劳动模范,航天英雄杨利伟等等,他们的工作成就令世人尊重和称赞。二是,自己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常常是科学、艺术、商业经营、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等等领域内的杰出人物。当然,所谓才干的充分发挥,首先意味着他们的才干由于能够给社会带来财富或贡献,因而这种才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三是,在正常的、比较公正的社会条件下,由于事业成功而能够较好地通过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四是,在正常的、比较公正的社会条件下,由于事业成功而享有较高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的人。

我们之所以强调自我满足的程度也是自我实现所达到的水平的重要表现或评价标准之一,这是因为社会上还存在着贡献和回报不相符合的情况。显然,如果社会基本公正——只要付出了辛勤劳动就会有基本合理的回报,那么,所谓成功的自我实现者,通常在上述几方面是能够统一起来的。如果社会不公正,或者制度有缺陷,就会出现贡献和社会回报不一致、不相符合的情况。有些人的贡献可能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合理的回报。还有些历史人物的贡献在他生前没有得到社会的公正评价,那也就更谈不上回报了。不过,历史是公正的,历史迟早会对他做出公正评价的。虽然我们主张重在贡献,但是如果我们确实遇到获得社会回报不合理的现象,也应该根据社会公正和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合理、合法的争取,来促使人的贡献和回报相符合,使社会制度进一步合理化。

需要强调的是,总的说来,自我实现取得一定成功的人的共同特点和最突出的方面,则在于他们都是对于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的人。他们无论是工作成就突出,还是才干得到充分发挥,还是较好地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或是具有较高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等等,在社会基本公正的条件下,从本质上看这些都意味着由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较大,因而获得了社会、人民的充分肯定和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回报的结果。所以,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成功的自我实现者的根本特征在于他们首先是对社会、对人民做出了较大贡献的人,是社会和人民所需要的和所赞扬的人。

以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我实现观的基本观点,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的发展观的重要观点,也是当前对青年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撰写人 孟宪东) jcqRO1lKmLn46OUFSbfeA38Eci2dO9usOL0hI+Nh9TepjfMg8Ew0KP85vYr+xcf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