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弘扬孤竹文化 建设经济强县

孙国胜 中共卢龙县委书记
高 峰 卢龙县人民政府县长

卢龙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隅,地处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道,南近渤海,北靠燕山,山川秀美,形胜险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冀东第一大河流滦河(古濡水)横贯南北,第二大河流洋河发源于此。据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从文字记载看,作为孤竹国都,夷齐故里,卢龙县已有 3600 多年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卢龙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孤竹文化。

商汤十八年始封孤竹国。伯夷、叔齐让国清风名垂千古,为孔孟所称道,《史记》有《伯夷列传》,流传至今。春秋时期,晋灭肥,肥子奔燕,燕封肥子国于此。周惠王十三年,齐桓公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妇孺皆知“老马识途”的故事就发生在本地。西汉始置肥如县,“飞将军”李广射虎的故事有口皆碑,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广为人知。

尽管历代行政区划变动频繁,但是卢龙始终作为一个县的建制保留下来,延续至今。北魏时期,肥如县为平州州治和辽西郡治,北魏延和元年又于县东侨置朝鲜县,为北平郡治,皆在今卢龙县境内。北齐天保七年省海阳县入肥如,又于今县城析置新昌县。又省辽西郡入北平郡,省朝鲜县入新昌县。隋开皇六年,省肥如入新昌,开皇十八年(公元 598)改新昌为卢龙,卢龙县名始于此。大业初年,废平州,置北平郡,卢龙为郡治。唐武德元年平州北平郡治从临渝县徙卢龙县,二年析卢龙,更置抚宁县;七年省临渝、抚宁入卢龙。隋唐时期,隋炀帝、唐太宗御驾亲征高丽,途经本地,留下恢弘诗篇。

辽初,本地没于契丹,设平州辽兴军节度使。金改为兴平军,天辅七年以平州为南京。辽保大三年,辽兴军节度使张珏举义归宋,不久为金所灭,金兵大举南下,北宋灭亡,“靖康之耻”源发于此地。元初,陷于蒙古,太祖十年改设兴平府,中统元年升为平滦路,大德四年以水患改称永平路。

明洪武二年改为平滦府,四年三月改称永平府,仍治卢龙。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永平府成为辽东兵与燕兵激烈争夺的战场。永乐十九年,成祖迁都燕京后,永平府成为拱卫京师的重要屏障。明朝中后期,北元蒙古部落、建州女真族先后崛起,时常入境侵扰,此地军马云屯,战事频发。

清朝入关后,卢龙成为清朝皇帝东巡祭祖的必经之地,侍从大臣、骚人雅士络绎于途。清末,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大肆屠掠,百姓苦不堪言。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日寇入侵,黎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卢龙人民赶跑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从此当家做主,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

改革开放以后,卢龙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业绩。如今卢龙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要求精神文明与之相适应,精神文明又可为物质文明提供动力支持。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孤竹文化是卢龙文化的主题。因此,县委、县政府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精心打造“孤竹文化之乡”,建设富庶文明和谐社会,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县志作为孤竹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卢龙历史文化信息。《卢龙县志》始创于清顺治十七年,康熙十九年又加增补。迄今已有 330 年历史了。由于经历数次战乱,加之保管不当和人为破坏,我县已无存书,现存于世的旧县志已是凤毛麟角,残缺不全,且不易读懂,被尘封于密室,束之于高阁,常人难于一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县档案馆作为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承担起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对旧县志进行挖掘抢救整理,囊括了卢龙县 3600 多年历史的重要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文化大餐。我们相信,《康熙卢龙县志校注》的出版发行,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卢龙历史,掌握孤竹文化精髓,促进“孤竹文化之乡”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12 年 2 月 26 日 n3BJbCHmV0P00/bI1gjYSR4GYmfOemfAmHT3R1MTD4ySClGHXow204zF93HgXw0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