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世纪

夫志,一方之史也,不论世其何以征焉,今卢龙非古卢龙之地,仍古卢龙之名也。李沧溟 (1) 云:“卢者,黑也;龙者,水也。北人谓黑水为卢龙。”故昔或名此地为卢龙军,或名为卢龙塞,以其城廓邻于漆河之义也。前明初洪武四年(1371 年)改平滦路为永平府,以卢龙县为附廓焉。

国朝仍之。古所谓孤竹、营州、肥如、平州,俱此卢龙之地,历代名称各有异焉。今奉文修补卢志,因增《世纪》以冠其首,并载古今之沿革,以备参考焉。

大清顺治元年(1644)秋九月,世祖皇帝入关,经永平,驻跸城外,文武官朝免如仪,赏赉有差。

康熙六年丁未(1667),永平知府李兴元重修郡谯楼。

七年(1668)秋九月,皇上幸迁安县,驻跸于县南,文武各官朝服迎至驻跸处所,免朝。次日,由清节祠东庞家崖渡滦河,驻跸于滦河之西,免朝。次早,沿滦水而南,至滦州南五里岩山桥驻跸,文武官朝服朝见。次早,西行,文武官朝服跪送。

八年己酉(1669)秋七月,永平道奉文移驻通州,更为通永道。

九年庚戌(1670)冬十一月,皇上幸三屯,驻跸东寨,文武官朝见,命武臣自副将以下至七品以上,俱较射,赐宴,赐题面试知府蔡兴周,命大学士哲那库评阅其文,命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次日,行幸永平,皇上由北门入,自西门出,文武官前导至御营,免朝,仍驻跸于滦河之西。皇上东幸谒陵,驻跸于滦河之西。卢龙县豫备桥梁、舟舫、帐幔如仪。皇上登舟观鱼,见桥梁坚固,各项豫备有方,嘉悦,赏银贰拾两。召见卢龙县知县魏师段,面询爱民之实,又问其籍贯,奏对称旨。次日,由西门入,自东门出,东幸。

冬十月,谒陵旋,文武官跪迎。皇上由北门入,西门出。上谕随驾官,命民人环路跪看,不许进本告状,仍驻跸于滦河之西,文武官吉服朝见,滦河献鱼,赏银拾两。次日,旋京。

冬十一月,诏免滦、卢、迁、抚四州县丁地钱粮一年。

十一年壬子(1672)春,奉文督催各村堡添筑墙垣,刨浚濠沟。

【注释】

(1)李沧溟: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与王世贞等为“后七子”领袖人物。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顺德府(今邢台)知府、陕西提学副使。隆庆元年,起浙江按察使,改浙江参政,进河南按察使。“卢龙”之意最早记载见之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大抵北方水多黑色,故有卢龙郡。北人谓‘水’为‘龙’,卢龙即黑水也。”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提举司天监沈括出使辽国。黑水,即玄水、漆水(今青龙河)。《汉书·地理志》记载:“肥如,玄水东入濡水。”濡水,即今滦河。

【补录】

卢龙县历史大事记

编者注:旧县志仅有顺治、康熙初年记载,其他朝代阙如,今以府志补之。

康熙十八年、五十年、乾隆三十九年、光绪五年《永平府志·世纪(纪事)》

尧都冀州,命禹治水,任土作贡。夹右碣石入于河。

舜肇十有二州(吴氏曰:舜分冀州,自卫水以北为并州,医巫闾之地为幽州,碣石以东接青州之北为营州)。

汤十有八祀三月,王至东郊,立圣贤古有功者之后,封孤竹等国各有差。

殷之末年,孤竹君之二子伯夷、叔齐让国而逃。

周武王克殷,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

惠王十有三年(公元前 664 年)冬,齐桓公伐山戎(《史记》: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国语》载桓公之言:寡人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海滨诸侯莫不来服)。

景王十五年(公元前 530 年),晋灭肥,肥子奔燕,燕封之于辽西。

七国时,燕北有东胡、山戎(《通鉴》注:自汉北平、无终、白狼以北,皆大山重谷,诸戎居之。《春秋》谓之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 128 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二千余人。围材官将军韩安国于渔阳,会燕救至,匈奴乃去。安国益东徙,屯右北平,数月病死。天子乃复召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畏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 年)夏,卫尉张骞、郎中李广出右北平,击匈奴。

和帝永元九年(公元 97 年)秋八月,鲜卑寇肥如。

灵帝熹平六年(177)冬,鲜卑寇辽西,太守赵苞击破之。

中平四年(187),前中山相张纯、前泰山太守张举反,与乌桓大人丘力居等连盟,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等,众至十余万,屯肥如。

六年春三月,幽州牧刘虞购斩张纯。

建安十年(205)春,袁熙与其弟尚奔辽西乌桓,余众降散。

十二年(207),曹操击乌桓单于蹋顿,上徐无山,堑山湮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至白狼山,与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魏明帝景初二年(238),遣太尉司马懿伐公孙渊,经孤竹,越碣石,次于辽水。

晋武帝太康六年(285),鲜卑慕容廆寇辽西,遣幽州军讨之,战于肥如,廆众大败。自是每岁犯边。

前燕烈祖元玺二年(353),命将军步浑治卢龙道,焚山刊石,令通方轨。

烈宗宝永康三年(398)夏四月,兰汗弑燕主宝,遣其子和屯令支,长乐王盛遣兵袭诛之。秋九月乙未,以慕容豪为幽州刺史,镇肥如。

中宗盛长乐元年(399)夏,魏前河间太守卢溥聚众海滨,攻掠郡县。秋八月,辽西太守李朗叛,附于魏,留其子养守令支。自迎魏师于北平,遣辅国将军李旱讨斩之。

二年春正月,魏材官将军和突袭卢溥于辽西,擒之。燕主盛遣孟广平救之不及,斩魏辽西守宰而还。二月,袭高句丽,拔新城、南苏二城,徙其民五千余户于辽西。

昭文帝熙光始六年(406)冬,大城肥如,以上庸公懿为镇西将军、幽州刺史,镇令支。尚书刘木为镇南大将军、冀州刺史,镇肥如。

惠懿帝元正始二年(408)夏五月,以尚书令冯万泥为幽冀二州牧,镇肥如。

北燕太祖跋太平十七年(426)春二月,魏慕容渴悉邻反于北平,攻破郡治,太守与守将击败之。

魏肃宗熙平二年(517)秋九月,城平州所治肥如城。

孝昌二年(526)秋九月,就德兴陷平州,杀刺史王买奴。

齐显祖天保四年(553)秋九月,齐主北巡,遂伐契丹。冬十月丁酉,至平州。丁未,旋师。

幼主承光元年(577),周师至邺,营州刺史高宝宁率骁骑及契丹、靺鞨万余人赴救至北平。闻邺城不守,乃还,据营州。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夏五月,高宝宁寇平州。

三年夏四月,幽州总管阴寿帅步骑十万出卢龙塞击高宝宁,平之,以寿为幽州总管。

十八年春二月,高丽王元帅靺鞨众万余寇辽西。以汉王谅、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将兵三十万伐高丽。夏六月,汉王谅军出临渝关(今抚宁县榆关镇),值水潦,军中乏食。秋九月,引兵还。

炀帝大业十年(614)春三月,帝征高丽。夏四月甲午,车驾次北平(郡治今卢龙县城)。秋八月己巳,班师。

十一年春二月,幽州贼帅杨仲绪攻北平,滑国公李景击破之。

十二年秋,渤海贼帅高开道陷临渝,围北平,守将李景拔城去,开道遂据北平。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营州总管邓皓将兵救之,景帅其众迁于柳城,开道遂取北平。

五年冬十月,契丹寇北平。

太宗贞观十九年(645)春二月,上亲征高丽。夏四月丁巳,车驾之北平。秋九月癸未,班师。冬十月丙辰,皇太子迎谒于临渝关。戊午,次汉武台,刻石纪功。

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夏五月,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反。秋八月丁酉,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与契丹战于硖石谷(《唐书》平州有西硖石、东硖石二戍),唐兵大败,契丹进取平州,刺史邹保英、妻奚氏率家僮女丁,乘城不下。

天宝元年(742)春正月,分平卢别为节度,统平卢、卢龙二军,以安禄山为节度使。

十五载夏四月,平卢先锋使董秦袭榆关、北平,杀贼将申子贡、荣先钦。

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夏四月,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济奏:奚王啜刺等寇平州,击走之。

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夏四月,刘守光囚其父仁恭(幽州卢龙节度使)。秋七月,其兄平州刺史守奇率其众数千人奔契丹。

后梁太祖乾化二年(912)秋七月,契丹王遣其弟刺葛攻平州,破之。

均王乾化三年夏四月己亥,晋刘光浚拔燕平州,执刺史张在吉。冬十二月,晋王以周德威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德威恃勇不修边备,契丹每刍牧于营、平之间。

辽太祖天赞二年(923)春正月丙申,大元帅尧骨(耶律德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后为辽太宗)克平州,获刺史赵思温、裨将张崇。二月,如平州,甲子以平州为卢龙军,置节度使。

圣宗统和元年(983)秋九月,以平州旱蝗赈之。

天祚帝保大二年(1122)春正月,金人克中京,平州军乱,杀节度使萧谛里,州人推张珏领州事。

三年春正月丁巳,奚王回离保据卢龙岭,自称大奚皇帝。二月,金升平州为南京,加张珏试中书门下平章事,判留守事。夏四月,金人徙辽降臣故同平章事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参知政事康公弼等于广宁(今昌黎县)至平州,张珏执企弓等,数其罪而杀之。五月甲寅,珏仍称保大三年,以平州附宋。宋郭药师追击回离保,至卢龙岭,回离保遁去,寻为其下所杀。冬十月己亥,张珏以精兵万骑击金将闍母于兔耳山,败之。宋以平州为泰宁军,以珏为节度使。十一月,金主命宗望击珏。庚午,战于平州东大败之。珏奔宋,金人围平州,州人立张敦固为都统,乘城拒守。

四年夏五月乙巳,闍母克平州,执敦固杀之。

金太宗天辅三年(1119)冬十月丁巳,以闍母为南京路都统,埽喝副之,知枢密院事。刘彦宗兼领汉军都统。自南京入燕山伐宋。

天会四年(1126)秋九月,改南京为平州,辽兴军为兴平军节度使。

世宗大定元年(1161)冬十月丙午,即位于辽阳。甲子,兴平军节度使张玄素上谒。

二十二年冬十月辛丑,徙河间宗室于平州。

宣宗贞佑二年(1214)六月,蒙古兵南下,追金将招灯必舍,及于平、滦,降之。

三年秋八月,蒙古兵攻平州,完颜合达以城降,权领永安军事,鲜卑仲吉以滦州降蒙古,改兴平军为府。

四年冬十月,完颜合达自平州浮海归金。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升兴平府为平滦路,置总管府。

成宗大德七年(1303)冬十月,改平滦路为永平路。

十一年,武宗即位。秋七月乙亥,以永平路为皇妹鲁国长公主分地,租赋及土产悉赐之。

武宗至大三年(1310)春三月辛卯,发康里军屯田永平。

至大四年秋九月丁巳,以永平路岁入,除经费外,悉赐鲁国大长公主。

英宗至治二年(1322)夏五月,置营于永平,收养蒙古子女。

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秋七月乙未,平章程思忠叛,陷永平路。昌黎县尹周宏死之。诏也速讨之,复滦州及迁安、昌黎、抚宁三县。

二十一年春正月,思忠弃城走,追至瑞州,杀获万计,复永平路。

二十二年秋八月,以也速为辽阳省左丞相,知行枢密院事,开省永平。

明洪武元年(1368)秋九月戊申,大将军徐达遣都督同知孙兴祖等徇永平。元分省参政崔文耀以州县来降。兴祖留平章俞通源等,以元五省八翼兵守之。

二年春,元行省丞相也速寇永平。

十三年冬十一月,元平章完者不花与乃儿不花率骑数千入桃林口,寇永平。指挥刘广战死,千户王辂追至迁民镇(今山海关),败之,擒完者不花。

十四年春正月辛亥,大将军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

建文元年(1399)春三月,敕都督耿瓛将兵屯山海关。秋七月丙戌,靖难兵至永平,指挥赵彝、千户郭亮、百户吴买驴等以城降(买驴,后改名成,封清平伯)。庚寅,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宁王朱权封地)兵出松亭关(今迁西县喜峰口),攻遵化。壬辰,燕王来援,兵退守关。癸巳,百户鲁敬败大宁兵于迁安之钓鱼山。丙申,燕王回北平。九月,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杨文帅辽东兵围永平,焚西门。燕王自将救之,营于永平城东,追奔百余里,斩首千余级。高等退保山海关,王遂引兵出刘家口。冬十月,燕兵袭破大宁。

二年夏四月,辽东兵下昌黎。五月,指挥佥事谷祥败辽东兵于定流河(在今乐亭县西北三十里,滦河下流)。秋七月,又败之于部落岭(卢龙县城东十八里),克兔耳山寨。八月,辽东兵围永平,不克。

三年春正月,辽东兵围遵化,败之于清水寺桥。夏五月,辽东兵围永平,指挥吴兴旺、谷祥昼夜对敌,凡八十日。燕王遣指挥刘江救之,大破辽东兵于昌黎,斩首数千级。冬十一月,燕府论守永平功,军士普升一级为小旗,小旗升总旗,总旗升试百户,以上普升一级。

四年夏五月,辽东兵至永平,都指挥佥事谷祥引军过小河,至十八里铺,拒却之。论功普升一级。

洪武三十五年 (1) 秋九月,封郭亮为成安侯,赵彝为忻城伯。

永乐元年(1403),迁南民来屯。

二年春二月,命成安侯郭亮镇永平。

宣德三年(1428)冬十月,命遂安伯陈瑛镇永平。

四年,命给山海至蓟州军士附近荒田屯守。

景泰元年(1450),提督京东军务右佥都御史邹来学修喜峰迤东至一片石各关城池。

宪宗成化三年(1467),发军屯田。

嘉靖二十九年(1550)秋,蒙古入犯,至滦河东岸。初设蓟辽提督。三十年改提督为总督。

三十六年春三月辛巳,蒙古犯冷口。壬午,攻刘家口关,副总兵蒋承勋死之。遂陷桃林营,掠迁安县及永平,至双望堡。夏四月甲申朔,陷河流口,及暮引去。

隆庆元年(1567)秋九月己巳,蒙古土蛮十万入沙岭罗汉洞,掠永平、抚宁、乐亭各县卫屯社。丙子,掠昌黎,引去。

万历元年(1573)二月,命山海附石门为十路,每路各立车营,每营驻骑步兵各一枝。

天启五年(1625),命太监监视各边。

崇祯元年(1628),撤监视太监。

二年冬十月,大清兵入龙井关,破遵化。十二月庚寅,至永平。

三年春正月甲午,入永平。右布政、兵备道郑国昌、知府张凤奇、推官罗成功等死之。卢龙知县张养初、郡人原任山东参政白养粹、行人崔及第、贡士杨熠等以城降(后养粹、及第为大清兵所杀)。夏四月,诏起原任按察使永平道张春为监军兵备道,驻乐亭。五月辛丑,复滦州。壬寅,大清兵自冷口东还。

五年,复命太监监视关、永、蓟、辽军务,驻山海。

十七年春三月,贼李自成犯京师,封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诏入援,尽撤辽民入关,分驻昌黎、乐亭、滦州、开平等处。丁巳,京师陷。壬戌,平西伯兵至永平。四月,平西伯还驻山海,遣将出关乞师。甲申,李自成至永平。丙戌,至山海,大战于城西石河。

我大清顺治元年(即崇祯十七年,1644)夏四月,摄政王帅师抵山海,平西伯出迎于欢喜岭。庚寅,师入关,分三路。平西为前锋,力战,连破七营。师乘之,歼贼于红花店(今山海关西红瓦店)。辛卯,贼回永平,杀明总兵都督吴襄(吴三桂父)于范家店(今卢龙县城西北二十里滦县油榨镇范家庄)。五月,摄政王入京师。秋九月,皇上入关,经永平,驻跸城外。文武官朝见如仪,赏赉有差。

三年丙戌,命兵科郝璧来永平,圈民田给旗丁,以各卫屯田补民。

四年丁亥春,再圈民田,人户投充英、裕二王者半。

七年庚寅,诏释英王投充人户,归籍为民。

十一年甲午饥,遣吏部左侍郎佟代、大理寺卿郝杰赉银布赈永平贫民。

十五年戊戌夏五月,遣刑部尚书白胤谦、启心郎巴格赈永平贫民。设工部分司。

十七年庚子,撤工部分司。

康熙三年(1664)甲辰,重修郡清节祠(即夷齐庙,知府彭士圣捐募)。(夏闰六月,滦河溢,漂木无数。时修清节祠,适供其用,如有神助)。

六年丁未,重修郡谯楼(知府李兴元捐募)。秋九月丁巳,皇上幸迁安县,驻跸于城南谢留庄。戊午,由清节祠庞家崖驻跸于滦河之西。辛酉,西行,文武官朝服跪送,上乘马缓行,顾问各官姓名,见居何职,鸿胪寺挨次回奏。又谕永平府知府李兴元自奏姓名。

七年戊申秋七月,重修郡中心台钟楼(永平道钱世清自捐重修完工)。诏发帑金,遣官修边城。

八年己酉春,复圈民田。夏六月,诏追本年所圈民房、民地,永行停止。秋七月,永平道奉文移驻通州,更为通永道。

九年庚戌冬十月,皇上幸三屯,驻跸东寨,地方文武官朝服朝见。命武臣自副将以下自七品以上俱令较射,赐宴,又赐题面试知府蔡兴周,命大学士哲那库评阅其文,命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次日,幸永平,皇上由北门入,自西门出。文武官前导至御营,仍驻跸于滦河之西。

十年辛亥秋九月,皇上东幸谒陵,驻跸于滦河之西,登舟观鱼。见豫备桥梁、龙坊、龙舟、帐幔如仪,嘉悦,赏银二十两。召见卢龙县知县魏师段,面询以爱民之实及其乡贯。奏对称旨,亲降玉音:“用心做官。”冬十月乙巳,皇上谒陵回,由北门入,自西门出。谕随驾官命民人环路跪看,不许进本告状。驻跸于滦河之西。水手献鱼,赏银十两。丙午,旋京。冬十一月,诏免滦、卢、迁、抚丁地钱粮一年。

十六年丁巳春正月朔日,知府事常捐募重修郡文学武庙,自创建书院、射圃厅。改建蜡庙、公廨。冬十一月朔,告成毕工。(冬十一月朔,知府常文魁移修蜡庙工竣,有蝗云集庙前,信宿而去)。

十八年,复设工部分司。

【注释】

(1)洪武三十五年:实建文四年(公元 1402 年)。是年夏,燕王朱棣攻克应天府,即帝位,废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万历二十三年九月,诏复建文年号。 pwnmEQBxBxej8l7tihreJiF039Zir4LTL+9fBV7uoyT3vVWRM+mm+fCaz/ydHQz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